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美的形式第一节 美的形式与内容 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
第四章 美的形式第一节 美的形式与内容 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
红、橙、黄:兴奋、热烈、活跃、喜悦、忠诚; 蓝、深绿、紫:深远、幽静、庄严、典雅、严谨; 灰、绿、银:柔和、温雅、娴静。
歌德把色彩划分为两类:积极的(主动的)如黄、 红黄、黄红,消极的(被动的)如蓝、红蓝、蓝红。
总之,色彩是富有情感色彩的。
第四 美的形式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味,如红色有积极热烈 的意味,绿色含有冷静稳定的意味,蓝色含有抑郁 悲哀的意味。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意义,都有 一定的生活根据,因而能产生各具特色的联想。
第四章 美的形式
3.轻重感
深暗色显沉重,浅淡色显轻柔。
4.运动感
黄色圆圈会显示出从中心向外部扩张的运动感, 很明显地向着观看者的位置靠近;蓝色圆圈则会造 成一种向心运动,其运动方向是背离观看者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色彩具有情感效果
色彩的刺激能使人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反应, 从而影响人的情绪或情感。不同的色彩,可引起不 同的心里反应。
(一)点
在几何学中,点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在可视的 图形中,点实际上是一个面,它具有大小、厚薄、 规则(圆)与不规则(非圆)等不同类型。人们只 是凭视觉的效果,把点同圆或面大致地区别开来。
点可以组成线或面,并有疏密、聚散等组成方 式。在造型艺术特别是装饰艺术中,点的运用是极 为普遍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红、黄、蓝是三种基本色,即色彩三元素。它们 之间相互调和、相互渗透,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 彩。对色彩的辨别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依据, 而且还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
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特性,可以在视觉、情感、 意味上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一)色彩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1.形体感
对色彩的明暗处理,可以形成色的形体感。绘画 即通过平面上各种色块的明暗处理来突出事物的形 体特征。
第四章 美的形式
2.冷暖感
红色和接近、趋向红色的色彩为暖色,蓝色和接近、 趋向蓝色的色彩为冷色。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更精细的区分如:当你把紫色看成略带红色的蓝色 时,就产生暖的感受;当你把紫色看成略带蓝色的 红色时,就产生冷的感受。
形式美看起来是事物的一些自然物理属性,但 却是一些在极其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同人的生 活发生了密切关系的属性,而且成为显示人类自由 创造力量的感性形式。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人们从生产劳动中所感受到的形式美,一方面作 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成果流传下来,获得了社会的普 遍承认,它原来同劳动的具体联系消失在历史过程 中;另一方面,这些最初从生产劳动中感受到的形 式美,本来就体现了人的自由与外在自然物理属性 规律的和谐统一,具有不局限于生产劳动的普遍意 义,因而也超出了具体的生产劳动,成为人们在生 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的美。
2.内形式
即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也就是完 满表现内容的结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三)形式美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形式美具有普遍性、一般性,本来是人类在漫 长的劳动实践中发现、利用自然物理的属性,以及 对它加工改造的结果。但人们只看到了结果,而看 不到产生结果的历史过程,于是就认为形式美决定 于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第一节 美的形式与内容
美的内容是在具体形象中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 力量,美的形式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美的事物所蕴涵的人的本质力量,和它的感性形式 密不可分,是内容与形式的辨 证统一。任何一个审美对象, 如果在形式上不具有审美价 值,美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一、内容与形式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第二节 形式美的感性材料
所谓形式美,通常指外形式美。构成形式美的 感性材料,主要包括:色彩、形体、声音。
一、色彩
色彩是形式美的主要因素,也是美感的最普及 形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色彩 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作为审美 对象的色彩,之所以具有美感,并不在于它的自然 属性本身。
第四章 美的形式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色彩的意义也逐渐增多。民 族、阶级、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流派,以及个性心 理因素,都可以造成色彩美的变化。
如东西方对色彩象征意义的不同理解,地域文化的 制约影响等等,都可以造成色彩美的复杂性与变异 性。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形体
形体,是指事物具体可感的外在形态。凡是由 视觉感官所能感知的美的事物,都是由点、线、面 等基本元素构成,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
(一)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的形式是相对于美的内容而言的,它是美的 统一体内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脱离美的内 容而独立存在。
形式美一般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 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 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 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客观世界是无限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物质存 在,其中每一事物的存在和运动过程,都具有内容 与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 指内容诸要素的构成方式和表现形态。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 内容服务;形式也能反作用 于内容,形式的优劣影响以 至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忠义,蓝教我高洁,粉红赐 给我以希望,灰白赐给我悲伤,再完成这幅图画, 黑还要加以我死亡。”
——闻一多
第四章 美的形式
由于世世代代的文化积累,色彩与特定的生活内容 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获得了一定的 象征意义。
1.红:火→热情,血→牺牲精神→危险,…… 2.黄:阳光→尊贵,犹大服色→卑鄙…… 3.绿:和平与安全,繁荣与年轻…… 4.蓝:宁静、幸福的希望…… 5.紫:高贵、庄重…… 6.白:清洁、洁白,神圣与和平…… 7.黑:不吉祥、罪恶,死亡,沉默……
形式美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是美的形式所具 有的普遍性的某些共同特征,已脱离了美的内容, 本身已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美。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二)内形式与外形式
形式美作为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包括紧密相联 的两个方面,即内形式与外形式。
1.外形式
即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感性外观,指线、形、色、 光、声、质等材料的外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