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的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是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们可以从跨国 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国际化、技术国际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等方面进行技术 创新全球化的研究。但更为便利的方式是通过研究专利申请数据,因为专利申 请是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专利国际化的指标涵盖了技术创新全 球化的各个方面,而且,跨国专利申请者主要是跨国公司,这对我们理解跨国 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非常有帮助。 一、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的内涵 Archibugi , D.和Michie,J.于1995年将创新全球化划分为三种类 型:(1) 一国技术的全球化利用; ⑵ 技术的全球化创新(生产);(3)全球技术合 作。2002年 Daniele Archibugi ,Simona lammarino 再次阐述了创新全球化的 内涵(表1)。他们指出,这三种类型在企业和国家层面上相互补充,不能将彼 此排除在外。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在上述三种类型中都有参与 (Da niele Archibugi , Simona Iammarino,2002)。 一国技术的全球化利用是一国的创新者通过在外国市场利用他们自己 的技术能力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也是创新企业在国际上扩展其市场范围的很 好选择。实施这种技术创新全球化类型的是个体或企业 (国内企业或跨国公 司)。通常,在收入水平更接近和商业一体化程度更相似的国家间,创新技术全 球化利用更容易发生。但他们的产品并不一定在进口国受欢迎,因为创新产品 通常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也带有创新所在国的技术和市场特 性。 创新技术的全球化利用可以通过国际商品贸易,也可以通过国际技术 贸易(许可证贸易)让创新企业从技术能力中获益。后者能使技术所有者获得更 多的利益。当运输成本高、存在进口壁垒、创新国和进口国的工资差别巨大的 情况下,采用许可证方式也更为便利。但是,许可证贸易要求技术具有可编码 的特征,并要求购买方国家有足够的能力吸收它。这使得许可证贸易的应用条 件较苛刻。另一种在外国市场利用创新成果的方式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FDI)在 国外子公司利用创新技术从事生产活动。这需要投资方企业具有资本的可获得 性、在不同地域利用所有权的意愿以及技术和组织优势 (Dunning,1993);东道 国则应具有经济和制度的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足够高,也即区位优势。 第二种类型是技术的全球化创新(生产)。这种类型是跨国公司独有的 技术创新全球化模式。跨国公司通常建立了基于不同国家的内部创新网络。海 外的R&D和技术中心不仅仅为当地生产部门提供投入,而且被整合进了跨国公 司的整体创新战略中。有的跨国公司以母国为中心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有的以 东道国为中心,有的则建立网络式研发组织。 Bartlett and Ghoshal(1990) 指 出跨国公司有三种主要的全球化创新战略:中心为全球 (Ce ntre-for-global) , 地方为地方(Local-for-local) ,和地方为全球(Local-for-global) 。跨国公司 全球化技术创新依赖的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组织和管理其研发活动的能力和知识 在全球分支机构间流动的有效性。 第三种类型在近年来发展很快,它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前两种类型之 间。由于需要削减创新成本和处理日益增加的技术复杂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企业往往选择建立一个合资企业以共同开发技术知识或产品。当这种合作发生 在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之间时,就是全球技术合作。全球技术合作促使产业 组织形式的变革和新的所有权结构的产生,这些其实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 同时,全球技术合作形式促进了多种成本划分和成果利用机制的形成。除了私 营部门,学术领域也采用这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方式。 上面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三种类型中,都涉及跨国公司。尤其是在技术 的全球化创新方面,跨国公司是惟一的实施者。 二、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与专利国际化 目前,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 段,不过,不同母国跨国公司海外技术创新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跨国 公司海外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因为不同产业在研发过程、生产工艺 及产品特征方面的差异,决定着各个行业技术创新活动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可 分离性,决定着研发与制造、销售等下游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决定着不同 行业技术创新的全球化程度(许晖,2002)。技术创新全球化相对较高的行业有 化学和医药行业、电子行业、信息和通讯产业等;而传统机械制造业和一些特 殊的研发密集型行业(如宇航工业、半导体等),技术创新的全球化程度相对较 低。 本文选择从海外专利申请的视角,也就是通过专利国际化现象进一步 来分析技术创新全球化的特征。 这首先是因为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是技术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技术 创新的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技术创造和扩散的全球化,也意味着技术创新成果保 护的全球化。