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
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那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
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
学生:有化石!
二、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

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同学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
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
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教师: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也为证明生物的进化做出了贡献。

比如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

(展示图片)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承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它不会也不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请阅读课本资料,和黑板上提供的数据表,你能判断出在进化的历程中,谁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吗?
学生:黑猩猩与人关系近,向日葵和螺旋菌与人的关系比较远。

教师: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都使用了同一种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

还有很多研究中都使用了比较的方法,有时还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三、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的进化树。

动物:
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植物:
藻→苔→蕨→裸→被。

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如恐龙。

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五、课后提升
查找有关生物进化原因的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