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进入了一个急剧增加的阶段,大
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加上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呈下滑态势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江西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找出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并谈究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 大学生,就业,就业影响因素,对策
一、背景及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从1999 年到现在,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以30%的增幅扩招,大学毕业生规模也同步增加。国家教委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的就业率控制在70%,而实际上就业率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 年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只有60.5%,2004 年65%,2005年67%左右,2006 年有的统计在60%以下,而且这里面的统计数据一般都是偏高的,每个学校大都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每年都在增加,2001 才103.6 万,2002 年到到145 万,2003 年达到212 万,2004 年达到280 万,2005 年为338 万,2006年为413 万,比较低的初次就业率,造成我国每年规模庞大的大学生待业群体。因此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并探寻相应的策略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流位流率系 1、流位 L1(t)就业人数(人) L2(t)就业期望值(分)L3(t)个人能力(分) L4(t)招聘企业(个) L5(t)招生人数(人) 2、流率 (1)L1(t)的流率 R1(t)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 (2)L2(t)的流率 R2(t)就业期望变化量(分/学期) (3)L3(t)的流率 R3(t)个人能力变化量(分/年) (4)L4(t)的流率 R4(t)招聘企业变化量(个/年) (5)L5(t)的流率 R5(t)招生人数变化量(人/年) 三、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1、二部分图
L1(t)R1(t)R2(t)R3(t)R4(t)R5(t)L2(t)L3(t)L4(t)L5(t)
就业期望值越高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个人能力就会越强,招聘企业的数量越多,招聘岗位就业多久会促进学生就业,就业的人数就越多,学校招生人数越多需要就业的人就越多就业就越困难。 2、分别建立流率基本入树 (1)
R1(t)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
就业难度(系数)JYND(t)
报考人数BKRS(t)
学校排名XXPM(t)
L1(t)就业人数
L4(t)招聘企业(个)L3(t)个人能力(分)
优秀学生YXXS有效管理
L5(t)招生人数(人)+
+
+---++-
就业流率基本入树T1(t) (2) R2(t)就业期望变化量(分/学期)自我评价个人能力(分)+R3(t)个人能力变化量(分/年)
学习积极性L3(t)+
L2(t)就业期望(分)
+
+
就业期望流率基本入树T2(t)个人能力流率基本入树T3(t)
R4(t)招聘企业变化量(个/年)
学校综合实力学校排名XXPM(t)
L1(t)就业人数(人)招聘企业流率基本入树T4(t)
+++
R5(t)招生人数变化量(人/年)
报考人数(人)BKRS(t)学校排名XXPM(t)L1(t)就业人数(人)L4(t)
招聘企业(个)
++
++
招生人数基本入树T5(t) 四、系统分析 1、反馈环 正反馈环 一阶:(R1L1) 二阶反馈环:(R1,L4,R4,L1),(R1,L5,R5,L1),(R2,L3,R3,L2) 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就业难度(系数)JYND(t)L1(t)就业人数(人)
学校排名XXPM(t)L4(t)招聘企业(个)
学校综合实力R4(t)招聘企业变化量(个/年)
+++
+
--+
二阶反馈环:(R1,L4,R4,L1))
+R1(t)
就业难度(系数)JYND(t)L1(t)就业人数(人)
学校排名XXPM(t)L4(t)招聘企业(个)
报考人数(人)BKRS(t)招生人数变化量(人/年)
+
+
-
二阶负反馈环:(R1,L5,R5,L1))
+R1(t)+
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
++R5(t)
- 三阶反馈环:(R5,L4,R4,L1,R1,L5) L5(t)招生人数(人)
+R5(t)
招生人数变化量(人/年)
有效管理优秀学生YXXS
就业人数(人)L1(t)R1(t)就业人数变化量(人/年)
学校排名XXPM(t)
学校综合实力
L4(t)招聘企业(个)+
R4(t)招聘企业变化量(个/年)
报考人数(人BKRS(t))+-+++
+
++
+
2.成长上限基模
L1(t) 就业人口数(人)R1(t) 就业人口变化量(人/年)
XXPM(t)学校排名
BKRS(t) 报考人数(人)
JYND(t)就业难度
+++
-
学校综合实力L4(t) 招聘企业变化量(个)
R4(t) 招聘企业数(个)
++
-L5(t) 招生人数(个)
R5(t) 招生人数变化量(人/年)
有效管理YXXS(t)优秀学生
-+
+
+ 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到市场调节方式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大学生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以及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三方面,第一:根据劳动就业理论中的供求理论 ,把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归结于近几年来高校无节制的招生, 由于各高校不断扩招 , 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从而大学生供过于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以每年 10 % —30 %的速度递增 ,呈现出一种高原现象,虽然高校扩招是为了加快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脚步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从数量上看 ,大学生就业难正是每年毕业生太多所致;第二大学生就业难是就业观歪曲所致即大学生自身期望值居高不下 ,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不可否认 ,高薪、白领、大城市依旧是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等要求仍然较高,90 %以上的毕业生都把“经济效益”、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作为选择工作单位的关键指标,抛开就业情况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而得改善不说从社会总体来看若要求毕业生降低自己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地的岗位 ,会造成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根据教育投资模型,从家庭个体来看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除了需要付出直接成本 ,包括学费、住宿以及日常生活开销 ,还要付出间接成本 ,即直接参加工作的收入及机会成本。如果大学毕业后所获得的收益尚不能弥补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会使家庭利益受损 ,这是家庭个体所不可能作出的行为决策。第三 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与人才高消费是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用人单位的歧视现象和人才高消费现象比比皆是,比如 ,有的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 ,有的用人单位要求三至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而有些单位则存在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 ,大专即可胜任的工作岗位 ,用人单位却要求本科学历 ,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用人单位却要求研究生学历,一些用不到英语的工作单位却要求英语六级等。 措施: 国家可以适当减少高校的招生规模,当前我国高级技术工人奇缺,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个人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个人能力提高了竞争力就提高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找到好工作。大学生也因该适当减低自己的就业期望,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天之骄子了,中国的大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不一定非要扎堆去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西部需要人才却很少大学生愿意去。各个企业也应该选择适合各个岗位的人才不应盲目要求高学历。 结束语:作为大学生我们在校时就应该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指导对策,陕西商洛学院 张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