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 白淫 【概述】 夜间梦交而流出白色或黄色黏液或白天耳闻目睹淫秽之事而不自止地流出黏液,与男子梦遗或滑精相似,均称妇女白淫。相当于妇女性功能异常。 【病因病理】 1.相火亢盛 多因情欲不遂,思念太过,相火亢盛而致。 2.心肾两虚 房劳太过,心肾虚弱,精关失固,津液下流而注。 【诊断要点】 1.根据定义进行诊断,常有梦交或淫念之病史。 2.与白崩、炎性带下相鉴别。 【辩证分型】 1.相火亢盛 梦交后阴道内流出黄色或淡黄色黏液,心烦急躁,口渴咽燥,目赤头痛,尿赤便艰,腰酸乏力。苔黄,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2.心肾两虚 无梦而阴道流出白色黏液,头晕目眩,心悸怔仲,神志恍惚,烦热盗汗,腰膝酸软。苔薄,舌淡胖。 【分型治疗】 1.相火亢盛治法:清火宁心止带。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太子参15克 元参15克 丹参12克 云茯苓10克 五味子9克 远志9克 当归9克 麦冬 10克 天冬 10克 柏子仁 9克 黄芩 9克 山栀9克 生甘草3克加减:性欲亢盛者,加龙胆草12克、丹皮9克、生地30克,去麦冬;阴道黄色分泌物多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芡实12克、椿根皮10克。 2.心肾两虚治法:清心益肾,宁神止浊。 方药:交泰丸合清心莲子饮加减。 川黄连3克 肉桂1.5克(后下)石莲肉12克 皮尾参3克(另煎冲)麦冬10克 五味子6克 地骨皮9克 炙甘草5克 浮小麦30克 红枣15克 山栀12克 煅龙骨18克(先煎)煅牡蛎30克(先煎)灵磁石30克(先煎) 【中成药】 1.金樱子膏 每日2~3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有收敛止涩作用。 2.天王补心丹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两型白淫都有效。 3.知柏地黄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阴虚火旺者。 【简便方】 1.磁石30克(先煎)、灯心草3克、柏子仁9克,水煎服。 2.芡实30克、枸杞子10克、薏苡仁15克、莲子肉,共煮成羹服食。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本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须同时接受心理治疗。 2.气功治疗对本病有帮助,以静功为宜。 3.禁读淫乱书刊,禁看淫乱影视剧。 白崩 【概述】 妇女阴道内不时有白色如米泔样或透明祥黏液流出,量多如崩状不止者称白崩。以老年或中年妇女多见。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或输卵管癌症、子宫内膜腺癌等病。但也有身体虚弱者。 【病因病理】 1.脾肾阳虚 劳累过度,年老体弱,或房事失节,脾肾阳虚,封藏功能失司,任带二脉不能团带而致。 2.正虚邪实 正气虚弱,湿热毒邪入侵,带脉失去约束能力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阴道内不时流出大量白色如米泔样或透明样黏液进行诊断。 2.作妇检、白带常规、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沉淀找癌细胞、诊断性刮宫万超等,分别鉴别阴道炎、宫颈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腺癌等。 【辩证分型】 1.脾肾阳虚 白崩清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面色?s白或灰暗,纳少便溏。苔薄,舌质淡,脉沉细。 2.正虚邪实 白崩混浊秽臭,面色灰暗,唇爪苍白,形体消瘦,有时下腹或阴部疼痛。苔腻,舌淡或暗,脉弦而无力。 【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既济丹加减。 鹿角霜9克(包煎)石菖蒲9克 煅牡蛎30克(先煎)煅龙骨20克(先煎)白石脂20克(包煎)当归9克 茯苓10克 远志9克 淮山药12克 制附子9克(先煎)益智仁9克加减:便溏者,加炮姜炭9克、肉豆蔻9克、补骨脂9克;腰酸膝软者,加怀牛膝9克、杜仲12克。 2. 正虚邪实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健固汤加味。 党参30克 白术15克 茯苓12克 薏苡仁12克 巴戟天12克 土茯苓30克 半枝莲30克败酱草12克 丹参12克 煅牡蛎30克(先煎)白石脂15克 白毛藤12克 淮山药12克 【中成药】 1.金锁固精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脾肾阳虚之白崩。 2.金刚藤糖浆 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口服。用于湿热毒邪者。 【简便方】 1.棕榈炭、丝瓜络等分,焙干研末,米汤送服,每日3次,每次3克。 2.黄芪30克、锁阳12克、淮山药10克、红枣30克,水煎服。用于脾肾阳虚者。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白崩有虚实两端,虚者由于脾肾阳虚,带脉失去固束功能,而致精液下流。实者多由于生殖器恶性肿瘤所致,往往已是晚期,此时正气虚极,邪毒猖盛弥漫,病情危重,治疗中,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延长存活时间。 2.定期作妇女病普查,早期发现妇科病,早期治疗,是预防本病和妇科肿瘤重要措施。 杂色带 【概述】 妇女阴道内流出黏腻秽臭之杂色分泌物,其色有青、黄、赤、白、黑混杂而下,称为“杂色带”。多见于生殖器晚期肿瘤,如阴道癌、宫颈癌、宫体癌及输卵管癌等。本病愈后极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更年期是肿瘤好发时期,本病亦以更年期妇女较多见。 【病因病理】 1.湿热邪毒 湿热邪毒入侵阴道或胞宫,日久湿腐成脓或溃腐成杂色带下。 2.脏虚邪实 五脏俱虚,正虚邪实,正不胜邪,脏阴受蚀而至杂色带下。 【诊断要点】 1.