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4月19日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南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 来源:南阳市规划局 作者:规划局sj 共计: 5513 字 一、规划范围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部,东至经十三路、南至沪陕高速公路与许平南高速公路、西至规划的城南大道(暂命名,即独山 大道在白河大桥以南的延伸路)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毗邻、北至规划的黄河路, 规划面积 15.63 平方公里。 本规划界线是从有利于对接南阳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满足省发改委批 定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两个产业集聚区各自的面积,有利于两个产业集聚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角度考虑所确定的。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20 年,其中近期 - 年,中期 - 年,远期 -2020 年。 三、规划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 146 号, .12; 3.《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河 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4.7; 5.《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发改工 业〔 〕608 号; 6.《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 法》,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7.《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南阳市人民政府, .8; 8.《南阳市白河南区域分区规划( -2020)》,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0; 9.《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10.其它与产业规划、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发展定位 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趋势,并基于南阳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现状,规划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发挥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以河南中光学集团、南阳 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南阳金冠集团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 强化产业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2020年4月19日
集群,发挥规模效应, 推动产城整体发展。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承接国内外投资项目、东部外迁项目,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从产品研发、中试到产业化、规模化产销 的新格局。据此,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定位是:以新材料、现代机电装 备和光电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冷光学和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城一体的城市新区。 五、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分区,以产带城,产城结合”的发展模式,统一规划,建设围绕项目进行,以本地优势企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为重 点,以加强研发、自主创新为突破,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拉大产业链条、形 成产业集群为主要任务,以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生产生活功能配套齐全、人居环境宜人的产城一体化城市新区。 2、规划分期发展重要目标预测分析 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投资强度是 150 万元/亩, 规划参照江苏省 年确定的投资强度标准(苏南、苏中和苏北每亩地分别 为 360 万元、240 万元和 120 万元),确定近期投资强度达到高于苏北的标准, 取 150 万元/亩;中期达到苏中水平的 240 万元/亩;远期 300 万元/亩。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根据表 3-1 分析, 年江苏沿江开发区 大部分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都达到了 20 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南京江宁经济开 发区约 40 亿元/平方公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 67 亿元/平方公里。规划 确定近、中、远期规划区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分别为 40、80 和 120 亿元/平方公里。 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现状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比约为1:2.6,投入产出比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要求为 1:4,而昆山国家级经 济开发区 年就实现了 1:6.4 的投入产出比。根据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投入产出比为 1:3、1:4 和 1:6。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重:根据统计数据, 和 年 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73.14%和71.65%;从多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近年统计数据看,大部分开发区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大部分在 60-80%之间;规划确定规划区近、中和远期工业产值所占比重 分别为 80%、75%和 70%。 3、分阶段发展目标 (1)近期( - 年) 近期完成发展区一期(4.80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35 平方公里)的 规划建设任务。借助近期经十路、雪枫路两条道路同步建设,完成产业集聚区 内部分道路、供排水、电力通信、绿化景观、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部分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等设施,以及市场、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按照“产业经济集聚化,城市建设特色化,产城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和要 求,坚持在“产业分区集聚”发展战略框架下,高起点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2020年4月19日
规划建设以二机石油装备、英威东风机械、防爆重型电机等为主的机电装备及其它集聚小区、以中南 工业公司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区、以中光学集团为主的光电产业区,全力建设 和培育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整合资源,与南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步发展,形成南阳一园两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争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期( - 年) 规划中期(发展区二期)新增建设用地 5.45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24平方公里,建成河南省示范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知名高新技术产业区。 (3)远期( -2020 年) 在规划控制区用地(5.38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2.01 平方公里)上继 续发展,全面完成产业集聚区 15.63 平方公里建设。把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南 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城市功能完善、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宜居、宜业新城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实现跨国经营,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世界先进的光电产业、 机电装备及新材料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六、产业布局规划 集群布局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 主要方式就是不断的创新。集群本身会促进区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但由 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创新的动力机制还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一个理性政府所制定的集群政策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鼓励和促进 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为产业集群营造一种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区域创新环境,包 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根据上述分析,按照规划区的目标和功能定位,规划区高产业布局主体应是:以南阳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和规划区作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为重 点,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南阳高新技术产 业增长极和辐射源。从规划目标来看,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并非本次规划的 15.63 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区所能承担或者实现的,它需要更大的备用发展空间和辐射发展空间。因此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性、集聚性和增长性基础上,按照“提升核心区、留足备用区、扩大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思路,进行世界一流的光电产业、超硬材料及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地的合理布局。 (1)核心发展区即本次规划范围确定的 15.63 平方公里的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集中 布局新材料产业区、机电装备及其它产业区、光电产业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区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企业及研发、中试、总装集中布局在集聚区。 (2)备用发展区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本次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 2020 年。未 来 3 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预留充裕的空间,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南部的许平南 高速公路以南区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2020年4月19日
域,核心区东部的经十三路以东区域,保证总用地规模达到30 平方公里,上述空间土地利用规划随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调整。 (3)辐射发展区产业辐射区的设置,以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为主要目标,除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企业总部、科研、生产、总装、销售摆放在产业 集聚区,近期将周边宛城、卧龙、镇平、方城、邓州、西峡等县市区列入辐射区,带动全市资源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中长期以河 南、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为目标,经过产品、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 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格局。 七、建设时序 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建设:近期建设阶段( - 年)、中期建设阶段( - 年)、远 期建设阶段( -2020 年)。 近期建设阶段( ~ 年) 1、发展思路及规模 近期阶段依托中心城市干路-经十路、雪枫路和纬七路建设,着重完成一批近期用地内的土地征用、平整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新建为重点,理顺规 划区内外各种关系,落实产业布局中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项目的用地,短期内形 成规模,做好产业集聚准备工作,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建设部分标准厂房。 到 年规划区人口将发展到 3.5 万人,规划建设用地 4.80 平方公里, 占规划区总用地的 30.71%。 2、发展重点 主要建设用地方向为雪枫路以南、经十路和纬七路两侧的部分区域,基本沿路开发,使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部分配套居住区齐头并进,使 产业、服务、生活居住等功能基本配套。 工业用地根据规划区产业布局,对规划的机电装备及其它产业区、光电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要尽快形成规模,加大它们的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力争部 分核心研发环节有所突破,以此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为未来良性发展打 下基础。此阶段工业用地建设主要是经十路两侧和纬七路南侧规划的工业用地。 居住用地主要发展雪枫中段两侧以及 1、3 号安置小区的两处规划的居住 区域,主要是为产业区发展配套的农民拆迁安置区以及集资房区和一般居住小区。 公共设施主要建设纬七路与雪枫路之间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区的部分区 域。要重点加快推进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区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绿化以及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配套功能。 中期建设阶段( ~ 年) 1、发展思路及规模 此阶段为高效增长阶段,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完 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