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4期 动物科学
桑树霜冻危害的发生及应对措施
王启云 陈建新
( 江苏省铜山县伊庄镇农技中心,江苏铜山221128; 铜山县棠张镇农技中心)
摘要阐述了养蚕过程遇到的桑园霜冻的发生机理和预防措施,并对冻害后的补救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为预防桑园霜冻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园霜冻;危害症状;冻害机理;预防;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4—0309—01
2009年4月l一2日,育7—11脱苞至雀口期,徐州市桑 园遭受大面积霜冻危害,生产计划被打乱,春蚕发种被迫推
迟至5月13日,育7-11顶芽被冻死,损失惨重,湖桑发芽
较晚,对产量影响不大。2010年4月14—15日,强冷空气南
下.4月15日温度降至0℃以下,霜冻强度大,危害严重。霜
冻前县气象局和蚕桑站均发布霜冻预警,但由于农村劳动
力大部分外出,霜冻预防措施难以落实,加之春季气温一
直较低,如全省4月15目的平均气温仅为4.6~4.7℃,桑树 比正常年份晚发芽近10 d,农桑系列及育7-11刚开叶1~2
片,湖桑正值雀口期,这次霜冻造成已脱苞、雀口和开叶的
桑芽全部冻死。
1霜的形成原理 霜是一种白色冰晶,它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 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多形成于3:00—4:00,是近地面空
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的凝华现象。当桑叶表面的温度很
低,而桑叶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时,在空气和桑叶
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其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
冷却造成的。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桑叶表面相接触时空
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时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
温度在O℃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 晶.这就是霜口1。
2桑树春季霜冻危害症状 2.1桑芽的危害
据2009年笔者调查,受害轻的发芽较迟,枝条顶端芽 鳞发黑,萌发后叶芽不完全,有3~4个畸形叶。2010年受害
重的发芽延迟,不发芽,或发芽后生长缓慢,呈僵芽,鳞片脱 落,甚至冻死,只生长2~3个吾0芽,止芯芽新梢代替生长芽
新梢闭。 2.2桑叶的危害
桑树脱苞后至开叶2~3个,这段时间最易遭到冻害,如 2010年春季,湖桑刚刚过了脱苞期,育7-11刚开叶1~2片,
受冻害后,叶柄、托叶、幼叶叶片大多数变成褐色,太阳出来
后,失水失绿,进而干缩,随后枯焦脱落,即使轻的叶片也成
畸形,生长缓慢,严重影响整个桑园的产量和质量。 2.3枝条的危害
一般的年份,冻害对枝条危害不大,一般上面枝条严
重,下面则较轻。总之,桑树冻害后,虽然副芽能萌发,止芯
芽新梢代替生长芽新梢也能生长,但是其生长缓慢,呈现
僵苗态势,一般10~15 d才能打破这个僵苗期,桑树恢复生
长后的长势、长相、桑叶产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收稿日期 2010—06—17 3桑树春季发生冻害的机理
气温回升后,桑芽就开始萌发开叶,枝条内贮藏养分用
于生长和呼吸代谢,桑根大量吸水,枝叶细胞内的含水量相
对增多,原生质粘液减少,抗寒力大大降低,此时再遇0 qc
以下的强冷空气侵袭,桑树容易遭受冻害。桑树遭到低温袭
击后,霜冻直接伤害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首先
