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

浅谈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浅谈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 

叶春凤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研究表明,在交际活动中,言语交际最多只占整个交际行为的2O 左右,非言语交际占8O ,占据着重要的位 置。在教师教学活动中,非语言交际在表达情感、体现心理状态、以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教师外语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视,提高 我国外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夕 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1—8100(2018)O2一O112一O4 

非语言交际就是指除了语言以外的交际行 

为,它包括人的身体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 

流、音质、语速、穿衣打扮、周围环境等等,同语言 

交际相比,非语言交际具有交流过程的连续性、交 

流的多通道性以及较强可靠性,在人与人的交流 

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面,实际生活中面对面 

的交际的影响和结果主要来自非语言交际的因 

素,而不是语言交际本身。因此,外语教学作为一 

种师生之间互动活动,教师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 

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非语言交际。比如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教师讲课时的手势,教 

师上课的站姿,以及教师的穿衣打扮、说话的语 

速、声音的高低等,都是教师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 

情况下进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都会对学生行为, 

课堂学习纪律,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等产生重要 

影响。然而,目前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在中国 

还处于初级阶段,广大一线外语教师对非语言知 

识还没有系统了解和掌握,将非语言与语言教学 

相融合,系统地运用到外语教学还是个新兴的理 

念,还未引起广大研究者和外语教师的足够重视。 

为了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 

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中国外语教 

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非语言交际有意识地系 

统应用到外语教学课堂,最大程度发挥它的积极 

收稿日期:2018—02—11 作者简介:叶春风,女,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112 作用,克服传统教学中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成 

为当务之急。在此,基于对非语言交际的了解和 

认识,笔者将对其应用到外语教学课堂谈谈自己 

的看法,期望能够对外语教学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引起外语教师的重视,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1 非语言交际理论概述 

1.1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交际, 

却忽视了人类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非语言交际。上 

世纪上半叶,非语言交际研究尚未形成体系,直到 

50年代,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才有了突破性进 

展,霍尔的《无声的语言》,伯德惠斯特尔的《体语 

学导论》等都是奠基之作。8O年代更有了长足发 

展,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教授莱克·布罗斯纳 

安第一次将中国的非语言交际与英美国家进行对 

比,为我国进一步研究中英非语言交际行为差异 

提供了有用指导。此外,Wolfson于1983年出版 

的《Rules of Speak》以及《Reynolds Valentine))于 

2004出版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 

专著都对该领域做了深入研究。在国内,非语言 

交际也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并出了不少研究成 

果,如刘润清的1989年出版的《语言与文化》,胡 

文仲1994和1995年出版的《文化与交际》和《英 浅谈非语言交际与外语课堂教学 叶春风 

美文化辞典》,以及他与毕继万1999年出版的《跨 

文化非语言交际》等等,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取得可 

喜的进展。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在 

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几乎不涉及非语言交际,在跨 

文化交际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中还缺少一个应 

用型研究环节,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 应用到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界对文化在非语言交 

际中的影响未给予足够重视,广大一线教师对非 

语言交际在课堂的运用还没有系统了解,教材大 

纲对此也没有要求,因而造成外语教学中的这个 

领域的知识空白(李红,2007)。笔者将简要讨论 

非语言交际在课堂中的运用,希望能引起更多人 

对外语课堂非语言交际的重视。 

1.2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及其分类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颇多,如杨全良认为: 

非语言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 

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语言的形式很多,不像言语 

交际那样只有口头和书面之分,它包括除使用语 

言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穿着打扮等等,都是非语言交际有效途 

径(杨全良,1990)。Samovar等人将非语言交际 

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和环境产生的对于 

传播者或者受传播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 

它包括语言行为之外的一切人为或者环境所产生 

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触摸、服饰、副语等等 

(Samovar,2000)。李杰群也认为,非言语交际包 括表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时间和空间 

等等(李杰群,2002)。毕继万将其分为四大类: 

(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 

手、微笑、接触,)以及人体各部分身体动作(如目 

光交流、手部、头部等动作)。(2)副语言,主要包 

括沉默、声音、音质、说话速度等等。(3)客体语, 

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打扮、家具等。(4)环境 

语,即认为创造的环境对交际的影响,如时间、空 

间、室内设计,灯光等等(毕继万,1999)。该分类 

基本涵盖了非语言交际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 

对我们了解非语言交际具有指导性意义,有助于 

教师将其系统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2 非语言交际于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非语言交际具有重复、否定、代替、补充、强调 

