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J-CL 328-2014_动车组碳滑板暂行技术条件

TJ-CL 328-2014_动车组碳滑板暂行技术条件


/ mm mm mm mm kN
1.2×106 次 mm²/万弓架次 mm/万机车公里 g/万机车公里
无破损、无漏气、无永久性变形 ≤0.015 ≤15 ≤350
≤0.012 ≤5 ≤330
注1:碳滑板性能参数是对现行使用滑板性能测试的极限值。 注2:机车公里是指动车组运行的里程。 注3:表1与附录A、附录B技术要求不一致时,以表1要求为准。
其中 F——剪切力,单位为牛顿(N) ; A——粘接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 σ——剪切强度 单位为兆帕(MPa)
F A
5
1
2 3 1 2 3 测试样本; 金属栓; 滑架。
图 1 测试碳滑板剪切强度适用设备示例
F
1
2
1‐托架;2‐碳滑板;F‐力
图 2 剪切强度测试配置示例 剪切强度不应小于 5MPa。 6.5 粘接电阻
1
4.1
总则
本文件规定通用使用条件, 对于特殊用途和使用条件的碳滑板根据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 文件执行。 4.2 4.2.1 环境条件 海拔
海拔不超过 1500m。 4.2.2 环境温度
使用环境温度:-40℃~+40℃。 4.2.3 相对湿度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 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 25℃) 。 4.2.4 最大风速
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 TJ/CL 328-2014
动车组碳滑板暂行技术条件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通用条款 ..................................................................... 1 5 技术要求 ..................................................................... 3 6 检验方法 ..................................................................... 5 7 检验规则 .................................................................... 10 8 标识、包装、运输与储存 ...................................................... 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CRH1\CRH2\CRH3C\CRH5\CRH380A动车组碳滑板技术要求 ...........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CRH380B\CRH380CL\CRH380D动车组碳滑板技术要求 ............... 15
2
或无电区长度 4.3.5 轨道条件
≥220 m
轨距 4.4 适用速度
35 mmm
适用速度根据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文件执行。 5 技术要求 组成
5.1
碳滑板主要由碳材料滑条(以下简称碳条) 、托架、紧固件及 ADD 气道和 ADD 气道接口 组成。 5.2 材料 碳条材料分为纯碳、浸金属碳和 MCC 三种。 碳条应进行防火阻燃测试。 托架应选用质量轻、导电性能好、结构强度高的铝合金型材。 紧固件应优先选用不锈钢材质。 5.3 外观 外观满足以下要求: a) 碳滑板工作面光滑、平整、不应变形、不应有掉块、以及被外力破坏的明显缺陷; b) 碳滑板工作部位,中心线左右各 500mm 区域碳条应为一个整体,不得拼接; c) 碳滑板应粘接牢固,不应有离壳现象。金属托架不应有变形,安装螺栓、自动降弓 装置用进、出气孔应固定牢固。 5.4 尺寸 碳滑板工作长度应不小于 1030mm。 主要尺寸见附录 A 及附录 B。 5.5 性能 碳滑板的性能要求见表 1。 表 1 碳滑板性能
试验在室温下进行, 将滑板接入如图 3 所示的气路中, 输入压缩空气至规定压力 0.5MPa 和 1MPa,关闭进气阀,10 分钟后读取压力表压力并记录下来。 压力下降应在表 1 规定的范围内。 6.8.2 极限温度下密封完整性测试
(1)极限温度-40℃ 试验在极限温度-40℃下进行, 输入压缩空气至规定压力 0.5MPa 和 1MPa, 关闭进气阀, 10 分钟后读取压力表压力并记录下来。 (2)极限温度 150℃ 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 方法 1:试验在极限温度:150℃下进行,输入压缩空气至规定压力 0.5MPa 和 1MPa, 关闭进气阀,10 分钟后读取压力表压力并记录下来。 方法 2:在极限温度 150℃试验时,将滑板在极限温度 150℃的环境箱内保温 1 小时后, 取出待温度达到室温时再进行测试。 压力下降应在表 1 规定的范围内。
粘接电阻值不应大于 1 mΩ。 6.6 称重
6
碳滑板重量使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称量,分辨力为 1g。 滑板重量应在表 1 规定的范围内。 6.7 流动连续性
试验在室温下进行, 将滑板接入如图 3 所示的气路中, 从滑板一端充气, 压力至 0.5MPa, 将滑板另一端无眼旋塞拔掉。保持回路压力不变,并记录流量,其值不应小于 20L/min。 6.8 6.8.1 密封完整性 室温下密封完整性测试
1
2 3
4
5 6 7

