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重症ppt课件
编辑Fra bibliotek件11
死亡病例年龄分布
60 50 40 30 20 10 0
<1岁
1岁
2岁
编辑课件
死亡病例
3岁 12
重症病例年龄组分布
90
80
70
报 60
告 50
病 例
40
数 30
20
10
0
年龄组
0~
1~
2~
3~
4~
5~
6~
编辑课件
13
≠ 皮 疹
❖
病情
编辑课件
14
编辑课件
15
编辑课件
16
重症识别(三)
❖ 第二期:易惊、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 精神差。
❖ 第三期:呼吸及心率增快、皮肤发花、 四肢末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 第四期:肺水肿、休克、中枢性呼吸衰 竭。
❖ 第五期:恢复期
编辑课件
10
重症识别(二)
八大高危因素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四)呼吸、心率增快。 (五)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六)高血压。 (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八)高血糖。
编辑课件
4
编辑课件
5
编辑课件
6
编辑课件
7
编辑课件
8
临 床 分 期(2011专家共识)
痊愈
痊愈
痊愈
死亡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手足口 出疹期
普通型
神经系 统受累 期
重型
心肺功 能衰竭 前期
心肺功 能衰竭 期
危重编辑型课件 危重型
痊 第5期 愈
或 后 恢复期 遗 症
9
各期要点
❖ 第一期:发热、皮疹
2.7
2~3.5
2.4
1.5~4
2.9
2~4
1.9
1~4
(%)
49.1 43.9 29.8 97.7 78.9 47.4 73.7 61.4 35.1 68.4
编辑课件
18
参考文献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 ❖ 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手足口病之重症识别
编辑课件
1
纲要
❖ 1.手足口病概述 ❖ 2.病原学 ❖ 3.流行病学 ❖ 4.重症识别
编辑课件
2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 (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 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无疫 苗,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措施。
❖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注:38.5℃), 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 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 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 水肿。
编辑课件
19
谢谢
编辑课件
20
编辑课件
3
❖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 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 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 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 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急性弛 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循环障碍等, 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 经源性肺水肿。
❖ (四)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 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2秒)。
❖ (五)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 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编辑课件
17
先兆危重症状出现距起病时间12h~5d(平均2.1d)
表现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
嗜睡或昏睡 昏迷 抽搐
呼吸促或减慢 肺部罗音
泡沫痰/血性痰 肺水肿
心率快(>180/min 花纹
四肢末端凉
出现时间(d)
中位数
范围
2.1
1~4
2.9
2~3.5
2.4
1.5~3.5
2
1~4
2.5
2~4
2.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