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

----------------------------

精选资料 西部农业发展方向

实蘸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在世 纪之交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优化 地区生产力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强民族团 结,推进改革与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 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目前,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条件基本具 备,时机已经成熟,不仅为经济发展指出了方向, 也为农业和农业科技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 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 真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际行 动,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促进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状与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 重庆,西藏,青海,甘肃,新疆,陕西,宁夏,内 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3.5 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左右.土地面积680 万,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进一 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建立多种形 式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明显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农业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条件下持续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26 毫主科砷证湃t堆2000/4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1997年西部地区粮食总产量10018.8 万t,棉花1314万t,油料364.0万t,肉类1095万t,蛋类170.7万t,奶类203.7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0%,28. 5%,16.9%,21.3%,7.7%和26.3%.其中,人均粮食占有量446公斤,比1980 年粮食总 产量增长了2 倍多,年平均递增2.4%;人均粮 食占有量增长了31%,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西部地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畜牧业比重上 升,种植业和畜牧业已居主导地位.据1980~ 1997 年统计资料,种植业比重下降8.34个百分点,1997 年达64.496,畜牧业比重上升7.4 个百分点,1997 年达30.896,而渔业仅上升1.2 个百分点,林业下降0.5个百分点.在种植业内 部结构中,经济作物比重明显上升,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比重下降.据1980-1997 年统计,1997 年经 济作物面积上升了12 个百分点,占21.2%.粮 食作物面积下降了12个百分点,降至73.596.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产值已从1985年的257 亿元上升到1997 年的7575 亿元,年均 增长速度达32.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曾大,从1980年的670上升到1997 年的1240 元.

但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中也面临着困难与问 题,主要有: (一)人口增殖过快,粗放经营,广种薄收, 主要农产品供需极不平衡.西部地区除平原,盆地 和绿洲农业比较发达外,其余大部地区生产条件较 差,自然灾害频繁,耕作粗放,单产低下,一些地 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二)历史上形成的农牧结合经济结构逐渐为 单一粮食生产所代替,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1997 年西部地区农村社会总产值1.2 万 亿元,仅为全国的11%;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 元,仅为全国的54%. (三)长期滥垦,滥伐,过牧经营,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过程强烈,农业生态 环境继续恶化.长江,黄河源头和陕北,宁南等地 区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强烈.不仅对本地区农业生产 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对中下游农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产生一定影响. (四)农业资金物质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基本生产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 量年际间波动大.据1997 年统计资料,西部地区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0 万ha,其中受旱面积830 万公顷,成灾面积470 万ha.严重影响农业持续 稳定发展. (五)农业----------------------------

精选资料 科技发展滞后.成果转化难度大,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已成为农业发展主要限制因 素.西部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应市场经济体 制和农业科技自身特点的科技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队伍不稳,条件较差.手段落后,投入偏低问题尚 未解决,特别是广大农村l2 周岁以上人口的文盲 率占50%左右,比全国高出1/3 多,严重影响农 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西部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类型复杂多样,全区 农业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不同地区 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生产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需 求,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西南区位于秦岭以南,滇南,桂西山地 以北,西依青藏高原.东邻长江中游丘陵,平原, 包括云,贵,川和重庆.山多山高平坝少,是自然 条件和农业资源最为复杂多样的地区,除四川盆地 外,高原山地农村经济贫困落后,生态环境恶性 化,急待开发与治理. 该区农业发展方向,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生态 环境治理相结合,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 设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为农业高产 优质高效和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要增加物质, 技术投入,变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大力调整农业 结构,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改进品质的同时,积 极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桑茶果;巩固提高平坝以生 猪为主的畜牧业商品生产;充分发挥山区优势,重 点发展林,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以农产 品和林特产品加工,运销为主的乡镇企业,加快脱 贫致富步伐. —— 兴修水利,改田改土,建设高产稳产农 田,努力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 力. —— 努力增加粮食产量,改进品质,发挥烤 烟,油菜,生猪,蚕桑生产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 力. —— 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包括粮 食,油菜籽,生猪,蚕桑,柑桔商品生产基地,板 栗,核桃,术耳,中草药等林特产基地,烤烟,茶 叶,甘蔗,半细毛羊,用材林等生产基地 ——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大力恢 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青藏区东起横断山区.西抵喀喇昆仑山. 南至喜马拉雅山.北达阿尔金山——祁连山,包括 青海,西藏.自西向东三级地貌台阶的最上一极台 阶,地处高寒,是土地面积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 区. 该区农业发展方向,应实行以牧为主,牧农林