根据带下呈杂色进行诊断杂色带。 2.必须明确病因和病位,主要是癌瘤的病位和病期。 3.与阴道炎、宫颈炎及子宫黏膜下肌瘤感染引起的脓性带下。 【辩证分型】 1.湿热邪毒 带下杂色,秽臭异常,口苦黏腻,溲赤便溏,脘闷纳少,下腹胀痛。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2.脏虚邪实 带下杂色秽臭,面色?s白,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目花,腰骶酸痛,畏寒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分型治疗】 1.湿热邪毒治法:清热化湿攻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 蒲公英30克 紫花地丁15克 金银花9克野菊花9克 紫背天葵15克 生地30克 黄芪15克 茵陈12克 赤芍12克 泽泻12克 淮山药12克 薏苡仁12克 黄柏10克 萆粟12克墓头回12克 甘草5克2.脏虚邪实治法:补虚攻邪止带。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12克 淮山药10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菟丝子10克 杜仲12克 附子9克(先煎)鹿角胶12克(烊冲)土茯苓30克 伏龙肝15克 麦冬9克 赤石脂15克(包煎) 【中成药】 1.十全大补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扶正补虚。 2.龙胆泻肝丸(液)每日3次,每次3克(1支),口服。用于湿热挟邪毒者。 3.小金片 每日3次,每次3片,吞服。用于癌症,有消瘤抑癌功能。 【简便方】 1.苦参20克、生大黄10克、银花藤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熏洗,每晚1次。用于湿热邪毒者。 2.黄芪30克、土茯苓30克、金银花10克、杜仲12克,水煎服。用于正虚邪实者。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杂色带系生殖器晚期肿瘤的分泌物,也是晚期癌的信号,应予重视,必须中西医综合治疗。 2.平时应保持外阴和阴道的卫生保健,避免房事过度,注意劳逸结合。 赤带 【概述】 在非行经期,阴道内流出赤色或赤白相间的黏液,称为赤带或赤白带,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也可见于青春期妇女。如更年期妇女见此情况要警惕肿瘤引起的可能。赤带和赤白带可见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子宫颈出血、宫颈息肉出血、放环后出血、生殖道肿瘤出血等疾病中。 【病因病理】 1.肝火 抑郁多怒伤肝,肝郁化火,心肝之火下注任带二脉,带脉失约而致。 2.肾虚 年老体衰,肾阴亏损,阴虚生内热,热注带脉,带脉失因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阴道出血,量少色红,或赤白相间,发生在月经期以外的时间即可诊断,但须明确发生赤带的原因和部位。如炎症、异物、排卵出血、宫颈出血、放环后出血、生殖道肿瘤出血等。 2.与生殖道恶性肿瘤出血鉴别(参见杂色带)。 【辩证分型】 1.肝火 带下色赤或赤白相间,或有腥臭气味,阴道灼热,瘙痒,心烦易怒,口苦干,尿赤便艰。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或弦。 2.肾虚 带下色红清稀,阴道热灼刺痛,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型治疗】 1.肝火治法:清肝泻火止带。 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丹皮9克 黄柏9克 牛膝9克 白芍10克当归9克 生地12克 阿胶9克(烊冲)川??子9克 山栀9克 知母10克 车前草9克 2.肾虚治法:滋阴降火止带。 方药:滋肾束带方。 生地15克 泽泻9克 淮山药10克 芡实10克 煅牡蛎30克(先煎)知母12克 黄柏9克 泽泻10克 旱莲草12克 山茱萸9克加减:口干咽燥者,加麦冬10克、沙参9克、五味子9克;腰酸膝软者,加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牛膝9克;阴道灼热者,加丹皮10克、赤芍9克、麦冬10克。 【中成药】 1.知柏地黄九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肾阴虚火旺者。 2.龙胆泻肝丸 每日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肝火,或伴湿热者。 3.大补阴丸 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 用于阴虚者。 4.苦胆草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肝火赤带。 【简便方】 1.知母9克、黄柏9克、龙胆草9克、旱莲草12克,水煎服。用于肝火赤带。 2.知母9克、黄柏9克、龟版12克(先煎),水煎服。用阴虚赤带。 3.芡实30克、枸杞子10克、红枣10枚,煮羹。 治肝肾阴虚赤带或赤白带。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注意外阴和阴道卫生。 2.对赤带患者要首先明确赤带的原因和病位,然后辨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随时注意赤带的情况,如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赤带不止,而伴秽臭可能疾病有变化,应作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刮片或活检,必要时作诊刮刀超等,进一步作出诊断,采取综合治疗。 3.谨慎阴道治疗措施。 黄带 【概述】 凡阴道流出黄色或脓性分泌物,常伴阴痒者,称为“黄带”。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症。 【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