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引言
本质上看公司治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况下 , 股东在对企 业投资
的时候 , 除了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者提出的要创造股东价值 以及使企业价
值最大化等要求外 , 还需要建立起一系列对企业经 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
的制度。随着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 企业对不断接触并深入了解国外
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 , 它们越来 越深刻认识到 : 企业治理的合理与否
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需要不断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加
以推广 ; 对其中的坏 的教训进行分析并加以提炼的过程。对于竞争激烈
的中小企业 来说, 更是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 本文就这个问
题展 开细致的讨论。
1.
公司治理结构之内涵
公司治理结构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一词起源于西方经济学 , 最早由美国公司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年代初提出 , 又译为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或公
司治理机制。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 分离, 为了保
障所有者利益实现最大化 ,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签 订了相关契约,由此
产生了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就 是处理公司股东、董事会、经
理、债权人、员工等各相关利益 主体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安
排 , 其实质是要解决因所 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一般来讲它包含了两层含义。 (1) 外部治理机制 , 即产品市场、 资本
市场、经理市场等市场机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 益的作用和影
响 ;(2) 内部治理机制 , 即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 明确的所有者、
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等利益相关之间的权力、利 益分配及制衡关系 , 即通
常所讲的公司治理结构。
有效的治理结构首先要保证经理人员有足够的控制权自由经营 管理企业
,
其次要做到经理与股东激励相容 , 即能使经理人员从 自身利益出发选择
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为。
2.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迫切需求
我国自 1993 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 , 有一大批企业尤其是 国
有大型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 形成了科学的决 策机构
,
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但是从我国中小企业来看 ,因为绝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
源自于家庭小作坊 , 属于业主和亲戚朋友投资 设立, 产权结构单一
,
大小事情一人说了算 , 所有者掌握着高度的 经营决策权,委托——代理
关系不明显或基本上不存在。这就使 得企业的经营更多地依赖业主的个人
魅力而非管理能力。在进 入WTO勺冲击下,随着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
,
并不是所有的业主都 精于管理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 现实生活中有
相当一部分企业 由于管理混乱、用人不当而导致破产。可以说 , 中小企
业不完善 的用人机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所以说在当前这种
情势下 , 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这个好 方法 , 显得更加迫切和
重要。
3.
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主要手段
3.1
树立良好的理念
制度的建设应该以理念的建设为先锋 , 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沟通等 方式在
企业内部树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分权制衡原则 是公司治理结构构
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是任何国家公司治理结 构的设计都必须坚持的。
公司这样的组织 , 拥有了个人无法企及 的权势和地位 , 于是就必须对
公司进行必要的制约 , 以防止权力 的滥用 , 危害个人利益及社会公共
利益。
3.2
改善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适当的股权结构作为基础。西方 各国公司发
展的实践表明 , 公司的股权结构最好不要过于分散 , 应该有一定数量的
能够发挥作用的大股东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 新, 避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内部监督动力的不足的缺陷 ,但不能 过于集中 , 以防止出现类似日本公
司治理结构模式片面追求稳定 , 影响竞争效率。因此 , 与股权高度分散
和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 相比,有一定集中度 , 有相对控股股东 ,并且有
其他大股东存在的 股权结构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 提高公司绩效最为
有利。
3.3
加强内部治理建设
要想法设法改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建 设。例如对
于一些上市的中小企业来说 , 应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 制, 为经理层提供
增强公司业绩的动力。对于非上市的中小企业 来说, 也可以通过相应的
办法进行激励。
3.4
适当引入经理人两权分离
在中小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问题 , 那就是在企业 的发展
初期往往由于创业者的动力以及较为集中的决策权能够 为企业把握良好的
机会 ,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 , 由于原有家族式企 业管理层相对而言学历
水平较低 , 在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时 , 或 在面临更加复杂的决策时
,
往往不能有效机时的做出决策 , 因此 需要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引入
专业的外部经理人 , 逐渐分离 经营权与所有权 , 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
逐渐完善。
3.5 建立共同治理机制 共同治理就是在实现公司治理时 ,
把债权
人、供应商、客户、员 工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纳入范围之内 , 使他们对公司
决策、经营享 有一定的发言权 , 共同推进公司发展。这种治理制度的最
大特点 在于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框架 , 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
一种激励监督机制 , 能够对公司事务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 共同治
理已成为国际公司治理改革的一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