和调节的作用,与语言交际一样,非语言交际在外 

语教学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外语教学 

中,非语言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改善师 

生关系、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提高认知能力和效率,还有利于反馈 

课堂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卢卓,2012)。 

据统计,80 的教学效果是通过教师的眼神、动 

作、表情、举止等非语言交际现象形成,只有20 

是通过语言交际实现的,老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至为重要。老师的非语言行为 

很可能关系到学生对老师、对课堂的态度。如果 

老师只注重语言交际,不注意自己的动作,为人师 

表应该有的装扮,或者说和学生没有眼神交流、面 

部表情僵硬,那么,一方面,他将不能很好了解学 

生,维持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外语的学习,另一方面,也不利 

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影响教师自身教 

学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外 

语课堂是一个跨文化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它 

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应 

该重视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结合跨 

文化非语言交际进行教学,推动外语教学水平的 

发展。 

3 非语言交际在外语课堂中的合理 

运用 

鉴于非言语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笔者 

将从其分类的四个方面,简要讨论其在外语课堂 

中的合理利用。 

3.1 体态语 

体态语包括手势、站姿、微笑、接触、目光交流 

等等,体态语在以语言为主的交际中具有实用性 

和适用性。比如外语教师在上课时,首先,站姿 

上,老师不能松松垮垮,应该大方、稳健,要让学生 

看起来有精神,如果老师自己都是懒洋洋的样子, 

必然会让学生也心不在焉,没有精神上课,影响课 

]]3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堂上课效率。其次,在面部表情上,学生们都喜欢 

爱微笑的老师,上课时,老师如果面部表情僵硬, 

板着脸,会让学生觉得难以相处,影响师生关系, 

往往只有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老师,更容易让学 

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的热情,教师需要根据 教学内容调节自己的面部表情,丰富的面部表情, 

有利于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再者,老师上课不仅 

需要语言交流,还需要和同学们有眼神交流,如对 

积极答问的学生给予赞许的目光,给开小差的学 

生给予提醒的目光,给害羞的学生鼓励的目光,这 

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相反,如果老师一直 

盯着自己的书或者教案,不敢与学生直视,会使学 

生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甚至开小差,严重影响教 

学效果。手势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同样也可以传达 

不同的意义,比如老师让某个同学回答问题时,说 “please”的同时,都会抬起手来做出邀请的样子, 

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候,老师说“Good,your an— 

swer is great”的同时,做出可能鼓掌或者做出赞 

许的手势,都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有极大帮助。同时,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会做 

出让他坐下的手势并且说“Good,please sit 

down”,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的礼貌,以身作则。一 

名教师,只有在站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手势等 

体态语都做得合格到位,才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下的合格的老师。 

3.2 副语言 

副语言主要包括人的音质、发音特征以及音 

幅等等,笔者将主要从外语教师上课的发音、音 

速、音调、音色、发音间隔这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副 

语言在外语课堂中的正确运用。首先,在发音上 

面,语音的好坏对语义的表达至关重要,作为外语 

教师,发音必须准确、标准、清晰、音色纯正、悦耳,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欣赏到 

英语语言的美,对学生自身外语发音的准确性也 

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自身的发音有问题的话, 

那么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发音。其次,老师上课讲 

话的速度也会对学生外语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老师语速过快,学生可能来不及理解,便要接 

收新的信息,听不懂老师说什么,从而感觉到疲 

劳,注意力下降,内心厌烦,另一方面,如果老师语 1 1 4 速过慢,发送信息的速度跟不上学生信息处理的 

速度,那么,既会浪费教师许多宝贵教学时间,而 

且会引起学生精力上的涣散和心理的厌倦,更多 

的可能会去开小差,所以,只有正确适中的语速, 

才能有效更好的教学,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在 

音调方面,外语教师还必须学会使用不同的音调 

来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在叙述和讲解方面尽量中 

音,在高潮时候用高音,疑问时候用拖长的低音, 

有时候交错使用,讲课要抑扬顿挫、有起有伏、充 

满感情,而不是一味的使用低音或者一味的使用 

高音,使学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一个英语教师 

的音色好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果 

老师的音色好、纯正动听、清亮甜润,会使学生听 

起来悦耳,极大增强语言感染力,如果老师声音沙 

哑、单调呆板、有气无力、那么,必然会影响课堂效 

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发音间隔方面, 

作为外语教师,在讲课时候,应该学会停顿,让学 

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又不可以一直沉默, 

那么课堂便会变得无聊,学生也学不到知识,老师 

只有发音语速正常,间隔适中,才能更好的掌握课 

堂学习进度和学习纪律,比如老师发音过长或者 

经常使用“Uh”、“huh”、“well”等词,会显得不够 

自信,教学水平也难以让学生认可。因此,要想成 

为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引起对非语言交际中的 

副语言的重视。 

3.3客体语 

客体语是指人的相貌、服饰、化妆打扮、身体 

散发气味、笔记等等,在外语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 

地位(高峰,2012)。首先,作为老师,相貌得端正, 

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比如:男教师不宜满脸胡 

须、头发过长、油光满面,显得很邋遢的样子,女老 

师也不要指甲过长,头发都不打理就来上课,在外 

貌上,老师得让学生觉得端庄、干净、和蔼可亲,只 

有这样,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好好上课。在服饰 

方面,外语教师服装应该大方得体,以西装、工作 

装为主,女老师不宜穿超短裙、超短裤、以及过于 

裸露的衣服,鞋子也要求不宜过高,男教师不得穿 

无袖背心、超短裤来上课,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对 

老师的尊重,影响老师形象。当然,有时候为了教 

学的需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服饰优势,比如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