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河故城的导游词

交河故城的导游词

交河故城的导游词本文是交河故城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吐鲁番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是高昌,一个是交河,它们曾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有“东方庞贝城”之称的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南大约13公里的牙尔乃孜沟中,从我们现在的宾馆出发,大约需要二十分钟,牙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洪水冲刷而成的一道河谷,经过千年冲蚀,在河谷中形成了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状的河心洲,交河故城就座落在这个长1700m最宽处300m的河心洲上。

“交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汉书,西域传》中,“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下,故号交河。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交河实际上是汉文的音译,也有可能是中原地区人们对它的称谓。

交河故城是历史上有名的奇城,王城和佛城。

为什么说他奇呢?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从原生土中挖出的古城,城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方法。

这得益于吐鲁番盆地的独特气候,吐鲁番盆地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有了这样极度干燥的环境,聪明的交河古代居民采用了最适合这里的建筑方法。

从生土中掏挖出这样一座城来,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我们知道,古代的城市最重要的作用是防御,所以一般的古城,城墙都建的很高很厚,而交河故城则利用天然形的陡峭崖岸宽百米深三十米的河谷建起了得天独厚的防御系统。

那么在这样的城里生活的是什么人呢?据《史记》记载,这里早期居住着姑师人,早在战国时期姑师人就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活动遍及新疆东部,这个河心洲就是他们的据点之一。

西汉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着西域,阻断了丝绸之路的交通,甚至经常骚扰汉王朝,汉武帝继位后汉朝有防御转为反击,而姑师人生活的这片的土地是开辟西域的通道,战略地形极为重要,因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反复的争夺,史称“五争车师”,最终西汉王朝取得了胜利。

公元前109年,汉朝大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将原来姑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周六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王部。

从这时起一直到公元450年车师前国灭亡。

交河一直是车师前国的王城,也是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就是我们称它为王城的原因。

车师前国灭亡之后,这里又经历高昌王国、唐西周和高昌回鹘时期,从高昌王国起,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交河的姊妹城高昌故城中。

而交河一直作为吐鲁番地区除高昌外的另一个重要城市,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交河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3世纪末,在那场由西蒙古贵族海都都哇发动的叛乱中,交河损失惨重,就此毁废于连绵的战火之中。

交河的历史结束了,高昌回鹘人成了交河最后的居民,所以现在交河故城中留存的大多是高昌回鹘时期的遗迹。

那交河为什么又是佛城呢?高昌回鹘时期正是佛教盛行时期,当时交河人口不过6000,僧人就有1000多,家家礼佛诵经,是名副其实的佛城。

如今的交河城,在断壁残垣中仍留有不少佛寺和佛塔的遗迹。

现在,交河故城就在眼前。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这里气候非常炎热,大家要多带些水,以免中暑。

这个城市比较大,徒步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里面没有厕所,因此大家可以先去厕所在跟随我进去。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南城门了,您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豁口,这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城门上端坍塌的缘故。

交河故城面积约22万平方米,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劫难,现存的建筑遗迹主要集中在故城中南部,南门入口这一带则是毁坏得最严重的部分。

我们脚下这条横贯南北的子午大道是通向最北端的佛寺的,它把故城分为了东西两块。

东边是官署区,主体面积约8000平方米,但这些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了,在这些遗址中唯一可见的就是这座很大的地下庭院了,顶上的天井八米见方,旁边的两道斜坡宽约五米,单从这些遗迹来看,就可以联想到当时门禁森严的情景了。

据考证这里曾是车师前国的王宫,也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它的作用是官署和银行,八百多年前,这里的墙上画满了壁画,并挂着很多佛龛,可见当时佛教多么地下庭院是城内唯一一处广场,当年的车师人就是在这里进行贸易活动的。

官署区有一处奇怪的墓地,几百座半百长的长方形墓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埋葬着几百个婴儿,人们称它为婴儿墓,没有姓名没有墓志,整齐地完全一样,墓穴大小排列整齐,交河城内有很多谜,婴儿墓也许是最难解开的谜了。

大道西边是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他们挖地为院,隔梁为墙,掏洞为室,这一带有很多民宅都保存的较为完整,甚至今天仍可以堂堂入室。

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了,城中大街两旁尽是高厚的围墙,临街不见一个门窗,这便是交河城精心设计,带眼明显防御自卫目的的居民区,纵横连接的街道把建筑分割为若干个小区,很像唐代城市的里坊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城曾在唐代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唐以前的痕迹早已面目全非了。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规模居全城之最的佛教寺院,寺院由山门、庭院、大殿、僧房、古井等组成,南北长88米,东西主体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前面是庭院,后面是佛殿,侧面的这是僧房。

我们先看看寺院的北面的这所佛殿,中间的这个是方形塔柱,塔柱的四面有28个佛龛,可惜的是佛龛的佛像大多被破坏,甚至失去了踪影,这一区的佛寺建筑方法跟前面的官署区以及西面小院有非常明显的差别,采用的是交河特有的板筑法,也只有在这样干旱少雨的情况下,才能采用这种方法。

佛教前面两侧各有一口井,井非常深,大家小心,左边这口井曾经出土过一男两以及一匹马的尸体,专家们推测,可能是在交河最后的战乱中,他们想到佛寺中寻求庇护,结果不小心掉进井里,这座庞大的寺院伴随回鹘高昌王朝走完了最后的岁月。

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组壮观的塔群,共有101座塔,中央是一座大佛塔,四角各25座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的方阵。

遗憾的是由于人为地破坏,只有这些遗迹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佛教是多么昌盛。

由于吐鲁番地区的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交河故城中的珍贵古迹才能保留至今,而它和它的姐妹城高昌故城,也成为了吐鲁番地区几千年来历尽沧桑的见证。

它们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风富得文物而闻名,成为著名的周际游览地。

这两座城同在1961年被列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的历史课堂,希望大家不虚此行!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四处看看,不过请大家注意,如果设有游客止步的牌子,大家一定不要过去,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地方都有坍塌的可能。

另外,在井边之类的危险地带一定要注意脚下,注意安全。

半个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希望大家准时归队。

各位游客:在参观高昌故城后,我们再去交河故城。

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

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游客们,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小洲。

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

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

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

交河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两三千年。

车师又称为姑师,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

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

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

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

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

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

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

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城损失惨重。

1383年,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遗址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

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

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

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

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

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

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

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

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遗址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手工作坊区、居民住宅区呈“品”字结构,鼎足而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