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背景下,企业技术保护的国际化变得尤 为重要。技术的保护可以采取公开的专利保护,也可以采取非公开的专有技术 和商业秘密保护方式。后者保护的对象范围更广泛,数量更多,形式也更灵 活。但由于是非公开方式的保护,因此很难深入研究。而专利越来越被认为是 了解企业技术表现的重要信息来源。专利注册提供了申请人和发明人的名称、 地址、所属国家。通常发明人是个人,但申请人是机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技 术创新成果都采取专利保护的方法(这取决于该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特征、所 有者意愿等因素),专利保护仍然是许多跨国经营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行业的企 业保障技术利益的有效方式。 其次,专利国际化分析可以涵盖技术创新全球化的三种类型:企业技 术的全球化利用、技术的全球化创新和全球技术合作都可以反映在专利的国际 化方面。例如,某企业将技术转移到国外子公司或许可国外企业使用,在进入 该国市场以前,往往要先进行专利申请,获得该国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这样才 可放心地在国外使用该技术。全球化创新和全球技术合作的技术成果、独立完 成或合作完成的技术,也要在当地或其他任何技术应用的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 保护。这些都构成了专利国际化的内容。而其他相关指标如研究与开发投资和 技术联盟与合作的数据仅涉及技术创新全球化的后两种类型。 再次,跨国界专利申请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的活动。申请者是跨国公 司而发明者受雇于外国附属机构。专利数据因此使我们可以跟踪知识从“发 明”国(地区)到“申请”国(地区) 的路径。 三、专利国际化视角下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的特点 1. 全球专利申请快速增长,其中跨国界的专利申请活动增长最快 全球专利申请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增长很快。2008年在三 大专利局(欧洲专利局、日本专利局和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申请的专利是1985年 的2.11倍,最明显的增长时期为 1986-1989年、1994-1997年、2003-2005 年。相对而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增长最快,进入21世纪, 除了 2001年、2007年和2008年是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保持了 1%-3?不等的 增长(见图1)。
图1 1985-2008年在三大专利局申请的专利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 OECD Pate nt Statistics[DB/OL] v
http://stats.0ecd.0rg/l ndex.aspx? DatasetCode=PATS」PC> 绘制,访问时 间:2011-05-01。 专利申请可以划分为三类:居民专利(发明者在他们自己国家申请的专 利)、非居民专利(外国发明者申请的专利)和外部专利(一国发明者到国外申请 的专利),其中后两类代表了跨国界专利申请情况。研究表明,近年来跨国界的 专利申请增长速度远高于国内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 Dan iele Archibugi , Simona Iammarino(2002)选取 1970-1980 年和 1987-1997 年两个时间段研究了 一些OECDI家的工业R&D居民专利、非居民专利和外部专利的增长情况 (见 表2)。很明显,两个时间段各国的工业 R&D和居民专利增长速度比较适度,有 时甚至是负增长。相反,非居民专利和外部专利在 1987-1997年间有了显著的 增长。特别是外部专利的申请,各国的年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非居民专利虽 然增长率不及外部专利增长速度快,但除了美国,其他各国的非居民专利增长 率都高于该国同期的居民专利增长率。在国外申请的专利可能是在当地发明 的,也可能是在母国或任何第三国发明的,但在东道国注册的目的一定是要在 东道国利用该技术或限制该技术被他人使用。因此,这表明 20世纪80年代后 期以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加快了在海外的技术创新或在海外利用其技术创新 的步伐。
2. 专利申请集中度在下降,新兴技术成为近年主要专利领域 全球专利申请高度集中在以 OECDI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虽然 OECD 国家在三大专利局申请专利从 1985年的99.1%下降到2005年的97.3%,但高度 集中趋势仍没有发生变化。1985-2005年部分国家在三大专利局申请的专利占 比见表3。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国家这期间在三大专利局申请的专 利占全球专利的比重都下降了,而日本有所上升,加拿大、韩国、以色列和中 国在这期间的上升也比较明显。各国的技术优势充分体现在其专利申请领域, 美国在生物技术和ICT相关方面,日本在ICT相关方面,新加坡、芬兰和韩国 也在ICT相关方面,丹麦和加拿大在生物科技方面,专利申请和拥有的比例都 较咼。
3. 专利国际化程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国家间差别较大 表2所示的外部专利和非居民专利增长率高于居民专利增长率的数 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专利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这里,我们再用三个指标度 量专利活动国际化程度:国内居民拥有的外国专利 (即外部专利)占国内专利的 比例、外国居民拥有的国内专利(及非居民专利)占国内专利的比例、国内发明 中有外国合作者的专利占国内专利的比例。 由于技术创新全球化,专利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逐渐将在 国外部署生产和研究设施作为它们的商业战略。一国企业拥有的技术中有越来 越大的比例不是本国居民发明的,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国外发明专利。但 专利国际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