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广西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比较分析【摘要】运用Theil系数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及各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

结合研究分析结果,广西各级政府为此应该采取相关对策建议,为加快广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工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Theil系数一、引言近年来,在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背景下,广西各地区的工业发展不断加快,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

2012年,广西全区各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为5167.51亿元,较2011年的4745.88亿元增长了8.88%。

其中,柳州市的工业增加值为1055.69亿元,是广西各地区中数值最多的地级市;南宁市的工业增加值为706.11亿元,全区排名第2位;排在第3位的是桂林市,其工业增加值为585.55亿元。

此外,工业增加值高于200亿元的地级市有梧州市(479.88亿元)、玉林市(404.39亿元)、百色市(361.92亿元)、北海市(267.77亿元)、钦州市(237.24亿元)、贵港市(229.15亿元);而其它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均低于200亿元,这些地区分别是防城港市(197.64亿元)、来宾市(189.06亿元)、崇左市(184.06亿元)、贺州市(136.10亿元)和河池市(132.96亿元)。

可见,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数据包络法和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地区工业发展差异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如:张二勋等(2000)、刘显全等(2002)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工业发展差异、重庆市区县工业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其工业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将各经济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

董毅(2010)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工业利润总额、年度应交税金、企业单位数等投入产出指标,对安徽省地区间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李雪琪和熊雪如(2013)结合面板数据模型和回归分解法,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

国内学者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差异的相关探讨,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差异的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因此,本文根据Theil系数的差异分解方法,从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以及各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的角度探析地区总差异的形成及其变化原因,并深入探析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差异特征,为加快广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分析模型、变量和数据(一)Theil系数分析方法Theil系数,又称泰勒系数或泰尔系数,是Theil在1967年提出的用来衡量地区差异的重要指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研究领域。

根据Theil系数的相关理论,在运用Theil系数衡量地区差异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将Theil系数分解为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以对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Theil系数,即地区总差异,其数值越大,表示地区之间的差异越大,发展越不均衡;Theil系数值越小,表示地区之间的的差异越小,发展越为平衡。

Theil系数可以采用以下公式1进行表示,即:T总=T区域间+T区域内=n i=1YilogYi Pi+n i=1Yi(jYijlogYij Pij)(1)其中,T总表示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为T区域间=n i=1YilogYi Pi,区域内差异为T区域内=n i=1Yi(jYijlogYij Pij)。

n是区域个数(n=14),Yi表示i区域的指标属性值所占的比重,Pi表示i区域的人口数量所占的比重,Yij表示i区域j地区的指标属性值在i区域中的比重,Pij表示i区域j地区的指标属性值在i区域中的比重,T区域间/T 总、T区域内/T总分别表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地区总差异的贡献率。

(二)变量和数据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桂东经济区(包括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和贺州市)、桂南经济区(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桂西经济区(包括崇左市、百色市和河池市)、桂北经济区(只包含桂林市)、桂中经济区(包括柳州市和来宾市)五大经济区域。

为有效探讨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差异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工业增加值和年末总人口两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在指标数据来源方面,20032012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和年末总人口两个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4年至2013年的《广西统计年鉴》。

为减少干扰因素,本文使用的工业增加值是由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以2002年为基期计算得到的基比指数。

三、实证分析(一)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及比较根据公式1以及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和年末总人口等数据,计算得到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测算结果(略)。

从地区总差异来看,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大体上先从2003年的0.0523以较小的幅度减小至2007年的0.0479,减小了8.40%;之后迅速以25.43%的增长幅度从2007年的0.0479增加到2009年的0.0601,而后又以4.19%的幅度减小至2011年的0.0575,但随后以33.02%幅度从2011年的0.0575增加到2012年的0.0765。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在总体上呈扩大之势,特别是2007年以来增加的幅度较大,20032012年间地区总差异总体上增长了46.42%。

究其原因,主要受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在地区总差异中的变化影响,这也是由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出现较大的变化和调整所致;通过以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率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贡献率的差距在20032008年间趋于减小,在2008年间分别达到50.46%、49.54%;虽然在20092010年间两者的差距还一度有所扩大,但是在20112012年间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仍不断缩小;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则不断扩大并迅速超越区域间差异而成为影响地区总差异的主要因素,此时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小于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

为深入分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针对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从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来看,区域间差异在20032007年间总体上有所减小,从2003年的0.0295减小到2007年的0.0253,减小了14.34%;随后在20072012年间,除了在2011年区域间差异的数值有所回落之外,总体上不断增加,这期间区域间差异扩大了36.72%。

而区域内差异在20032007年间虽然经历了先是小幅度减小、再到小幅度扩大的变化过程,但是总体上变化不大,从20032007年间仅减小了0.73%;但是在20072012年间,区域内差异除了在2010年间有所回落外,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从2007年的0.0226扩大到2012年的0.0420,扩大了85.65%。

可以看到,20032007年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均以较小的幅度在减小,导致地区总差异在这期间也出现保持较小的幅度在减小的情况。

但是在20072012年间,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都以较大的幅度在扩大,区域内差异甚至在20112012年间的差异值大于区域间差异的差异值,进而导致了地区总差异在20072012年间整体上不断扩大;这也意味着该时段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区域之间工业发展水平的非均衡差距在不断扩大。

(二)20032012年广西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度的比较在计算20032012年广西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地区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的过程中,还计算得出20032012年广西各大经济区域之间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度的测算结果(略)。

通过对区内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剖析区域内差异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并据此探讨其对总差异造成的影响。

由于桂北经济区只含有一个桂林市,因此桂北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均为0,在此不再对其深入分析。

在测算结果中可以发现:首先,桂中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较其它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而言,其差异值较大且较突出,其区内差异从2003年的0.0093增加到2012年的0.0159,扩大了70.28%,且其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均保持在17.86%以上,最大时达到26.00%。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桂中经济区中的柳州市和来宾市之间的工业发展差距较大。

柳州市作为广西的工业强市,其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来宾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且远落后于柳州市的工业发展水平,造成两者之间的工业发展差距较大。

其次,桂西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均较小,则远小于其它经济区域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

桂西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和贡献率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减小、再扩大的过程,即在20032007年间有着一定的幅度减小(差异值减小了0.0008),而在20072011年间又以一定的幅度扩大(差异值增加了0.0011);紧接着在20112012年间迅速以较大的幅度扩大,20112012年间其区内差异增加了0.0034,扩大了188.47%。

究其原因,一方面既与桂西经济区的崇左市、百色市和河池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有着较大的联系,其年度工业增加值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又与百色市近年来的工业发展水平较快有着较大的联系,使得崇左市、河池市与百色市之间的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再次,无论是桂东经济区还是桂南经济区,其区内差异和贡献率总体上呈扩大之势,特别是在20102012年间这种扩大的趋势更突出;而在20032010年间桂东经济区和桂南经济区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率总体上都较为接近,同时桂东经济区在20102012年间表现出来的区内差异及其贡献率的扩大幅度更大,表明该时段桂东经济区中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和贺州市之间的工业发展差距进一步突显。

究其原因,桂东经济区的区内差异不断扩大,是由于近年来梧州市和玉林市的工业发展不断加快,而贵港市和贺州市的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低,特别是贺州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远落后于梧州市、玉林市、贵港市的工业发展水平。

此外,桂南经济区的区内差异不断扩大,主要受到近年来南宁市的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加之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的工业发展与南宁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影响,致使桂南经济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区内差异不断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