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1、下列理论或学派不是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现代化管理时期的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 D、管理程序学派

2、 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职能( ) A、制订并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计划 B、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 C、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 D、进行信息引导,促进信息畅通

3、 行政组织按照工作性质、职能作用不同进行划分,街道办事处属于( ) A、辅助机关 B、非常设机关 C、派出机关 D、咨询参谋机关

4、工作人员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属于人员培训内容中的( ) A、文化知识 B、政治理论 C、基础知识 D、业务知识

5、 我国实行的行政领导体制的是( ) A、委员会制 B、首长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混合制

6、决策树是( )方法的一种 A、概率 B、效用 C、期望值 D、编辑分析

7、(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执行的主要方式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道德手段

8、 监察部行使的监督是( ) A、专门监督 B、主管监督 C、职能监督 D、法制监督

9、联系整个行政过程的核心环节是( )。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领导 D、行政领导

10、行政违法( ) A、自行为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 B、自发现行为违法时就没有法律效力 C、自纠正违法行为时才没有法律效力 D、不影响行政法律效力,只需做适当调整

11、 行政管理“七职能说”的提出者是( ) A、亨利•法约尔 B、卢瑟•古利克 C、林德尔•厄威克 D、马克斯•韦伯 12、行政效率提高的基本条件是( ) A、行政人员素质的高低 B、行政决策的正确 C、行政计划的周密 D、行政组织的严密

13、行政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获得一种和谐的发展速度是行政发展的( )原则 A、相互促进原则 B、有序性原则 C、体制化原则 D、整体化原则

14、H•A•西蒙最主要的理论成果是( ) A、提出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B、提出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C、提出科学管理理论 D、提出决策理论体系

15、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 A、行政手段 B、行政效率 C、行政决策 D、行政目标

1、行为科学时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张和特点包括( ) A、着眼于行政现象中人的行为的动机、过程和效果 B、重视人的各种需要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C、重视激励功能和民主的领导方式 D、主张行政工作先拟定管理计划目标,并采用目标分解法,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2、下列措施属于行政管理政治职能的有( ) A、制裁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B、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C、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加政府对科教文卫体的投入 D、通过征兵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 E、畅通和不断增加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

3、我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有( ) A、政企不分 B、政府机构重叠臃肿 C、官僚主义严重 D、政府管理手段过多依靠行政手段 E、贪污腐败滋生

4、职位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制约,其主要特点是( ) A、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B、职位是以“人”为中心确定的 C、职位的数量有限 D、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 E、职位上的行政领导人员担任职务与责任的时间长短、职务与责任是否主要,对职位本身产生影响

5、领导者和管理者存在诸多不同,相较管理者,领导者的特点有( ) A、解决做什么 B、关注组织长远目标 C、擅长控制 D、关注制度和规则 6、下列属于不确定型决策模式的方法有( ) A、期望值法 B、最大可能法 C、大中取大法 D、大中取小法 E、小中取大法

7、行政执行要遵循以下原则( ) A、忠实决策与开拓创新相统— B、坚决、果断与注重效益统一 C、毅力与条理相统一 D、发扬民主与强调集中相统一

8、我国行政监督主体包括( ) A、审计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政党 D、人民代表大会 E、社会团体

9、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现代化管理时期的理论或学派是( ) A、系统管理学派 B、科学管理理论 C、管理科学学派 D、比较行政学派 E、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10、公众对( )等先进行政理念的接受和认同是依法行政的直接推动力 A、廉洁行政 B、法治行政 C、管制行政 D、服务行政 E、 高效行政

1、行政 我们所理解的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2、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从动态上讲,行政组织是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从静态上讲,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3、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是指根据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等要素予以分门别类,评定等级,制定规范,以此作为考试、任用、考核、任免、升降、奖惩、培培、待遇等人事管理的依据。 4、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依照一部分资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推理判断,有一定把握,但不可靠。

5、行政协调 行政协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协调,包括行政系统自身的协调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协调。狭义的行政协调仅指行政系统内部各方面的协调。这里的行政协调指的是狭义的。

1、我国行政管理的中心任务是( ) A、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事务 D、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区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标志是( ) A、分工合理 B、下放权力 C、政企分开 D、企业拥有管理权

3、行我国实行的政府领导体制是(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制的中央集权制 C、地方分权制 D、乡村政治

4、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 ) A、政企分开 B、精兵简政 C、转变政府职能 D、依法行政

5、功绩晋升制的主要晋升依据是( ) A、工作效益 B、工作年限 C、资格深浅 D、考试成绩

6、依据行政决策的方式,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 ) 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B、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 C、经验型决策和科学型决策 D、业务管理决策和机关管理决策

7、提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法约尔 B、古德诺 C、厄威克 D、韦伯

8、按照审计的方法分类,属于审计类别的是( ) A、事前审计 B、突击审计 C、期中审计 D、期末审计

9、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行( ) A、业务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委员会制 D、双重领导制

10、在外部监督体系中,层次最高,权威最大,范围最广的监督是( ) A、政党监督 B、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C、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D、社会舆论监督 11、H•A•西蒙最主要的理论成果是( ) A、提出官僚集权组织理论 B、提出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C、提出科学管理理论 D、提出决策理论体系

12、行政立法的前提是( ) A、执法必严 B、有法可依 C、有法必依 D、有法必究

14、行政立法的原则不包括( ) A、授权立法 B、依法立法 C、民主立法 D、统一立法

15、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是( )。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张包括( ) A、注重绩效评估和效率 B、注重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C、主张分权和社区管理 D、注重管理而非政革 E、顾客导向,管理者要对公众负责

2、转变行政职能必须“理顺关系”,“理顺关系”具体包括( ) A、理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B、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C、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D、理顺政府与群众组织的关系

3、根据不同的行政机关管理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测量行政效率的技术方法有( ) A、行政费用测量法 B、行政功能测量法 C、行政要素评分法 D、标准比较法 E、目标导向测量法

4、行政执法的主要形式( )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 C、行政许可 D、行政救济

5、行政监督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 ) A、一般监督 B、职能监督 C、主管监督 D、专门监督 E、社会监督

6、我国公务员的道德规范是( ) A、忠诚可靠 B、诚信正派 C、尽职尽责 D、廉洁奉公 E、遵章守纪 7、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是( ) A、时效性 B、参与性 C、民主化 D、科学化 E、技术化

8、按照工作性质、职能作用的不同,行政组织可以分为( )。 A、领导机关 B、职能机关 C、辅助机关 D、咨询机关 E、派出机关

9、根据行政管理活动的特点,测量与评价行政效率的指标体系应包括的行政效率指标有( ) A、质量指标 B、时间量指标 C、数量指标 D、劳动量指标 E、社会评价指标

10、市场化模式的主要持征可概括为( ) A、调控替代了直接提供公共服务 B、程序的简化与灵活化 C、节约资金以开展革新实践 D、分散化的决策与执行机构相分离,以客观事实、既定结果和“顾客”为导向

三、名词解释 1、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作为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职能反映了政府管理活动的内容和基本方向,决定了政府的规模和管理方式。 2、行政领导 在我国,行政领导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政府,它们的任务是推行国家政令,管理整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事务。 3、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实际上是期望值法的图解形式,即用决策树代替期望值法中的决策表进行决策分析。 4、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或者是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内成员之间的沟通。 5、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政党、国家和人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纠错的活动。

3、“新公共管理”模式大致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