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午后潮热1例报告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午后潮热1例报告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午后潮热
1例报告
发表时间:
2012-12-06T09:11:06.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 作者: 马天龙
[导读] 患者女,74岁,因“反复咳、痰、喘两年,加重伴心悸、呼吸困难一周”于2012年1月28日15时入院。
马天龙
(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 810300)

患者女,74岁,因“反复咳、痰、喘两年,加重伴心悸、呼吸困难一周”于2012年1月28日15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五年余。查
体:
BP140/70mmHg,神清,精神差,半卧位,唇绀,两肺呼吸音增粗,可及中等量痰鸣音。心率78次min-1,律齐,心尖区可及Ⅲ级左右收
缩期吹风样杂音,余瓣膜区未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胸片示: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功能不全,两下肺炎症;心电图示:窦性
心律,心电轴左偏,
ST段缺血性变化,左心室增大;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增大,室间隔增厚,二尖瓣损害并微少量返流,主动脉硬化,左心
功能减低;
B超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高血
压病
1级(极高危),胆石症,慢性胆囊炎。给予低流量湿化吸氧,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止咳平喘及扩血管治疗。治疗一周后患者咳、
痰、喘明显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但出现发热,为午后潮热,体温波动在
38~39℃之间,复查胸片示:两肺炎症较前吸收,血常规:正
常,不支持结核性发热。给予柴胡注射液及赖氨匹林肌肉注射两天无效,诉纳差,恶心欲吐,大便干,已三日未行,查舌质暗红,苔黄厚
燥,脉弦滑,第三天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水煎服
:柴胡12.0、黄芩10.0、半夏10.0、白芍15.0、炒枳实10.0、生大黄6.0、郁金10.0、虎杖
10.0
、金钱草10.0、焦四仙(各)10.0、炒扁豆10.0、焦白术10.0、茵陈10.0、山栀10.0、地骨皮10.0、青蒿15.0。服用一剂后大便行,两
剂后纳食增加,三剂后体温正常,未再发热。继续服用六剂出院,出院两月后随访体温一直正常。

讨论

午后潮热即每至中午之后感觉发热,或体温升高的表现,多因湿热、胃肠实热、阴虚所致,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胜则
阳病,阳胜则阴病
”[1]。现代医学多见于结核病,少数见于慢性炎症。本例患者由于素有慢性肺部炎症,加之利水及退热治疗更伤阴液,则
出现午后潮热。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加减而成,是和解与泻下并用之剂,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2]。
现代医学常用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证者。本例患者兼有胆石症,恰适大柴胡汤解之,正如汪昂所说
“少阳固不可
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
”[2]方中柴胡为君,与黄芩合用,能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
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治气血不和之腹痛烦满不得卧;茵陈蒿最善清利湿热;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引湿热
自小便出,与大黄相伍有茵陈蒿汤之意;郁金行气解郁、舒泄肝气;虎杖利湿共为佐药。半夏降逆止呕;金钱草清化湿热,亦引湿热自小
便出;地骨皮、青蒿退虚热;焦四仙、炒扁豆、焦白术鼓舞脾胃之气,共为使药。全方有方有药,外解少阳、内泻热结、退虚热、健脾
胃,与患者临床复杂情况完全相符,药到热除,纳食增加,却无西药退热剂如赖氨匹林的出汗、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体现出疗效高、副
作用少的中医药优势,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考 文 献
[1]
邓铁涛.中医内科学.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90 .
[2]
许济群.方剂学.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87~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