1-压力表;2-夹持器(夹持于正常位置);3-碳滑板;4-气体导管(具有适当长度和尺寸);5-流量
表;6-通/断阀;7-气源
图 3 气源、滑板和监测设备配置示例 6.9 温度特性试验
7
滑板安装如图 4 所示。电路连接用适合碳条的卡具(见图 5) ,但不能与托架材料接触。 卡具及其安装要尽量确保因其引起的额外发热最小, 在紧邻接通电流处, 碳与托架接触面上 方 2mm 处监测温度。 在回路中通以动车组运行时滑板承受最大持续电流或标称电流, 直到监 测的温度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然后维持 30min 的时间。 试验后,试样无过热、无变形,尺寸满足附录要求。
5.6
磨耗性能 使用中的磨耗性能见表 2 表 2 使用中的磨耗性能
使用条件 磨耗后滑板剩余高度为 5mm(最低点) 使用寿命 ≥6 万机车公里
5.7
ADD 功能要求
4
滑板应配备自动降弓传感装置, 在滑板磨耗到限或受冲击失效时, 可启动受电弓快速降 弓功能。配备自动降弓传感装置的滑板,应安装有用于测定气流连续性的检测孔。 5.8 防火及环保要求 非金属材料应采用阻燃型材料。 5.9 其它 各车型受电弓碳滑板的补充技术要求见附录 A、附录 B。 6 检验方法 碳条性能 碳条性能检验按 TB/T1842.2 规定的方法进行。 性能检验用试样取自成品滑板,试样加工按照 JB/T 8133.1 规定的要求进行。 应在表 1 规定的范围内。 6.2 尺寸及外观检查
HS / mm
60~100
≥70 见 5.3 见 5.4
≤80 (洛氏 硬度)
MPa
≥5
mΩ kg L/min
≤1
≤0.1
满足附录 A、B 要求(MCC 重量同纯碳 要求)
≥20 ≤1
%
≤5 无过热、无变形,尺寸满足附录 A、B 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0.7 /
从整条滑板的两端和中间位置分别截取 3 个 30mm 长的试样,三个试样在室温(10℃~ 35℃)下进行试验;三个试样放入-40℃低温箱保持 1 小时;三个试样放入 150℃高温箱保 持 1 小时;取出后立即进行试验。 试验参照图 1、2,试验时将试样装在夹具上,保证剪切力直接加载到托架和碳之间的 接触面上,直至有相对位移或材料损坏为止,剪切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用直流电流电压法进行测量, 测量电流从托架输入, 从同一垂直面的碳条上输出并形成 回路,电压测试点位于同一垂直面上,一端为托架,另一端为碳条,距粘接面分别为 5mm, 试验电流不应小于 10A,计算电阻值。粘接电阻按下式计算: R= U I
其式中: U —— 测量电压,单位为毫伏(mV) ; I ——试验电流,单位为安培(A) R ——粘接电阻,单位为毫欧(mΩ)
通常情况下 15m/s,偶有 33m/s。 4.2.5 运行环境
有风、沙、雨、雪天气,偶有盐雾、酸雨、沙尘暴等现象。 特殊使用环境:长期持续盐雾现象。 4.3 4.3.1 线路条件 供电制式 AC25 kV 50 Hz
单相交流 频率 4.3.2 供电方式
AT 直接 4.3.3 接触网电压
2×25 kV 1×25 kV
标称电压 长期电压 短时(不大于5min)最高电压 瞬时(不大于5s)最高电压 最低工作电压 瞬时(不大于1min)最低电压 4.3.4 接触网结构
25 kV 27.5 kV 29 kV 31 kV 19 kV 17.5 kV
接触线执行 TB/T 2809,接触线材料采用铜或铜合金导线。 分相供电区长度 23km~58 km 相分段上的中性段总长度 ≤200 m
项目名称 碳条密度 抗折强度 碳条性能 抗压强度 冲击韧性 20℃电阻率
单位 g/cm MPa MPa J/cm2 μΩ·m
3
技术要求 纯碳 ≤1.8 ≥30 ≥40 ≥0.1 ≤40 ≥0.15 ≤12 浸金属碳 ≤4.0 ≥50 ≥100 MCC
≤3.8 ≥60 ≥0.2 ≤2
3
肖氏硬度 外观 尺寸 -40℃ 剪切强度 室温(10~35℃) 150℃ 粘接电阻 重量 流动连续性 密封完整性 (压力的下降 比率) 温度特性试验 托架伸长量 挠 曲 试 验 150℃ 碳条竖直偏移 托架收缩量 -40℃ 碳条竖直偏移 弯曲特性 自动降弓传感 ADD 启动冲击功 装置冲击特性 机械疲劳性能 (静载荷 70N 动载荷±35N,正弦 波) 对接触线的磨耗比(磨耗接触线面 积) 滑板的高度磨耗比 滑板的重量磨耗比 J 0.5MPa 1M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