遭受损伤,代谢过程发生紊乱,体内水分平衡失调,甚至细
胞结冰,局部组织受损伤而死亡。 4发生原因
4.1外因 4.1.1气象条件。不良气象条件是发生桑树低温冻害的直
接外因【3j。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气候变化越来越没有规
律,像2009冬季、2010春季的西南5省大旱,北方的暴雪,
最近的南方洪水等,2010年谷雨节气的晚霜,均属罕见。 受暖冬气候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早,桑芽提前萌发开叶,枝
条内贮藏养分用于生长和呼吸代谢,桑根大量吸水,枝叶
细胞内的含水量相对增多,原生质黏液减少,抗寒力大大 降低,此时若再遇0℃以下的强冷空气侵袭,桑树容易遭
受冻害。 4.1.2地理条件。农谚说“风打山梁霜打洼”,地势高受害
轻,河堤桑比大田桑受害轻,坡地比平原受害轻,背风朝阳
处比迎风背阳处受害轻,土壤潮湿比土壤干旱轻。据观察。
一般在城市、村庄南面的桑树受害较轻,如2010年铜山县
棠张镇的1 333.3 hm 桑园由于在徐州市东南,又是工业重 镇,所以冻害比伊庄镇轻得多。在村庄南面由于有村庄遮
拦,受害也较轻。
4.1.3管理水平。管理粗放,偏施氮肥,长势太旺,剪伤太
重,树势衰弱,则抗逆性差,受低温霜冻危害严重。晚秋用叶
过度,留叶偏少树体养分少,受霜冻危害明显加重,反之受 害较轻。
4.2内因 4.2.1桑树品种。不同的桑树品种,在长期生长发育过程中
形成了各自的遗传特性和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所以其抗
寒性也不一样,在徐州地区,发芽早的容易受冻害,发芽晚
的受害就轻,如2009年春季,农桑14和育7-11就受害严
重,而发芽较晚的湖桑系列就基本影响不大 。
4.2.2树龄。一般成年树相对于幼年树和老龄树抗寒性强。 4.2.3树势。树势健壮的比生长衰弱或生长过旺的抗寒力
强,结果过多的以及树势衰老的抗寒力相对较弱,树干越低
受害越重,高干桑则比低干桑受害轻。 (下转第313页)
309 徐坤: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治疗
后不良的征兆。四是对食人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时间
又不长的病牛应尽早采取瘤胃切开术,治愈率很高。五是
对病情较重,经过洗胃纠酸、补液、强心等措施,病情出现
好转,有食欲、反刍现象,至第2天,又出现酸中毒的症状。
这是因为食入的碳水化合物较多,瘤胃较大,洗胃不彻底,
碳水化合物再被吸收的缘故。必须反复用石灰水洗胃纠酸,
排除有毒物质和产毒物质,才能确保治疗成功,根除牛瘤胃 的中霉。 6参考文献 【1]李继先,李宏.奶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 信息,2010(2):48—49. 【2】崔娟娟.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体会[JJ。农村养殖技术,2010(5):28. [3】侯亚杰.应用牛新鲜胃液治疗奶牛瘤胃酸中毒【J].养殖技术顾问, 2OlO(1):113. [4]郑巨财,刘玉兴,吴怀艮.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7):45.
(上接第309页) 4.2.4生育期。不同的生育期抗旱能力也不同。桑树进入秋
末后,植株逐渐停止生长,自然落叶,通过抗寒锻炼进入休 眠期。这个阶段抗寒力最强。随着春季的到来,温度逐步回
升,锻炼渐渐解除,抗寒力逐渐降至最低。
5冻害前预防措施 5.1严格关注天气变化
虽然随着气候恶化,天气越来越没有规律,晚霜越来越
晚,但是霜冻还是可以预测的.所以要注意收听当地气象和 蚕桑技术部门的预测预报,同时要观察当地的桑园的立地
结构,在霜冻来袭时,一般半夜时温度下降到4—5℃,这样
的气候在黎明时最容易发生霜冻。
5.2预防措施 5.2.1熏烟防霜。根据预报,在霜冻来临前,在桑田路边上
风口,每隔10 IIl挖深30 cm、80 cm见方的坑,一般地挖
坑120~150个/hm2,也可在整个桑园内成梅花状挖坑150
个,hm2,下面放干草,上面放湿草,于第2天2:00,当气温降
至3 oC时,点燃柴草进行熏烟,使烟雾笼罩整个桑园,可避
