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
此外,2014年就业报告还指出,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 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 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一、当前就业形势概述
1、大学毕业生人数
历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数据来自互联网) 年份(年) 2006 人数(万人)413 2007 495 2008 2009 2010 559 611 630 2011 660 2012 680 2013 699 2014 700+
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 的毕业生,可预计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00万左右。
5、就业渠道 调查数据表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办 事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 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为“大学招聘 会”。相比之下,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 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请所需要的求职份数最多、求 职成本最高,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需要得到更强的就业服务。 6、大学毕业生亟须改进沟通和创新能力 2014届大学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工作要求较好的依次为科学思 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 而本科毕业生亟须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和说 服他人等;高职毕业生则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和说服他人。这些 亟须改进的能力归属于沟通和创新能力。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1.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当前对教育的普遍重视,使得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而 各大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是有限的,这使得出现“僧多粥少” 的局面。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 的人,因为企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 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 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2、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 调查结果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 员”、“个体工商户”等家庭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见图三)。大学毕业 生创业受其家庭的企业家文化影响较大。而且,其创业资金82%以上依靠父 母、亲友和个人储蓄,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和政府资助的只占1%。所以,有 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毕业生就不容易实现创业梦想,政府需要在 启动资金方面帮助经济困难的创业者。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 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 1 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 性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 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五、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 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 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 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 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 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 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 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六、建议
1.大学生在大学时应该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 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 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 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 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 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 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3、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 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 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 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认为其所受的大学 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态度并不消极。 4、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 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2000元, 14人认为应该为2000~~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 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 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8、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 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创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 有2人选择。这个结果相比与往年的相关调查结果,其返乡比例要增长了很 多,这表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随时代变化开始改变。
9、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 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 10、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 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 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而其它能力比如集体的 协调能力克服压力的能力也是他们缺乏的,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 形势不太乐观。由此看出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 原因。
五、相关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 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 业。在艰苦地区工作 2 年或 2 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 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应优 先录用。 二、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三、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 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 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 取消落户限制。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 有1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 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 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这表备。
2、就业形势概述
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前不久 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 “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 下降7.3%。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同时上述报告显示,100家企业计划招聘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 面向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计科 李志成
2014.5.11
一、当前就业形势概述
目 录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调查结果分析 五、相关就业政策 六、建议 七、参考文献
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 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或者只 有网络那句老话“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才能描述这种情 况。事实上,除了727万这个规模之外,今年的毕业生面 临的挑战还包括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剩”下的 师兄师姐们。 2015年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毕业等于失业?
六、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 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 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 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 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 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 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 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七、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 ( 大专 ) 毕业 生。 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 ( 大专 ) 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 育部门共同实施 “ 高职 ( 大专 ) 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 ” ,对需 要培训的应届高职 ( 大专 ) 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
3、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工学、管理学就业率相比与法学、哲学的 就业率要高很多,显示出当前社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虽然2014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但即便 在女性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全部高于女性,可能 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专业 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 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 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3.社会应该宽容对待大学生,不能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经验 不足就拒绝接纳大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3.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 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 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 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 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据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实践和创新能力,缺少更适应社会的 综合能力,大部分毕业生仅仅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但这与社会的实际需求 是不相适应的。即具备综合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很少,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当 代企业所需的人才素质,更缺少自主创业的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