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
【摘 要】荒山荒地造林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垦荒山
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大土地利用面积,而且可以
有效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对我国的林业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现本文
就对荒山荒地进行除荒造林时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抚育管理;合理栽种
在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不同于其他林业地区的造林活动,因为荒山或荒地
在长期的荒芜条件下,土壤质量、水源供应、周边环境等都缺乏相应的管理,导
致土地肥力不够,水分欠缺等不利于造林的因素产生。因此,在对荒山荒地进行
种植树木的改造时,需要注意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进行栽种管理,
以保证林区的快速形成,达到改造山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1.土地整理
对荒山荒地的土地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
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
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
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
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一般对于荒山荒地的土地整理可以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
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
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
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
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
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
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
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
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选择树种
树种的选择是荒山荒地植树造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由于山地荒废已
久,其生存条件并不适合所有的造林树种。因此,在对山地进行森林改造时,必
须要由林业技术人员对山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以及气候环境,根据
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该树种的生物特性一定要能适应当地荒山荒地
的地理条件与环境,可以大面积栽种而成活率较高。另外,在选用树种时,还要
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情况以及相关的社会因素,综合全面考虑,本着适
地适树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进行荒山绿化树种的选择。
3.造林密度及配置、混交方式
荒山荒地的树木品种确定以后,就要设计林区的造林密度以及树木品种配
置、混交的植树方案。这是由于不同的树种对于生长的密度要求是不同的,而且
采用混交的种植方式有利于山地生态系统的快速形成,同时也不会使林区树种太
过单调,提高了造林质量。一般在山坡的中上部或条件差的山脊,穴状或鱼鳞坑
整地,可以栽种环境适应性强,对水分要求不太高的树种,其密度不宜过大。而
土壤条件较好的水平阶及梯田可以成片栽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达到在改善环
境的同时增加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的良好社会效益。另外,在荒山的造林活动中,
可以根据山区地形地块的自然分布情况进行树种混交,树种混交方式一般选用不
规则的块状混交。
4.造林时间
根据荒山山区土层浅薄,含水量低的特点,造林季节选择以春季、冬季、雨
季造林为主。一般最适宜的造林时机是进入雨季后下过一二场透地雨,然后天气
连阴,此时造林成活率最高。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进行树木栽种,要严
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采用
大树苗的苗木方式的树木一般在春季、冬季造林为主,栽植时,一定要在根部蘸
上泥浆。
5.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5.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
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
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其要求造林
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
宜。
5.2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
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
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
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
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
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
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5.3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
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
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
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
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
竹类等。
5.4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造林方法,还可以采用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分蘖造林等造林
方法,在选择造林方法时,应该根据所选树种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综合考虑,选择
合适的造林方法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
6.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在种植树木完成以后,要对林区进行抚育管理。由于荒山荒地长期来无人经
营管理,可能会出现杂草丛生、土壤水肥不够,新栽种的苗木发生歪倒倾斜现象
等多种不适合苗木生长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抚育管理,
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荒山荒地的造林质量。一般在造林后进行的抚育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6.1松土除草,加强施肥管理
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尤其是雨季造林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
生杂草。还要对林区进行适当的追肥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6.2穴面覆盖
造林后穴面踏实后可再覆一层虚土,或及时盖上枯树枝、碎草、石块等,以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这种方法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
用。
6.3浇水整穴
造林后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d内浇1次水,以保幼树成活。
雨季造林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穴面,
要及时修筑好。
6.4扒土扶苗
冬季造林经过培土的苗木,到第2年春天清明天气转暖后,即确定没有寒流
入侵时,一定要把土堆扒开,扶正苗木,整好穴面。
7.结语
对荒山荒地进行造林改造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林业建设,提高当地
经济收入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对于荒山荒地造林工作中的各项技
术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造林质量。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