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影响因素

浅谈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影响因素

浅谈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2-07-12T14:43:30.9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红梅[导读] 纸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将干燥的纸片暴露在空气中放置3h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刘红梅(中煤龙化哈尔滨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236-02
【摘要】目的保证尿液检测中白细胞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参照尿液检验有关标准, 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控制, 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影响尿中白细胞检测的因素。

结果尿液分析仪中白细胞的检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仅只能作过筛试验, 而镜检才是确诊的依据。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影响因素
近年来, 由于尿液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适宜大量标本检测, 并可为临床提供多项实验参数, 有利于诊断,减少了实验室的工作强度而得到迅速的普及。

不少操作者由于对干化学缺乏严格的过筛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往往造成实验室误差, 甚至延误疾病的诊断。

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与尿沉渣镜检中的白细胞数量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因此本文对影响尿液白细胞干化学分析方法的若干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体检标本600例,采用优利特-100尿分析仪及其配套用的尿10项试纸条, 严格按仪器及试纸条使用要求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敏感性多数厂家的试纸条测出范围如下:0-15 cells/μL(-),15cells/μL(±),75cells/μL(+),125cells/μL(+ +),500cells/μL(+++),其敏感性5-15cells/μL。

但对于新鲜标本其测定范围减少80-2500cells/μL,其测定结果与实际镜检结果相差甚远, 灵敏度降低, 认为可能是本法对测定白细胞破坏后释放至尿液中的酯酶较直接测定白细胞酯酶的灵敏度低所致。

2.2 试纸法检测白细胞与镜检法符合率检测600例尿标本, 有白细胞异常87例,以镜检法为参考,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操作,二者的符合率为67.5%,不相符的占32.5%,包括假阴性、假阳性, 试纸检出的白细胞超过或少于镜检数[1-3]。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用试纸条检测白细胞原理为试纸模块中含有吲哚化合物、重氮盐及其他物质, 中性粒细胞含酯酶能水解吲哚化合物, 其产物与重氮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其颜色与酯酶活性呈成正比, 借此估计尿中白细胞的数量。

根据反应原理,作者分析认为, 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3.1 检测需用新鲜尿及时送检,将标本放置2.5h后测定, 发现原先阴性的结果成为阳性,至1:1024稀释方为阴性。

标本检测前要混匀,不然白细胞放置过久会沉淀, 就造成与镜检法不符[4]。

3.2 试纸条浸入尿中的时间应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规定。

在尿中浸时间过短, 反应不能充分进行; 过长试剂在尿中扩散, 影响结果准确性。

3.3 纸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将干燥的纸片暴露在空气中放置3h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但将纸片用蒸馏水湿润后, 置空气中约3-5min后, 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仍必须按要求保存试纸, 除非立即使用, 否则不得将纸片从瓶中取出。

试纸条与尿液分析仪不配套的替代品、保存不当或过期变质均影响结果[5]。

3.4 由于试纸块只与中性粒细胞的酯酶反应, 不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反应(不含酯酶), 所以它不像镜检法那样, 不论粒细胞、淋巴细胞都能检测得到。

因此在器官移植手术后, 结核性肾炎等疾病时尿中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时, 也产生假阴性。

3.5 当尿蛋白含量在3g/ L以上,大量葡萄糖、高比重等会使反应敏感性降低或产生假阴性。

使用某些药物时可产生假阳性, 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时, 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而镜检法受到的影响不大[6]。

3.6 试纸法检测出白细胞超过镜检的原因多数认为是试纸法检测是中性粒细胞酯酶, 当粒细胞破坏、崩解时都能检出, 而镜检不能检出。

但临床仍以镜检的白细胞数为诊断标准, 而目前尚无法证实是酯酶还是其他物质存在干扰。

3.7 任何引起尿异常颜色的物质、福尔马林等会产生假阳性。

3.8 女性留取标本时污染了白带的标本, 导致干化学检测白细胞假阳性, 而镜检结果却以上皮细胞、黏液等为主, 造成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 这种情况在临床非常之多, 尿中白细胞溶解胞质中的酯酶释放于尿液中而导致试纸条颜色的改变。

与此同时, 由于白细胞的破坏, 镜下见不到白细胞。

总之, 干化学试剂法测定尿白细胞与其他项目一样干扰因素较多, 且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 最好是将镜检法与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互为补充和参照, 还能为后者提供未发现的异常变化。

尿液的显微镜检测法仍然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室常用的尿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 这样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

干化学法仅只能当过筛的试验, 当干化学法结果与镜检法结果有差异时, 应以镜检法为准。

尿10 项是半定量检查法, 且尿10项检查法敏感性高。

临床医生在判定结果的临床意义上应有正确的认识, 对一些微量报告应持慎重态度[7]。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马俊龙.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5) : 135.
[2] 周建山.尿液细胞镜检方法学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1995, 13(5) : 268.
[3] 徐银萍,王胜奎.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1(3) : 72.
[4] 朱辰,王鹏飞,杨琛.尿干化学法及尿沉渣镜检等手工法对2005年浙江省军校招生体检尿液中部分成分的对比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 2006, 15(3) : 231.
[5] 袁玉德,张显达,张文陆.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5, 28(7) : 753-754.
[6] 韩振中,催志军,丛玉隆.19种抗生素对尿液测定影响因素探讨[J].北京医学, 1990, 12(3) : 186.
[7] 丛玉隆,马俊龙,邓新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 2001, 19(4) : 2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