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发表时间:2012-06-27T08:58:47.9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周国萍[导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摘要:语言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言与生活是同在的,但凡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语言,那么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在初级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构建生活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出发,探讨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用丰富、生活化的教师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堂巩固练习、课外练习的设置这几个方面入手,还初中英语课堂以生活本色。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
学习语言的英语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学习时空,作为一名语言尤其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特别对于一名要引导孩子入门的初中英语教师来讲,就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关系;考虑英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应该从空洞的灌输式课堂中走出来,打破课内与课外的壁垒,将真实的生活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真真实实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生动具体的活动,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那么,如何使英语课堂生活化?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使用和巩固生活化的英语语言,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直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英语教学课堂生活化的主要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做日常生活方面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 2.来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还要求:“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学的法子要跟着做的法子,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营造具有“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生活之园地,学术之气候,真善美之人格”的“和谐教育”。
二、深化英语课堂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1.中考生活化的命题和选材决定了英语教学必须生活化
近几年中考英语试题在选材上都非常注重语料的生活化。在命题时既关注到从语言学角度去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侧重通过生活素材去考查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和分析能力。如2011年中考试题完形填空题是关于一个真实的澳大利亚残疾人的励志故事,词汇题则是关于网络上热传的中国女孩旅行的事,作文也是写学生所熟悉的校园活动。这些无不说明了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更好地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2.初中英语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决定了英语课堂的生活化 NSE英语教材一改以往英语课程内容的烦、难、偏、旧和过于重视语法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科技发展的联系,使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发展,真正做到让课堂内容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英语生活世界。
三、构建生活化初中英语课堂,使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的策略 1.课前教材处理生活化,让英语与生活同行
新标准英语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紧随时代步伐。课本中充满了许多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插图,并以学生的视觉出发设计对话,引出话题,收录的文章文化底蕴很浓。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经常用的知识,如每天吃的水果、食品,每天穿的服装、鞋袜,经常谈论的同学、学校、体育艺术明星等。然而仅靠书中的知识点还不足以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即课前预设时,能注意到将生活现实融入书本知识中。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得好,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旧知识、接受新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上好这一节新课做好铺垫,并且会给这节课增色生辉,达到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与所要学的新知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产生感情共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所学的新知。
如在教学九上11模块第二单元前,笔者让学生回家问问大人,我们这块地区近几十年来的变化。上课时,笔者先让学生举例,学生罗列了许多:外来打工人员多了,马路多了宽了,路上的车子多了,工厂多了,污染也更严重了,好多农民都拆迁了,大家都比以前富有了等等。学生也非常高兴地想把课前调查报告给大家。讨论了这次问题之后,其实发生在假象中的Parkwille 和Arnwick的一切,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了。好像是在讨论生活周围的事,不知不觉中却进入了学习的正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瞬间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快速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变得非常兴奋,就连平时觉得听不大懂的学生也变得异常专心致志,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教学效果。这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为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好了铺垫。 2.课堂内容生活化,拉近英语与学生的生活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书本上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想方设法把生活中鲜活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来,缩短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变成课堂教学的主题,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的内容就像是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而已,使用英语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如九上模块10的健康问题,身在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平时不大关注,而且垃圾食品很受欢迎,学校的饭菜大多倒掉。对于课文内容的话题,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极其抽象,教学内容就像是在背书一样毫无意义。于是,笔者让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生活中爱吃什么,特别是让班上胖的学生和特别瘦小的学生说说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导致的现状。这样,学生马上变得非常活跃,争先恐后要把自己在生活中爱吃的食品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一起查阅健康资料看看不同的食品带给身体不同的影响,造成不同的健康后果。再跟课文一样拿出学校每天的菜单,一起分析自己学校菜单是否科学,学生热情很高,也终于明白教师不准吃零食,规定中饭必须吃完是有道理的。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情,说得不亦乐乎,原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因为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正式情感,而瞬间缩短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学内容变得是那么熟悉,那么真实,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完全融合和统一,语言瞬间变得活生生起来,激发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 3.课堂巩固操练生活化,让英语亲近学生生活
操练巩固环节是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这个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进行巩固操练时,也应尽量做到与生活紧密结合,用似乎与平时生活一样真实自然的方式来操练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操练定语从句时,笔者先让学生依照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班级同学和教师设计好一个对话,然后一问一答。期中有一组学生做得非常精彩: A: Now guess. He’s a boy. B: Is he a boy whose glasses are red? A: No. B: Is he a boy whose hair is very short? A: Yes,you’re right. B: Is he a who boy lives in school? A: Yes. B: Is it …? A: No. B: Is he a boy who is tall? A: Yes. B: Is it …? A: No. B: Is he a boy who is thin? A: Yes. B: Is it …? A: No. …
这两个男生对话了很长时间,造了很多的句子,始终猜不对,班上其他学生也帮忙猜,可答案始终是No。原来他让别人猜得是他自己,而其他同学一心以为是别的同学。在十几分钟的对话时间内,班级气氛安静而活跃,仿佛不是在学语言,而是在玩游戏,who,whose的定语从句用得是如此的“润物细无声”,语法点巩固得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学生说得兴致勃勃,学习变得轻松愉悦,感觉学习英语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内心深处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提高。 4.课外作业生活化,让英语走入学生生活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作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所以,教师设计好学生的课外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把学到的语言学以致用。如在教学完九上模块5的禁令语后,笔者布置学生两人一组合作为学校、班级设计一些英语禁令语,如:在饮水机变和水槽边贴上“Please save water!”在教室门口贴上“Please save food.”在前面黑板边上贴上“Don’t copy homework!”在卫生角那里贴上“Don’t throw about!”在走廊上贴上“Please stand in queue!”在教学完九上模块6 Save our world后,布置在黑板报上用英文出一期“How to be greener!”让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关于保护校园环境和保护家乡环境的作文抄在黑板上等。通过动手、动笔等就能实现使英语学习和生活真正融为一体,还把学习向课外延伸,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实际运用,使学生在完成趣味浓郁的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锻炼了使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英语学习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