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推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要: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残疾、死亡、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社会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

它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确保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制定的安全保障制度。

它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是对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的弥补,也是为了纠正市场经济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或者说实质上不平等而作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社会资源的调节和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进而保障社会成员共享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成果。

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主要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制度组成。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文明成果。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群体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必要性途径
在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把着力点逐步转向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制度整合和待遇衔接。

二是改革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分配的有效方式,更加公平有效地解决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着力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三是积极发展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和各类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健全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制度。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更好满足老年人特殊的服务保障需求。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重点围绕留守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方面实施有效的关爱服务。

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大力营造尊重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残疾人平等
享有各种社会权益。

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政策制度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保障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人口结构变动,社会保障机制的科学性,政府的保障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等一系列因素,具体地说,在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确保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资金筹集、标准确定、方案评估、实施程序等是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环节,其中的难点在于资金缺乏。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是以信用为
基础,要求基金在财务上具有可持续性,基金财务的可持续性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生命线。

要不断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并实现基金运行良性循环及保值增值。

二是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我国对社会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基金的征集,采取收取社会保险费的形式,社保经办机构负责征集基金,无法律依据,只能依据社保机构提供的数据来征收,
对漏报、漏征户难以有效管理,因此,要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统一征缴范围,划归为地方税收入。

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是对市场失灵的弥补,政府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政府应该管住而且能够管好的事。

要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引入市场机制。

五是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实现城乡接轨:要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完善进程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并以进城务工农民及失地农民为突破口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接轨,积极推进农村与城镇社保制度接轨,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是在政策取向上明确就业优先的原则:就
业和社会保障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在建立社会保障时应将促进就业、防止失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以适度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就业,而不是妨碍就业,并在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中达成两者的协调一致。

社会保障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和谐的"安全网",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既有利于保障民生,也利于通过稳定消费预期、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要不断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伍慧灵
贸三班
2011111411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