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钱子

马钱子

马钱子,也称番木鳖,属于马钱科马钱属的一种。

产于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喜热带湿润性气候,怕霜冻。

种子有毒,主要含有马钱子碱(又名番木鳖碱)等多种生物碱。

一、基本知识1、入药部位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

2、性味归经【性味】苦;性寒;大毒①《纲目》:“苦,寒,有毒。

”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

”【归经】肝;脾经3、用法用量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日服0.3~0.6g(大剂量0.9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水、醋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摊贴。

4、产品分布产地:印度、越南、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5、注意事项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慎用。

孕妇忌服。

6、炮制方法①马钱子粉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马钱子,炒至呈深黄色并鼓起,取出,筛去砂子,刮去毛,研粉。

②油马钱子取拣净的马钱子,加水煮沸,取出,再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皮毛,微晾,切成薄片。

另取麻油少许,置锅内烧热,加入马钱子片,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二、药材鉴别1、药材性状干燥成熟的种子呈扁圆形,纽扣状,略弯曲,边缘微隆起,常一面稍凹下,另一面稍突起,直径1~3厘米,厚3~6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密生匐伏的银灰色毛茸,呈辐射状排列,有丝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圆点,边缘有一小突起,在圆点与小突起之间有一条棱线。

质坚硬,难破碎,破开后种仁淡黄白色,稍透明,角质状。

纵切面可见心形的子叶。

无臭,味极苦。

毒性剧烈,口尝宜特别谨慎。

以个大、肉厚、质坚者为佳。

2、真伪鉴别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山马钱子、牛眼马钱子或密花马钱子等冒充正品,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①真品外观呈扁圆形,钮扣状,略弯曲,常见一面隆起,另一面稍凹下,表面密生丝状茸毛,自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光,底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圆点,边缘有一小突起,在圆点与小突起之间有一条棱线;表面颜色为灰棕色或灰绿色;将真品纵切开后,其种仁为淡黄白色,稍透明,角质状,可见心形的子叶;口尝味极苦;将马钱子胚乳横切片,加试剂硫矾酸1滴后显蓝紫色;加浓硝酸1滴显橙红色。

②伪品外形呈盘状椭圆形,一端略尖,或呈不规则卵形,边缘有一隆起的脊,稍尖端有突起的珠孔,密生毛茸,但无辐射状及丝光;表面为淡黄色或黄棕色,种仁不透明,子叶呈广卵形;伪品有的无苦味,有的稍有点苦味,不似正品极苦;加试剂硫矾酸后显绿色或紫色;加浓硝酸显橙色。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钱子能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并能兴奋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机能;其苦味可反射性地增加胃液的分泌;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对某些细菌有抑制作用,而伪品不具备上述功效。

三、功效作用1、功能主治散血热,消肿,止痛。

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

并治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

①《纲目》:“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②《中药志》:“散血热,消肿毒。

治痈疽,恶疮。

”2、药材功效①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本品善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

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等分为丸,如九分散(《急救应验良方》);亦可与穿山甲等同用,如马前散(《救生苦海》、青龙丸《外科方奇方》)。

②痈疽疮毒,咽喉肿痛本品苦泄有毒,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

治痈疽疮毒,多作外用,单用即效。

治喉痹肿痛,可配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喉,如番木鳖散(《医方摘要》)。

③风湿顽痹,麻木瘫痪本品善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强,是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单用有效,亦可配麻黄、乳香、全蝎等为丸服;或配甘草用,如《现代实用中药》用本品与甘草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以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④散热消瘀本品味苦,性寒,有毒。

苦降泄闭,藤类性善行散,寒可清热。

入肝、脾二经,具有散热消瘀之功,适用于痈疽肿痛。

多由于外感六淫,及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受毒气等,引起邪毒壅聚,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症见:局部皮肤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掀红,灼热疼痛,日渐扩大,高肿坚硬,痛如鸡啄,壮热不退,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象洪数。

治用马钱子,散热消瘀,瘀去肿消,痛则自止。

⑤消肿利咽本品苦寒泄闭,具有消肿止痛之效。

用于喉痹疼痛,因邪毒结聚,气滞血瘀,经脉闭阻所致,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微红咽痒为特征,治用马钱子。

如《医方摘要》曰:“治喉痹作痛,以之配伍山豆根,青木香研末吹喉。

”⑥消瘕化痞《丹溪心法》曰:“气不能作块成聚。

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

”腹中痞块,多发于胃脘或脐腹部位,胃脘胀满闷痛,疼痛拒按,食少纳呆,形瘦体倦,面色微黄,舌淡脉细。

治用马钱子祛瘀消瘕化痞。

如《本草从新》曰:“马钱子,消痞块。

”⑦通痹止痛本品有通络止痛之效。

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

”⑧接骨续伤本品苦寒大毒,走肝经,善于活络散结,消肿定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等证。

如《全展选编·外科》法治骨折,马钱子、枳壳按1:2混合研粉,制为密丸,每次2克。

⑨清热解毒本品味苦性寒。

苦降泄火,寒能胜热。

清热解毒,搜风定痛。

用于疯犬咬伤所致恐水恶风,壮热拘挛之证。

如《中医验方秘方》曰:“治狂犬病:马钱子一粒,酒磨成粉末,开水吞服。

”→鉴别应用本品与白花蛇均可治风湿入络所致拘紧疼痛,麻木不仁等。

但马钱子善于活络散结,搜风定痛。

亦用于跌打损伤,半身不遂,且可疗咽喉肿痛,痈疽肿毒等;而白花蛇,善透骨搜风,攻毒止搐,能内走脏腑,外达皮肤,无处不达。

故凡人体内外风毒壅于血分者,非此不能除,为截风要药。

3、配伍应用①配乳香乳香,入心、肝经血分,可温通血脉,苦泄血瘀,辛散气滞。

二药伍用,通经活血,消肿止痛:联用可用于风湿痹痛,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②配枳壳枳壳味苦降泄,有破气消积,除痞之功.为行气散寒之要药。

