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想法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想法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想法摘要:作为中学英语老师,发现身边的老师们都会挖空心思,尝试各种教学办法,以期让学生能够把英语学好。

“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听歌,演讲,自由会话,讨论,辩论,电脑辅助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手段。

悉数尝试,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笔者认为学生学完英语后,不能时刻实践英语成果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方法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还是被动的受教者,经过一堂课的训练,很难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况且,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对语言的学习,本就不能一蹴而就。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

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

杜威也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因此,学生学英语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

作为教师,就应将英语教学生活化,再用生活来巩固英语成果。

关键字: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交际一、教学背景《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英语考试大纲》近些年基本上也保持了稳定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更广,更加注重对考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从听力、语法、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到书面表达,无论哪一部分的试题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强的时代感。

我们目前短期教学的目标是服务于考试,而考试的内容源于生活,反映的是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加强英语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和教学内容、语言、氛围、目的、活动方式及评价等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所喜爱的生活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充满英语。

二、学生背景在初级中学阶段,大多数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争取优异成绩,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基本上大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都算是被动消极的学习者。

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得到高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自己本身重语法,轻能力。

对于一些语法题的解释头头是道,而在英语课堂上,一些初中生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回答问题,害怕教师提问;语言表达时,他们常常回避比较复杂的句子,喜欢用简单的句子。

这是因为,学生对教师还是有一定的敬畏之情的,在课堂上,他们不能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感想。

即使想要表达一点东西,由于要用外语以及另一种思维表达方式,就更加紧张了。

因此,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极其重要。

让学生打消上课犯错误这个顾虑,而感觉是和朋友谈天说地的感觉。

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三、如何营造生活化的课堂(1)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把生活中的情景搬进课堂,采取“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用英语做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有目的地组织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地以生活中的英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同学们最爱谈论的小动物,最喜欢吃的水果。

食物,最爱玩的体育活动,同学们每天都能用到的日常礼貌用语。

又如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

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

如“my name is le qi”“i’mfrom china.”i am twelve.”“i am active.”“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另外,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进行拓展。

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he likes watching tv.”“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this is me.”等。

现实生活英语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与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更需要使学到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例子教学,化解难点。

语言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

教学语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吸收。

语言作为情感表达的手段,主要功能是展示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脱离环境,它就不会有生命力。

①语言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和“have/has”的关系时,把“there be”和“have/has”比喻成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也就是说不可能出现“there have/has”的句型的。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又使他们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难点。

②例子生活化。

如在学习 where 引导的状语从句时,列举了以下例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leave the newspaper where it is.(别拿走报纸)等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来化解难点、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人人学会生活中的英语;在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语言,学生才能爱学、乐学,英语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四、通过生活,巩固教学(1)作业设计生活化语言交际是自然、真实的,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内容的丰富,课堂这个舞台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

因此,让英语作业回到生活,贴近生活变得亲切、生动起来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让作业成为生活的向导。

在生活中完成“作业”,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增强语言实践能力,达到获取英语知识的目的。

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如:每天坚持与家人互致问候语;在班里制定英语交流制度,组织学生用英语相互问候;课前几分钟 freetalk;课前唱英文歌曲,或举行英语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学生们兴趣高涨。

(2)把课堂搬进生活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的尝试和创造,才能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地方,是他生活的第一环境。

让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会“说”英语,时刻成为英语学习的内容,如可以制作英语单词卡片:clock,table,chair,bed,flower,radio,wardrobe,vase... 贴在具体的物品上,并可摘一些英语的名句,悬挂在家中。

让家充满浓浓的英语气息。

因此,许多与家庭联系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教学内容。

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餐具等。

每一项都可以扩展内容。

(3)把课堂与社会相融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学生不能时刻听到人们用英语交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渐渐变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街上,有随处可见的英语店名:kfc macdonald’s 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

少儿英语电视节目也日渐丰富,鼓励学生收看英语节目,开阔视眼。

还有许多的英语动画片vcd,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看动画片是一个良方。

孩子天生就受不了动画片的诱惑。

即使英语动画片里大部分语言是他们听不懂的,他们还是抗拒不了鲜艳的色彩、可爱的人物和神奇的故事情节。

无形之中,英语又溜进了他们的耳朵,溜进了他们的生活。

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学英语。

(4)开设英语活动课中学英语活动课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能给主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

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

周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

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地学习英语转变到积极地学习英语。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英语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是学习英语的大课堂,教英语不能脱离生活,要强调英语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让英语学习充满生活气息,真正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通过走向生活化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会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收益匪浅。

参考文献:1、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杜威教育名篇[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20124、英语,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m],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