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仲裁协议在仲裁制度中的基础作用

仲裁协议在仲裁制度中的基础作用

仲裁协议在仲裁制度中的基础作用

1262115 储怡欣 仲裁协议是指各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依法可以仲裁解决的纠纷,以书面形式提交临时仲裁的共同意思表示(合意),或者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共同意思表示(合意)1。是当事人之间仲裁合意的书面化、法律化的形式。简单来说,仲裁协议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明的仲裁条款,或以其他方式达成的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

仲裁协议具有五个法律特征:它是当事人共同表达的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意愿(仲裁合意)的法律文书;仲裁协议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同一性;仲裁协议的内容具有特定性,即当事人提交仲裁解决的事项具有法律规定的可仲裁性;仲裁协议具有广泛的约束力;仲裁协议具有可分性(独立性/自主性,即次要合同不因主合同的无效、被撤销、不存在而相应无效、失效或不存在)。

根据仲裁协议的特征,充分体现出仲裁协议的重要作用。仲裁协议是是现代民商事仲裁的基石,仲裁协议的作用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仲裁协议用来证明当事人之间进行仲裁的合意

仲裁协议根本上是一种合同,当事人之间根据自愿的原则所达成的合意是仲裁协议的基础,仲裁庭或者法院在认定仲裁协议的效用过程之中应当遵从当事人自我的意愿,应当对当事人的合意做出考量。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制度的首要原则,赋予当事人更为广泛的仲裁自主权,是当前各国仲裁法律制度发展的共同趋势。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尊重当事人的私法权益,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利益需要自主地做出各种仲裁安排和选择,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应当尊重当事人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追求,充分关注仲裁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仲裁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贯穿于仲裁制度发展的全过程。

当事人在一个完整的仲裁过程中,需要同时满足四个仲裁合意,分别是:敌意,是否选择仲裁;第二,选择什么样的仲裁机构;第三,需要仲裁神噩梦;第四,选择谁作为仲裁员。其中,前三项是必须满足的,而且是在仲裁程序之前必

1/link?url=1ypYU-­‐KIjuyQ10MkZJspkmABoHM55HKpPoMDiqhtpEZt_5tJmtlUaKv9To wQEVgPJFTQGDXEdic7Rfkc8UlYba

须达成的,最后一项则是前三个条件的体现,反映了当事人对争议事项、解决方式、裁判者的选择。

《仲裁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5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2

(二)仲裁协议确定了进行仲裁的义务

1、申请人应当有依照法律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其副本等的义务,被申请人有按照规定的时限递交答辩书的义务;

2、当事人有义务按时出庭,不经过许可不能半途退庭;

3、有义务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代理人授权的委托文书,否则不能自行出庭;

4、有义务遵守关于仲裁员回避的机制,不得向符合要求的仲裁员送礼,单独见面;

5、有义务照实回答仲裁庭提出的问题,尊重仲裁的独立性,不得干涉仲裁;

6、有义务自觉履行仲裁裁决,不得隐瞒仲裁庭要求提供的资料或者相关证据;

7、申请仲裁后不得继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遵守仲裁协议的各种规定;

(三)仲裁协议确立了仲裁庭管辖

现如今有人提出认为仲裁异议包括对仲裁管辖权异议和对协议效力的异议,仲裁管辖权异议是对于仲裁效力异议除开特定仲裁机构是否有权接受并处理纠

纷的异议。然而另有人提出,仲裁没有对于管辖权的异议,仲裁异议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对于管辖权的界定最初主要是源于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指法院与法院之间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是落实民事审判的一项制度。假如法庭裁定当事人的异议成立,就应该将案件交送到有管辖权的其他法庭审理3。而仲裁则没有地域管辖4和级别管辖,每一个仲裁机构在法律上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也就不存在异议成立后再移交给其他仲裁机构的事件发生。

2/link?url=0PxUQN3DDzpAaHMSlNXj6jO6Y23HuVksJkAMoL1vMtwOIa8BDlJABE4m uw6uWmHWf7pL4LpgIA_ql_VbV6leB_

3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 法院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

域管辖

(四)仲裁协议是仲裁庭权利的来源

仲裁庭是指对某一争议案件进行仲裁审理活动时的组织形式。《仲裁法》第22条说明“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第24条说明“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有效的仲裁协议引申出了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同时也是仲裁协议的依据。因此仲裁协议是仲裁庭权利最根本的来源。在仲裁管辖权之外,当事人还能够授予仲裁庭其他的权力,比如合理公平裁决的权力、在仲裁的过程中调解的权力、具有惩罚性赔偿的权力等。

综上所述,仲裁制度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制度是仲裁协议制度。国家承认仲裁制度后,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具有了赋予仲裁机构管辖权、排斥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并使仲裁裁决具有类似于法院判决的效力,被称为仲裁制度的基石。 任何一种制度性、普遍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行中都必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依据,也必然体现和追求着某些理念和价值取向。实际上,任何一种纠纷解决的过程也就是“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分配程序性和实体性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仲裁程序也不例外,它必然要反映公正和效率的要求。仲裁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最大限度地公正、及时解决争议,保证资本迅速运转,促进经济发展,是仲裁制度的重要特点。要使仲裁为市场经济服务,发挥其调处经济纠纷的积极作用,当事人依法规范地、准确地书写仲裁协议是重要的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