二药相伍,行气散通,散热消瘀作用增强。

如《本草纲目》曰:“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

”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血肿痛。

③配山豆根山豆根大苦大寒,性善泄降下行,能清泄肺胃之火。

长于解毒,利咽消肿。

二药伍用,相须相助,即加强了清热利咽之效,又有散瘀消肿之功,适用于喉痹肿痛。

④配羌活羌活苦辛,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能搜风除湿,通痹止痛。

马钱子善于通络散结,搜风定痛。

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

”二药伍用,去风除湿,通络消瘀,止痛作用增强,用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等证。

⑤配板兰根板兰根味苦性寒,苦降泄火。

咸入血分,大寒清热,凉血解毒,善治头面部热毒,与局部热毒,咽喉肿痛,及疮疡肿毒。

二药相伍,相使相助,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适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证。

4、副作用马钱子种子具有毒性。

①中毒症状【轻度】头痛头晕、舌麻、口唇发紧、全身肌肉轻度抽搐,精神神经轻度失常。

【中度】严重时可见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苦笑状,双目凝视,渐至紫绀,瞳孔散大,脉搏加快。

此外,尚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如耳鸣、耳聋、双侧面神经麻痹等。

【重度】严重中毒者可致心跳骤停而死亡。

②中毒原因【剂量】此为最常见的中毒原因。

药典规定的最大用量为0.3g,但用量太小达不到疗效,因此临床医生往往增加其用量来追求临床效果,从而出现毒性反应。

成人一次服5—10mg士的宁可致中毒,30mg可致死亡。

可见超剂量使用是导致中毒乃至死亡的首要因素。

因此,控制剂量在《药典》规定范围内是避免中毒的有效措施。

虽然患者耐受性不同,体质差异等因素,即使超剂量使用时,开始必须从小剂量使用,逐渐加量。

【炮制】炮制减毒,历代重视,但其根本因素还在于生物碱含量。

经砂烫马钱子生物碱含量测定,其结果总生物碱下降35.37%,士的宁下降16.67%,马钱子碱下降62.10%。

这样大量去掉了毒性大而疗效差的马钱子碱,从而降低了毒性。

对不同砂烫温度炮制马钱子中番木鳖碱的含量测定,其结果砂温242℃时,其含量为1.52%,砂温250℃时,其含量为1.46%,砂温为270℃时,其含量为1.15%,说明传统炮制经验强调火候的控制有一定的道理。

【品种】目前,临床所用的马钱子有海南马钱子、云南马钱子及云南长籽马钱等,由于不同产地马钱子中所含的马钱子碱含量不一,因而临床使用时常因更换品种而中毒。

采用高效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马钱子中士的含量:海南马钱子1.01%,云南马钱子2.32%,云南长籽马钱子1.64%。

由于不同马钱子含士的宁悬殊很大,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运用时特别要谨慎,最好在处方上注明马钱子的产地。

③解毒可用乙醚作轻度麻醉或用戊巴比妥钠等药物静脉注射,以及用水合氯醛灌肠以制止惊厥,惊厥停止后,如认为胃中尚有余毒,可用高锰酸甲溶液洗胃。

【轻度中毒,无明显抽搐的】a.绿豆100克,生甘草100克,煎水频服。

b.蜂蜜6克,绿豆120克,甘草30克,水煎频服。

【中度中毒,有明显抽搐的】防风6克,甘草10克,勾藤12克,生姜5克,青黛2克,冲服或水煎服。

【严重抽搐】蜈蚣3条,全蝎6克,研末一次灌服(小儿减量)。

四、使用注意1、严格控制剂量。

服用马钱子制剂时,1次服用士的宁含量应控制在6mg 左右,这是避免中毒的关键。

2、必须依法炮制。

马钱子内服必须经过炮制,炮制时无论砂烫或油炸须掌握好火候,炸烫过度则药效降低,过嫩则毒性较大,服后易中毒。

3、牢牢掌握用法。

马钱子内服时,必须以辩证为前提,依法炮制后入丸散而服用,严防误用、滥用。

4、初次服用剂量不宜过大。

因马钱子的最佳有效量与轻度中毒量十分接近,所以应由小剂量开始递增。

如果出现舌麻,口唇发紧,轻度头痛、头晕,全身肌肉轻度抽搐时,应立即减量服用。

5、睡前服用可减少副作用,但晚间起床应有人扶持。

6、马钱子与倍量以上的甘草或苏木同煎,可减少或缓解马钱子的毒性作用。

7、正确判断疗效。

该药的某些有效成分本身就是有毒成分。

如所含的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毒性大,安全范围小,口服吸收快,当剂量由小逐渐递增时,必先显示疗效而后出现中毒反应,必须把好这一重要环节。

8、注意个体差异。

有日服3g,连服1个月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亦有日服不足1g即可出现中毒现象者,这可能与个体对该药的耐受性、反应性的差异有关。

用药时尤当注意。

9、合理配伍药物。

临床该药多以复方为用,据临床观察,该药配伍较大剂量之白芍、生地等,可降低其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0、适当间歇用药。

马钱子排泄慢,有蓄积作用,连服2个月后可隔4~5天再服。

11、马钱子外用亦须炮制,否则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外用时亦应掌握用量不可过大,否则亦有引起马钱子中毒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