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概述 (4)1.1中小企业的界定 (4)1.2融资的概念 (5)1.3融资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5)第二章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困难分析 (7)2.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基本情况 (7)2.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得具体表现 (8)2.3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因素 (8)第三章我国目前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10)3.1银行借款融资 (10)3.2民间融资 (10)3.3商业信用融资方式 (10)3.4融资租赁 (11)3.5贷款担保融资方式 (11)3.6风险资本融资方式 (11)第四章易盛玖商贸公司的融资策略分析 (12)4.1公司简介 (12)4.2该公司的融资策略分析 (12)第五章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探讨 (16)5.1企业自身方面改进 (16)5.2融资渠道的拓宽 (17)5.3政府政策的支持 (18)结语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第一章概述1.1中小企业的界定何谓中小企业,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差异,因此在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上不可能达成一致;第二是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标准也会因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第三是因为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动态的、复杂的,其中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很难找到完整、统一的标准或者指标来涵盖这些因素。
虽然中小企业的划分由于国别差别、经济差别和行业差别的存在,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但无论怎么变动,划分标准都离不开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这两个方面,其变动就体现在质和量的规定指标的变动上。
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主要依据从业人数、实收资本数额、一定时期的销售额三个指标,只是有的采用其中一项或两项。
1.1.1国外中小企业的界定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各不相同,有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小企业确认标准,有的国家没有统一的确认标准只是在制订相关政策时加以规定,但一般都是选用雇员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资本总额中的一项或几项指标来确认中小企业。
采用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采用资产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采用资本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的国家有日本等国家。
欧盟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我国的中小企业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也数度变更。
我国中小企业最新的标准划分依据是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 143号),具体划分见表1-1。
资料来源:根据国经贸中小企【2003】 143号文件编制(注:中型企业三项指标只要有一项未能达到下限标准的,为小型企业)1.2融资的概念“融资”,即资金融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融资”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包括资金融入,还包括资金的融出,即不仅包括资金的来源,还包括资金的运用。
狭义“融资”指资金的融入,即资金的来源,具体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企业部积累或向企业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保证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的融资。
1.3融资方式的概念及分类融资方式是指金融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实现资金融通所运用的具体方法,也就是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融资方式可以分为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1.3.1源融资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扣除股利后的剩余部分以及经营活动中提取的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源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源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源泉,是企业取得外源融资的基本保证,外源融资的规模与风险必须以部融资的能力来衡量。
1.3.2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金获得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而外源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使用者与资金提供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及证券融资基金等,已是由最终借款者发行股票债券吸收闲散资金或储蓄并将其用于投资。
(2)间接融资是由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企业通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筹措资金,来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
间接融资方式有很多种,如信贷融资、自然人贷款等。
第二章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困难分析2.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基本情况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下面通过对比大、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来反映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表2-1按企业规模分类的贷款申请及其结果资料来源:ICF的企业调查,2000年。
资料来源:7个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抽样调查。
转引自:扬、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版,第80页。
表2-2是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在我国的调查数据。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小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是24%,中型企业申请失败的概率是22%而大型企业失败的概率仅为12%,从数字上看,贷款成功的概率不是很低,但是,考虑到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比率很低(参见表2-2),以及占比重很大一部分的知难而退的情况,我们可以确定地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2.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具体表现2.2.1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源融资渠道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对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有严格的程序和限制条件,一般而言,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可能满足发行股票、债券所需要的条件。
而针对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由于种种原因尚未正式设立,这就堵死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而间接融资也存在诸多困难:首先,与大中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即使拥有较好的项目也是如此。
据统计,上海中小企业的长期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部门,占43%;其次为自筹资金,为27%;银行贷款仅为6%。
其次,中小企业自身保证能力较差,不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
2.2.2融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所需的贷款金额较少,融资信用度又低,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较高。
而且由于我国拍卖市场不健全等原因,银行所取得的抵押资产变现困难,因此银行规定的抵押率较低。
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较大中型企业高。
如果中小企业使用担保形式贷款,除了担保费用以外,一般会被要求以其资产进行反担保。
2.2.3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品种单一目前,各商业银行在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为存贷款业务,其他服务几乎没有。
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需要从外部获得财务管理、经营咨询等服务。
目前,这种社会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此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以短期为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
2.2.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办法,很多地区也成立了相关机构,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
在各地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规定中,均对中小企业取得信用担保规定了过高的条件或繁琐的程序,使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3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因素2.3.1从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分析(1)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贷款潜在风险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差,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
中小企业尽管其贷款额较小,但是一旦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它很难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无形中增大了贷款的投放风险。
加之企业的信用观念淡薄,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晌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2)企业部管理体系不规,帐目混乱。
由于中小企业竞争激烈,生存艰难,绝大多数都有偷税漏税的动力。
报表不真实,财务不透明,银行难于甄别企业风险。
有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凭经验办事,部组织结构等方面管理比较混乱,从而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不信任。
(3)抵押担保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自由资金较少,但受在逐利性的驱使往往超越自身能力经营,导致抵押担保能力较弱,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自然就较小。
大部分城镇乡村集体企业占用的土地、房产无产权证,土地属于集体划拨。
甚至有的企业厂区占地属非法占地,无法提供资产质押。
而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缺乏充足的资产抵押,加之目前企业间提供担保十分慎重,致使无法落实抵押担保,影响了贷款投放。
2.3.2从外部环境分析(1)国有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无暇顾及。
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高峰期,基础设施大项目很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企业资金需求非常旺盛。
而客观上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需求面广,额度小,次数频繁,操作成本比大型企业高很多,这就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2)地方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不足。
一是由于国家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不够,其机构数量和信贷规模远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二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发生偏离,本应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地方金融机构也一味追逐大行业、大企业,三是地方金融机构的筹资能力和资金来源均受到很大制约,尤其是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甚至倒闭事件,进一步弱化了地方金融机构的筹资能力。
(3)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进一步约束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相应法律,担保机构法律和商誉地位难以确立;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和担保基金尚未建立;现有的信用担保机构业务围狭隘,业务运作水平低,风险度高。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担保机制尚未建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承担的更大风险在目前的利率限制政策下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得到补偿,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
(4)直接融资受到制度性歧视和门槛过高的限制,如受到现行《公司法》制约,使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企业债券、股票的发行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