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抑郁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抑郁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22期 抑郁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马丽波。张金玲,滕伟钰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O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纽HAMD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 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家庭护理干预;抑郁症;生活质量;疗效 中国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0)22—0034一O2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心身健康的常见 疾病,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抑郁症发病率目益增高,并呈 反复发作和慢性化趋势…,目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多集中在 封闭式病房里进行,由于脱离社会环境,不利于营造与他人沟 通、与社会接触的氛围,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因此抑 郁症患者的家庭护理模式干预尤其必要。2008年6月一2009 年12月,我们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实施了家庭护理干预,并与 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同期收治100例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一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且均为 首次入院;②年龄18—65岁;③住院时间3~5个月,以显著好 转或痊愈出院;④有一二级亲属为主要照料者;⑤患者及家属 知情并同意;⑥无严重的躯体合并症和智能障碍,无酒精或者 毒品依赖史。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实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35.2±6.2) 岁;病程0.5—13年,平均(4.8±3.8)年。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36.1±6.5)岁;病程0.6—15 年,平均(5.1±3.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 程度以及患者家属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 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做好生活护理, 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抑 郁症的相关知识,以及药物治疗的作用和副反应;有强烈自杀 行为的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或设专人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 理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根据病情留1~2 名直系亲属作为陪护人员,患者在家属的陪护下可以在医院 内自由活动、娱乐。②家属与患者多接触交谈,关心体贴患 者,不仅关心患者的生理需要,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建 立良好的家庭关系。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防自杀是家庭 护理干预的关键。将护理知识和处理意外的注意事项向家属 交代明白,严密观察。④护士及家属要对患者进行特别的心 理护理,与患者沟通,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以调动其内在 潜力,减轻心理压力,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⑤督促患者用 药,鼓励活动,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督促患者坚持用药,不可间 断用药或随意减少剂量甚至停药,减少复发。协助患者做好 生活护理,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分散注意力,以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因住院带来的社会功能受损。⑥改 变物品统一放置的管理制度,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病 室,增加病室的温馨气氛 。 1.3评价工具①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61:评定精神病 症状严重程度及疗效,共24个项目,总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②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一100)进行评定。 该量表已在国内进行修订(1999),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内容分为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 境领域、精神信仰6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抑郁症患者的HAMD和QOL评分见表 1 表1 对照组和干预组抑郁症患者的HAMD和QOL评分(分, ± ) 

注:与人组时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O.05 3讨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应用有关的医 

34 学理论及护理心理学原理制订可行的干预对策,用以达到促 进患者全面康复的目的 。有资料显示,采用封闭式管理模 式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数时间在室内活动,当他们进入社会 时,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和被歧视的心理 J。而家庭护理模式 扩大了患者的活动领域,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并加强患者与他 人的交流,能培养他们之间的亲密感,为患者重返社会打下基 础。家庭护理模式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各种学习知识、互相支 持和理解的机会,及时纠正他们对疾病的误解,改变其消极的 思维方式,使其正视现实,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心理应 激能力,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家庭 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与社会接触,减少社会功能的退化, 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及家 属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清晨是抑郁情绪最严重 的时期,易发生自杀行为。教家属学会识别、掌握患者情绪变 化规律,并加强对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器皿的管理,不要让 患者单独使用。让家属安排好患者饮食,保证其睡眠。阻止 患者产生悲观心理,鼓励患者参加公众活动,让患者了解家 庭、朋友和社会大家庭对他关心、支持和帮助,使患者改变观 察理解问题的角度,用合理认知模式取代不合理认知模式,改 变其应对能力和处理冲突的技巧。因此,为促进患者全面康 复,应提倡家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前两组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 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家庭护模式干预3个 月后,实验组HAMD评分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 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 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 分)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家庭式护理模式 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这与 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 矗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l6卷第22期 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紫青,季建林,肖世富.抑郁症诊疗关键[M].南京:江 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 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 张瑞芬,沈丽珍,朱逸人.家庭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 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11):1265—1266. [4] 杨淑思,李佳勋.抑郁症护理程序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分 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12—13. [5] 王彦,庞胜芝,张风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 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65— 266. [6]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3:1. [7] 任巧玲,张丽,郭秀珍,等.模拟家庭环境开放管理可提 高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 (6):447—449. [8] 郭天赋.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特征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O):693—694. [9] 赵星云,廖历江.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服务与家庭护理干 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l(1):73—74. [1O]柯秋风,杨金满.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全科护 理,2008,6(33):3020—3022. [11]田素英,姚宁.家庭护理模式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病情及 社会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7):1725一 l726. 本文编辑:王宾 2010—08—04收稿 氧气湿化瓶加热套的制作与应用 王月荣 (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山东新泰271219) 氧气吸人法是通过给患者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氧 气,来提高患者肺泡内的氧分压,达到改善组织缺氧为目的的 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在冬季,吸入氧气的温度比较低,刺激患 者呼吸道黏膜,引起呛咳和痒感等异常不适。尤其对年老体 弱、婴幼儿特别明显,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为此我们发明 了一种能对湿化瓶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氧气湿化瓶加热套, 应用于临床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制作方法:氧气湿化瓶加热套由保温套、松紧带、恒温电 加热丝组成。保温套内腔与湿化瓶外径相适应,上端开口处 设有松紧带,夹层内有恒温电加热丝,纵向设有长方形视窗。 使用方法:具体使用时,将该装置套在湿化瓶外面,便可通过 ・经验与革新・ 

保温套夹层内的恒温电加热丝对湿化瓶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使其保持在28~30℃,视窗设计可便于观察湿化瓶内液体情 况的变化。 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保温套内的恒温电加热 丝对湿化瓶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吸人呼道内的氧气接近人 体体温,大大降低了患者吸入低温氧气时的呼吸道刺激症状, 使患者感到舒适,以利于病情的恢复。纵向视窗的设计可便 于观察湿化瓶内液体情况的变化。此装置结构简单,经济实 用,以利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本文编辑:徐杰 2010—06—25收稿 

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