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族礼仪
藏族是主要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藏族
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藏族礼仪,希望
能够帮到大家哦!
关于藏族礼仪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
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
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
均匀融合而成。
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
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
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
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
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
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
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
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
特有的风格.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
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
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
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
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
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
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
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
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
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
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
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
吃饭时
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
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
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藏族日常社交礼仪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
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
接近于地面。见 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
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
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 活佛或尊贵的人。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接
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尤其对长辈、活佛和尊贵的客人要
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
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
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
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 盛,然后全家一同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
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
茶好菜盛情款待。
敬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的礼节之一。献受哈达的礼仪在过去有严
格的规矩。俗人向僧人、低级僧侣向高级喇嘛献哈达,要俯首躬身,
双手捧哈达过肩过头,恭恭 敬敬地献上,有时只能将哈达献于对方座
前或脚下,对方通并不回赠哈达;给佛像、活佛献哈达,难以靠近亲献
时,也可抛献或由别人转献。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 辈、僧侣给俗人、
高级喇嘛给低级僧侣赠哈达时,则常将哈达直接套挂在对方脖子上。
同辈平级间献哈达,双方将身体微微前倾,平等地以双手捧献、接纳,
接受者 将哈达顺手绕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往往还当场回献一条哈达,
以重礼尚往来。喜庆的日子,主人接受哈达后,往往顺手将哈达回敬
给对方。
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
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
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 在地,伸直双手五体投地,如此反复进行。
磕短头,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下跪,用头轻轻磕地。拜见长者,
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