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继续按照主题单元进行编排,共编排了八个单元,八个主题,分别是:“热爱花鸟”、“我爱阅读”、“民间故事”、“热爱祖国”、“学习说明文”、“父母之爱”、“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书山有路勤为径”。
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构思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二、学情分析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字词等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正确规范地进行书写,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对分析理解一些浅显的文章,会运用通顺的语句进行语言表达。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弱,书写、阅读,表达等方面比较欠缺,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1、生字认识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字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式。
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问斩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方法,会根据需要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8、养成阅读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内容梗概。
12、在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会活动计划。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加强写字教学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读书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它方式,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五、教学措施1、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详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运用灵活地教学方法和多重形式进行教学,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3、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用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1 白鹭【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鹭外貌描写的手法。
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3.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
大家知道白鹭是什么样子吗?(点名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
板书:白鹭二、学习生字词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
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1.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2.学习第1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通读了全文,下面请同学回答一下,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第2——10自然段1.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
师:2-5自然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
(点名学生回答)师:请大家看第5段,这一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
作者从颜色、外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进行了描述。
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美丽外表的高度赞美。
2.学习第6-10自然段的内容。
师:请大家先齐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第6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和谐之美,这种美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第7自然段描绘的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第8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
师:第9-10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
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
二、学习第11自然段师: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内涵。
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
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
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
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师: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
【课文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
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外形美白鹭诗和谐美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神态美(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动感美【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句子进行讲解,通过梳理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写意手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善于发现美,感受到平凡事物的美的能力。
2 落花生【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写身边的例子。
【重点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师:花生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花生是怎样种出来的呢?它的果实是长在枝干上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下面请大家先大声朗读课文。
板书:落花生教师介绍课文作者信息。
二、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
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指导纠正。
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以及这样划分的理由。
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尝花生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于课文结构层次的划分。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师:请大家先读第1、2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本课的前两个部分。
请大家找出这两个段落中的生字,词语。
第1自然段讲述一家人种花生,本来以为花生不容易种植,但是“居然”收获了。
(引导学生注意“居然”这个词语,表明出乎意料。
)师: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尝花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我们就在后院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里结合前面母亲不肯荒废空地,显示出母亲的勤劳能干,还会享受生活。
3.学习课文第3-15自然段师:这一部分是本课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议花生”。
请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些段落,想一想议花生议论了哪些内容?教师提问:①“我们”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花生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容易得到。
②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花生虽然外表不那么吸引人,但是却默默奉献,大有用处。
③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对比,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对比是为了突出花生的特点。
④父亲借说花生,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⑤作者借父亲评论花生,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是什么?借物喻理师: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怎样做才是有用的人呢?(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回答)二、拓展延伸1.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详写议花生。
3.小练笔。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
让学生用一段话写一写身边的这样的人。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
【课文小结】本课围绕花生这一常见的事物,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件事。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详略得当,用借物喻理的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发人深省。
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板书设计】种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收花生果实长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落花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尝花生好吃议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较,花生默默无闻,朴素无华【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了一些词语的用法,比如“居然”,要让学生理解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本文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叙事技巧。
本文的主旨思想就在文中出现,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领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