综合发展.大力提高放牧畜牧业生产水平;继续加 强粮食和人工草料生产,逐步实现粮食自给;合理 经营与开发天然森林;不断改善交通,商业等经济 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促进商品流通,发展民族经 济;建设地毯毛羊,半细毛羊和肉乳兼用牦牛商品 生产基地. —— 努力提高放牧畜牧业生产水平,积极发展 毫止.}研任济管lit2ooO/427 视角与思路 商品性,季节性畜牧业. —— 在提高粮食自给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扩大 油菜,甜菜为主的经济作物以及蔬菜和豆类作 物,提高商品率. —— 合理经营,开发天然森林资源,建设营 林,采伐,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林区经济体系. —— 有重点地建设二类生产基地,即巩固提高 西藏"一江两河"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和建设以牦 牛,藏绵羊为主要畜种,以地毯羊,牛羊绒,肉为 主要商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甘新区位于包头——盐池——天祝一线 以西,祁连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甘 肃.深居内陆,地广人稀,是西北的粮食,棉花, 甜菜,畜产品重要基地. 该区农业发展方向是,农牧并重,以农为主. 发展集约化的绿洲农业与农牧结合的放牧畜牧业; 建设优质高产棉花,甜菜商品基地和区域性商品粮 基地,瓜果基地和以羊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建立节 水型农业技术体系;防治沙漠化,盐碱化.合理开 发利用山区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农牧并重.以农为主,发展自给性和商品 性的高度集约化"绿洲农业",以及农医与牧区紧 密结合的集约化放牧畜牧业. —— 节流为主.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建立节水 型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瞄准国内外市场,发展优势产品的商品生 产,建设优质陆地棉和长----------------------------

精选资料 城棉基地以及轻纺工业基 地,建设以毛,肉,乳为主要产品的综合畜牧业生 产基地,巩固提高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和新疆的甜 菜生产基地. —— 种草种树,防治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合

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保护并改善脆弱的生态环 境. (四)陕宁区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陕西,宁夏,是黄土高 原覆盖地区,也是我国农业的发源地. 该区农业发展方向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粮食稳定自给,适当扩大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 的比重,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积极发展乡镇 企业,同时,要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保护 28 毫生科研枉济蕾堆200o/4 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加强建设基本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努力提高单产.抓好水浇地,并在有条件地区 积极兴建大型节水农业工程,实现农业高产,优 质,高效;抓好旱作农业工程,努力改变广种薄 收,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提高自然降 水利用效率,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 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 作物,林果业和畜牧业.以及乡镇企业,优化农村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在适宜的丘陵山 地.积极发展苹果,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有 计划地退耕还牧.建设人工草地,发展草粮轮作, 强化农牧结合;根据干湿过渡地带的立地条件,着 眼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水保 防护林. —— 坚持园地制宜,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治塬,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 进行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要重视治理 后的巩固与提高,防止新的破坏和反复.天然林与 草地要加强保护,逐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 环.

三,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必须确立长远发 展观念,调整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 展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 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旅建设.要在 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指导下,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综合治理.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 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 害能力;增加物质投入,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实行种子 产,购,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作物,林木畜 禽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机构 和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 时,要加强交通,通讯,村镇等建设,繁荣农村文 化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针对西部地区 视角与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城乡经济结构不够台理的状况,要 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契机,依据区域资 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重点

是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立足提高粮食单产,改进品 质,保证总产;依据"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 则,调整经济作物布局,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发 展商品生产;要逐步突破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 构,并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发 展;要把不宜耕作的山地,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还牧.在整个农业体系中,调整农,林,牧,副, 渔的比倒关系.在农区,要推动畜牧业生产由家庭 副业逐步向专业化和商业化生产转变;在牧区,要 加强草地建设,不断改善畜群结构,大力发展牛羊 免等草食动物,加快畜群周转,增加产品产量,提 高经济效益.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如甲鱼,河蟹等.还要 利用重大转机发展林业,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保 护林,绿化荒山荒坡,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重视 经济林,薪炭林的建设. (三)建设优势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根据西 部地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建设名,特,优产品生产与加工商品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