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做好群众工作,需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群众、感情上紧紧贴近群众、作风上真正深入群众、重心上切实造福群众。
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党正面临更加尖锐的“脱离群众危险”,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一重大课题。
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规律,我们应着力从思想、行动和制度等三个方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造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之中。
新形势和新任务决定了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做好群众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
城乡差距扩大、改入分配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必然会严重阻碍改革开放的进程。
因此,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目标。
二是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党群干群关系和谐,才能理顺不同阶层多方面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凝聚各方面力量,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
通过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三是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支持不支持。
这些矛盾和问题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党的执政能力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如何提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一是提高认识群众的能力。
党的群众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当前,应把握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问题,也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
当前,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最主要意见,就在于他们的某些切身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甚至受到侵害。
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一定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引导群众与党同心同德的问题。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大锅饭”、“铁饭碗”,人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大不相同。
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各种思潮对国内的影响不断加大。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广大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党同心同德,是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是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
领导干部能否深入群众不单纯是一个意识和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勇气和能力的问题。
如果一个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当前形势发展洞察不深,就肯定没有勇气去接近群众,更谈不上去深入群众。
从这个角度出发,干部不仅要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以自己的素养和水平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而且还要在同人民群众打交道中锻炼能力,凡事要从基层找依据,在人民群众中找方法,特别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绕道走”,要敢于以正确的态度直面群众,从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
三是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
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和影响群众,既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水平问题。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组织群众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它要求领导干部在组织群众工作上必须做到:一要尊重和引导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决策的主体,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把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以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赢得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参与;二要感召和带动群众,激发群众执行决策的热情,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干部都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列,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工作业绩、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一般群众。
四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当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对干部的怨言却越来越多了。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干部服务群众不到位,没能有效地提供服务,或者说是服务群众能力底下造成的。
新的形势下,干部为群众服务,就是要学会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就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争把利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是要多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会用心贴近群众,真情感动群众,始终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
五是提高引导群众的能力。
更好地宣传教育和发动群众,让群众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心甘情愿地跟党走,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把握不了群众思想动向,除了动用权力来推进工作,在教育引导群众方面基本无能为力,有的甚至面对群众处于无话可说的“失语”状态。
一方面反映了这些同志对群众感情不深,对做好群众工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些领导同志缺乏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基本功。
对此,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学会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切实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自觉地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而奋斗;又要学会以朴实的道理教育群众,善于用群众身边的事例,用群众熟悉的语言,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联系自我工作,从自身出发,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照镜子”就是对照党章、党纪、对照干部、群众、找出自身差距、缺点。
党员干部照镜子就是要往“实”处照、往“深”处瞧、看到自己真容、找到自身短处,扪心自问工作是不是为民,工作是不是务实、工作是不是清廉。
只有看到问题,找到缺点,才能真正修身正己、警钟长鸣。
“正衣冠”就是把帽子戴正,把衣服整平。
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改正自身错误,弥补自身缺点,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群众的意愿,党章党纪的规定。
正衣冠,能时刻提醒督促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道德和纪律的规范。
“洗洗澡”就是洗掉污垢,保持自身的清洁。
如果把正衣冠比作自我批评的话,洗洗澡就是接受群众的批评和下属的批判,它是修正错误的苦口良药,是相互帮助的金玉良言。
经常洗澡能使人防微杜渐、悬崖勒马,保证思想和作风的干净整洁。
“治治病”就是根据病情,分析病因,治病救人。
领导干部要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完善自身的不足。
改进作风建设就是治病救人的“苦口良方、灵丹妙药”。
党员干部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入剖析造成问题的主观原因,并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成为群众信得过的好干部。
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第一,认清自我,端正态度。
年轻党员干部要戒“娇气”,戒“骄傲”戒“懒散”,我首先会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人民公仆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常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在工作中,我会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素质,因为是年轻人,自身的实践经验和阅历不足,所以要想做好群众工作,提升自身为群众办事的水平,必须要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他们处理群众问题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向实践学习,我会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汲取营养,在摸爬滚打中锤炼自己,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在体察民情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解决日常生产生活的问题时积累经验,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成长进步。
第三,心系百姓,为民办事。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老百姓对我们寄予了厚望和信任。
我会以求真务实的勇气、扎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勤于思考,长于领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群众办点实事,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我会做到“五个一”: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句热心话、一个答复。
第四,尊重群众,接受监督。
在做群众工作中,我会积极聆听群众的呼声,善于倾听群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用老百姓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老百姓对我工作的不满,我要及时反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有批评的声音才有进步,以一颗平常心、一颗事业心、一颗荣誉心去面对群众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我想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加深责任意识和加强党员理想信念。
在工作中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改造,才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政治觉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