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职业学院
特色专业(艺术设计)“十三五”
发展规划
2016年7月
2 / 12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3
二、专业建设思想.................................................... 4
三、专业建设目标.................................................... 4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4
(二)课程体系建设 .............................................. 4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4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4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 5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 5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5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 5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 5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 7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 8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8
五、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9
(一)校内实践基地 .............................................. 9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 11
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2
3 / 12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内涵建设,培育专业特色优势,拓宽办学功能途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影响力,打造省市品牌专业及高素质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基地,根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泊头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自2008年招生以来,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专业与基础课教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1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获得“CEAC平面设计师证”和“室内工程设计师证”的专业教师达80%以上。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已建立18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8个就业基地;近年来,我们一直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课设置,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目前我专业已有近70%的教师利用假期深入设计公司进行锻炼。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从专业创办以来,为沧州地区培养了一批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
4 / 12
二、专业建设思想
以“巩固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办学功能、提高办学水平”的总体规划思路为指导,着力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把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京津冀地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发展思路。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重组课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抓住校内实践、顶岗实习两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设计公司等企业实际项目及工作流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有机衔接,制订和完善顶岗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度。
(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大力加强专任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
5 / 12
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
(五)构建“模块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协作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完成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体系。
(六)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考评、激励、评价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同企业的紧密合作,依托校内专任教师和学校聘请的行业专家,承接校内外的职业资格证培训任务及项目研发任务,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逐步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四、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面向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行业,培养具有运
6 / 12
用平面、室内设计方面的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施工与管理等能力的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讲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获取知识的可持续性。
(2)专业建设特色:以专业模式的改革,带动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立创新实训基地和设计竞赛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大学生专业创新活动。
(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专”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完全胜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艺术设计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这需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参与,并能够在三年级到特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一专”方向由学生在企业顶岗时自主选择,确定后进行定向强化。“多能”要求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一专”方向之外,能够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其他两个方向的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虽不能完全胜任各个相关领域,但已具备该领域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经过短期培训或自主学习可以达到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
7 / 12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
(1)课程设置上除安排专业基础课外,安排与企业实践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以达到在第三年进入顶岗实习过程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上引入五步教学法。将整门课程分解为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关知识点的集合形成每门课程。学生通过完全小项目或小任务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起来不感觉乏味。
(3)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以“做”为主,“学、练”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门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在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工作流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实操内容,进而重组课程体系。把每门课程内容打散,设计若干个生产性项目,继续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管理须做相应的改革。
第一,制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办法,加强过程监督与考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建立完善社会需求、质量跟踪、课堂效果三项调研的制度。
8 / 12
第三,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
(三)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
1.继续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2.探索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置换、引进企业投资和引企入校等校企合作模式,广开思路,开放式办学,实现多条腿走路。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
(四)“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
每年定向派出两到三名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进修,保障培训效果,教师经过高水平系统培训可以完全胜任“定向强化”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聘请校外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授课。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使具有双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