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驱动要素是第二产业、人口与土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廉价 B.土地租金低 C.地理位置优越 D.人口素质高(2)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的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③增加城市土地供给④建设智慧城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影响近几年广州市区的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弱化的因素是( )A.环境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D.劳动力2.环渤海城市群(图Ⅰ)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图Ⅱ)都是我国重点规划发展区域。
环渤海城市群由三个都市图(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
位于中国最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两大城市群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淡水资源充足③水陆交通便利④都位于湿润区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关于两大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中游城市群:依托资源优势,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B.长江中游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C.环渤海城市群: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D.环渤海城市群:调整产业结构,禁止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3.近年来,以功能分工为基础的城市群随着城际交通的不断完善迅速发展。
读“我国主要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其主要推动因素是()①产业集群的发展②房地产大规模的开发③国家推行就地城市化的新型城市化模式④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最大的区位优势是()A.矿产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科技水平发达D.劳动力丰富(3)与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快速发展相比,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所减缓,其主要原因有()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②资源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③政策优势减弱,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D.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优势,产业层次已经处于较高水平B.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D.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5.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问题。
(1)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C.矿产资源丰富,第一产业发达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2)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D.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3)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6.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
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数量大B.产业链长、供应商多C.对市场依赖性大D.对机场和港口依赖性大(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是()A.“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B.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C.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D.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3)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区际联系,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在交通运输建设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A.完善高速公路运输网B.实现高速轨道线网的一体化和公交化C.扩大香港、深圳、广州国际机场的吞吐量D.扩大香港、深圳、广州集装箱港的吞吐量7.如下表是西部经济带某市2014〜2018年城市化水平和三大产业数据表。
为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该市大力发展城市新区,新区定位为集商务、信息、会展、文化及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中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是()A.非农就业人口比例太高B.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过多C.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不足D.城市化水平快于工业化水平(2)短期内该市产业升级的合理方向是()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D.重点发展第二产业(3)大力发展城市新区对推动该市城市化发展的意义是()A.解决老城区的城市化问题B.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C.提高该市的工业化水平D.缓解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8.《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今后我省将形成以沿江、沿东陇海线为横轴,沿海、沿大运河为纵轴,轴线上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两纵”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
下图为“江苏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位于沿运河城镇轴的省辖市有()A.徐州、淮安、南通B.宿迁、扬州、镇江C.盐城、淮安、镇江D.徐州、宿迁、扬州(2)“两横两纵”城镇体系发展方向为()①推动区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江海一体的高端生产服务业集聚区②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大规模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③强化现代化港口的要素集聚功能,深化与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协同④建设贯通南北、辐射带动苏中苏北腹地的特色产业带A.①-沿运河城镇轴B.②-沿海城镇轴C.③-沿江城市群D.④-沿东陇海城镇轴9.结合京津冀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0年,走过六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中期目标收官之年。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正在努力提交“期中卷”的北京、天津、河北出了一道“附加题”。
目标在前、疫情未走,协同发展如何答卷?对于京津冀而言,此次疫情既是突发考验,也是成效检验。
材料一:下图为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图。
材料二: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完工通水。
材料三:北京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重点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而河北省在京津冀经济圈中存在经济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落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
(1)A,B,C属于天津的定位的是_____。
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影响。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对京津冀的有利影响。
(3)根据“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的疏解原则,简述北京对于不同企业、产业所采取的疏解措施。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华北明珠白洋淀周边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
将新区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反磁力吸引”作用的中心。
材料二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资料统计表。
(1)简述雄安新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2)说明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3)试分析新区没有选择距离北京比雄县、安新、容城更近的廊坊、固安等地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1)C;(2)C;(3)A解析:(1)珠江三角洲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靠近港澳台、邻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城镇化”,C对。
(2)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城市都有利于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
增加城市土地供给与发展“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关系不大。
故选C。
(3)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属于污染较重的企业,广州市区的重污染企业弱化主要是为了保护广州市区的环境,A对。
2.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环渤海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环渤海城市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较为短缺;两城市群均有便利的水陆交通;环渤海城市群大部分属半湿润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湿润区。
(2)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A错。
长江中游城市群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应大力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的转移,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