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和实践
发表时间:2013-03-20T16:56:58.75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1月供稿 作者: 李兆里
[导读] 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内容、教学设施设备,还有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疑惑、见解等。
广西梧州市第一中学 李兆里
【摘要】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内容、教学设施设备,还有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疑惑、见解等。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
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对于教师来说,发掘利用身边最直接的课程资源
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教学实例,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资源和课堂生成资
源进行发掘利用,从而拓展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发掘课程资源;教材资源;课堂生成资源;拓展教学
【中图分类号】G75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62-03
一、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变化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功能的转变。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重新设定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即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做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并与其
他课程一道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的变化。
课程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和逻辑性,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出发,精选教学内容,使其既体现时代性,又反映基础性和可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
识。
二、开发课程资源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材料和辅助设施。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
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也是多种
多样的。例如:拓展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开发,挖掘潜藏在课程的内在信息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种开发,学生能动地
学习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为
了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探索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
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现成资源、外显性资,挖掘教材内涵,还要善于充分挖
掘利用学习进程中内隐性资源、新生成的资源。通过师生与教材之间信息传递、师生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透素
质教育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提高语言意识。
三、挖掘利用课程资源,拓展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多层次开发教材资源, 充实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只围绕教科书讲解,无形之中会扼杀了学生探求课本以外知识的能力,使得学生从教材中得到的只是脱离具体语言运用环境的、抽象的语言符号,导致他们不能在不可预测的实际交际活动中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
从学生出发,一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精选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扩充使之为学生所用;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
关资料从而拓宽视野,更好地理解教材。在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中,在掌握基本结构、词汇的同时,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并活化教
材内容。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教学探索:
(1) 立足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在所有设计的课程资源中,英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利用教材组织教学,而教材只有借助教师的加工才完美。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就必然导致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材中所反映的只能是实际交际情境中必需的基本语言结构和要素. 一般只是典型的
句子结构、常用的单词短语、概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只学习这些内容,语言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入其中。笔者结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内容的增补和次序的调整。如:结合课本的words and expressions,通过联想、对比、延伸等手段,对词的用法和
搭配、一词多义,同反义词,词形转换、词性变化等进行拓展教学。教dice一词时,课本的单词表列出其意思为n.“方块,小粒”vt. 切成方
块,我让学生对比meat dice 和diced meat,让他们区分其词性,并了解了过去分词的作用。然后,我叫他们猜猜dice课本上没有列出的另
外一个意思:“Dice are a kind of gambling tool, in the shape of squares.”学生们很快就猜了出来:“骰子!”我接着说,“Bingo! But dice is
plural form. Now please refer to your dictionaries, and tell me what the singular is.”结果让他们很惊讶:“哦,原来dice的单数是die。居然
die也是个多义词!”看到他们对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们再猜猜短语和句子的意思,“Here is something more challenging for
you. Who can guess their meanings?”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了dice with death (玩命) The dice is cast. (木已成舟),通过猜句意,让学生们体会到英语是一门多么生动的语言。更让我高兴的是,有个学生还联想起了我以前教过的谚语: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 /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通过这样的词汇拓展教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词汇,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词库,引导他们联想和记忆。
(2) 以信息化课程资源来充实教材。
现代教学媒体多种多样,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目前较先进的教学媒体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多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图文、音像并茂,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利于知识的导入与存储。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条件,扩大学
生对英语的接触面。利用英文报纸、广播影视节目中的英语材料,克服教材缺乏时代性、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如结合一些介绍国家概况
的课文 New Zealand, Australia, The British Isles,要求学生先在网络搜索相关的国旗,国徽,风景等图片资料及文字信息,另外我还让学生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对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进行的专题采访,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另外还将一些题材相似的单元资料整
理、归类和储存,利于横向比较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进行高一英语十七单元Great Women备课时,有一篇阅读文章讲述的是美国脱口秀
著名主持人Oprah Winfrey的成长历程。考虑到我国高中学生对这个人物不熟悉,难以引起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前指导学生下载专
题英语视频节目,经过小组评选推荐在课堂上播放,再进行人物简介。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课文学习,学生们对人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增加了学习兴趣。
2.超越教材,拓展英语学习的空间。
作为知识的载体,教材留有开发、整合的余地 —— 有些知识只是罗列的一些表面现象,有待师生去开发它的“潜能”,挖掘它的深层含义。教材为教师、学生的学习、研究、智力的开发、知识的拓展、学科的整合提供了科学的、符合认知规律的、利于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