免或减轻霜冻对桑园的危害。其作用原理是烟雾能抑制冷 空气向桑园沉降,使整个桑园的温度相对较高[51。
5.2.2覆盖防霜。对于少量的零星桑园,可以用覆盖法,防
冻效果不错,或用废旧薄膜、柴草遮阳网等在霜冻来临前覆 盖于桑园上面。 5.2.3灌溉防霜。可在霜冻来临前1 d下午,对桑园灌溉1
遍,增加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同时增加空气湿度,减少辐
射冷却,有效缓解土壤和空气温度的急剧下降。
5.3合理用叶 为提高桑园抗冻能力,在饲养晚秋蚕时,应注意留叶,
不能全部打完,以增加枝条的成熟度。 S.4合理施肥
注意肥料运筹,不能偏施氮肥,要平衡施肥.多施有机 肥和磷钾肥,以增强树势。 6桑园受冻后对产量的影响和有效补救措施
6.1冻害对产量的影响
6.1.1发生冻害的时间。一般桑园受冻越晚,桑园减产越严
重,是因受冻后桑园本身需要恢复的时间基本是一定的。 6.1.2受冻程度。受冻程度越严重,生长芽冻死得越多,相
应的桑叶产量就越低,并且桑叶质量不好,含糖量高,对大
蚕发育不利。
6.2补救措施
6.2.1立即与蚕桑部门联系,推迟发种。如2009年铜山县
因为冻害,推迟发种至5月l3日,结果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均未受到影响;2010年因冻害也推迟到5月12日发种,结
果获得了丰产丰收。因为推迟了发种,大蚕后期温度高,桑
树生长发育快,夜色较深,叶肉深厚,增产效果明显,以后即
使不发生冻害,是否也可推迟发种,多养蚕,值得探讨。
6.2.2适度伐条。当冻害严重时,可以适度伐条,以促进中
下部止心芽萌发,提高发芽率,使养分和肥料集中供应,能
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但冻害较轻时,不必伐条。
6.2.3追施肥料。对冻害的桑园,追施1次速效肥料。施尿
素375 kg/hm2。然后每隔5~7 d用桑树专用叶面肥、尿素、磷
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培肥5 ̄6次,能有效提高桑叶的质量。
6.2.4浇1次透水。对较干旱的桑园要浇1次水。以促进理
化作用,促进各种肥料的有效吸收。
6.2.5及时治虫。结合喷施叶面肥,对桑象虫和桑尺蠖等危
害桑芽的害虫及时防治,防止害虫啃食桑芽。 7参考文献
[1】王建科.高寒地区桑树冻害的发生及防治[J】.中国蚕业,2008,29(1): 82~83. 【2】李春祥.霜冻影响桑树芽叶产量结构的调查[J】.江苏蚕业,2008,30 (2):61-62. [3]许剑,崔松明.霜冻对桑树危害及抗灾措施的探讨[JJ.江苏蚕业, 2009,31(4):16-17. [4】曹永嘉.春季桑园冻害发生的处理措施L玎.江苏蚕业,2009,31(2):28. [5]顾兵银.桑树霜冻的发生及其预防[J】.中国蚕业,2007,28(3):45— 46.
(上接第310页)
5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5.3粘虫 粘虫幼虫为害叶片。发现后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
心叶,或用5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杀。
6适时采收 当植株下部叶片转黄,有80%果粒变黑褐色时收割,然
后堆放2~3 d,促其后熟。过早过迟均影响产量。脱粒后晒
干即为壳薏米。一般产量为3 750~5 250 kg/hm2,高产可达 6 750 kg/hm ,用碾米机或脱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筛净晒干
即得薏苡仁,可供药用和食用。
7参考文献
【1】杜月红,冉亚民.贵州栽培薏苡的特征特性与技术要点叨.耕作与栽 培,1997(6):35—36,48. 【2]周日飞,刘小芬,黄玉芬.缙云山区薏苡高产栽培技术L玎.丽水农业科 技,20O4(2):27—28. 【3]高志明.薏苡高产栽培技术叽.云南农业科技,2003(2):39—40. 【4】高宝宁,陈英男,秦岳,等.薏苡栽培及开发利用[J].农业与技术, 2006,26(5):1 12-l13.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