“框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认真反思、认真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组织学生学习,“重组”教材,拓展教学时空,教材才会绽放出异样的光彩。具体说来,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让生活英语进入课堂。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词、新语不断涌现。但由于教科书的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教科书对新技术、新问题带来的新词语的处理常常滞后于对它们的运用。而利用多种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则可以紧跟时代脉搏,弥补教
科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设立了每周更新的Word Spy板报专栏,和学生们一起收集报章和网络新词汇。另外,在
listening和speaking 环节前设计了几分钟的 Fun With English 竞猜活动,和学生们交流在视听读材料中发现并摘录的英语新词,谚语、成语和俚语,作为课前热身。使得学生感受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地道英语: 如 netizens (those who use the internet), sandwich generation
(those who have both aged parents and young kids to take care of), I don’t have a crystal ball (I can’t foretell the future), I have bigger
fish to fry. (I have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to do), Stop pulling my leg (Don’t play jokes on me) 等等。
(2) 将课堂延伸到生活。
对有些教材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的同时,将其联系到学生身边的生活去。例如:结合unit1 Friends 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们通过互联网结交英文笔友或者给同学和老师发送电子邮件,以提高他们用英语交流的兴趣。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课文First Aid 和
earthquake的篇章理解,积累相关的生活生存常识,笔者设置了模拟演示What Should We Do In An Emergency;学习英语课文
Advertisements后,为了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生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水平。我布置学生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个调查报告Advertising Traps,收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误导消费者的广告信息,并且总结出识别技巧。 通过“活化”教材内容,将教学
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运用中体验语言。
3.发掘利用动态生成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文本的教材,更多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课程资源是来源于教师、学生及他们的生活,而这种资源,往往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中。一堂英语课经常会与课前预设不完全一致,会涉及到各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由
于兴趣、注意力、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的差异,对问题会有不同的、乃至错误的看法,这些言语、行为或情绪方式的表达,
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的资源,可以加以开发利用。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倾听学生们
的心声,容许不同的见解,善于发现各种有价值的资源,给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带着知识、经验、灵
感、思考、兴致进课堂,呈现出课堂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自主性、创新性。让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1) 巧用课堂生成资源,营造轻松和谐的开放型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应该进行平等的、多维的对话。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个性化语言、情绪的表达,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意见、建议的提出, 营造开放的民主课堂。如Necklace 一课的理解推断题“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ilde?”的答案为 Vain。有个学生对此提出异议:“But I think she is an honest woman.” 同学们都楞了一下,我微笑着说:“I’m glad you
have found something different. Please tell us the reason why you think so.”这个学生答道:“She returned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to her
friend and she paid off her debts by ten years of hard work. So I think She is honest and hard-working.”听完她的回答, 我称赞道:
“Excellent! You’re a smart girl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from a different aspect.”然后我转向其他学生“Do you agree with her?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what she said?”同学们讨论起来,最后得出了“Every coins has two sides.”“Every person has both virtues
and shortcomings.”的结论。通过这一“节外生枝”,学生们对课文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客观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在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成长和充实,教育思路得到了拓展,教育智慧也得到了发展。再如,教单词straw 时,为了
让学生们联系新旧词汇,锻炼快速反应能力,笔者设置了组词口头接力赛,学生们纷纷说出了 straw mat, straw shoes, straw hat,
strawberry, straw man, 这时,有个学生突然接口说:“还有 straw woman!”同学们哄堂大笑, 我答道:“Why not? you can certainly make
a woman out of straw。I suppose the crows in your field are more afraid of women, aren’t they?” 这回,连那个学生都笑了。看到气氛如此活跃,我即时添加了一个词形转换附加赛policeman-policewoman, chairman-chairwoman, waiter-waitress, host-hostess, hero-
heroine。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下,取得了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效果。
(2) 捕捉错误生成,填补教材的空白。
高中英语课本中词汇表一般注明了读音、词性及中文解释。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学生无法从中获得正确选词的指导。另外,中国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往往出现一些措词不当的错误。有时为了不影响语言的流利,教师可以忽略这些运
用过程中生成的错误。但是如果这些错误影响了意思表达或产生歧义,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加以纠正,以保证语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
学习词组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时,我提问学生:“What do we Chinese have in common in our appearance?”学生们回答“Black
hair.” “Yellow skin.”“Black eyes.”听到这个回答,我没有马上纠正,而是做出惊讶的表情,问道:“Why?! Black eyes? Didn’t you sleep well
last night? Or did you get hit in the eyes by somebody?”这时,学生们明白了“black eyes”原来是“熊猫眼”,全班笑了起来。我接着引导:
“Which word has the similar meaning to ‘black’?”最后,学生们得出黑眼睛的正确说法应该是“dark eyes”。又如,在主谓一致的语法课中,使用的是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奔跑的大象和公鸡的动画素材,要求学生分别用and和with造句,结果得出如下句子:An elephant and a
cock are running. An elephant with a cock is running. 我对他们进行评价:“Grammatically, the two sentences are right. However, it’s a
pity that you may cause misunderstanding by using an improper word — cock.” 看到学生们迷惑不解的样子,我布置他们仔细查找词典对
“cock”的所有注释以及它的替代词,让他们明白了cock在俚语里面是个忌讳词,并找到了rooster将其替换。在这节语法课中,通过捕捉学生错误的生成,拓展了预设之外,教材之外的非语法知识,培养了学生们正确措词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