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场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农场人口1.1万人,耕地面积3.3万亩,职工2453人,劳动力约6600人,直接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约4700人,从建场以来,农业一直是我场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但随着生产条件的发展,传统生产方式已不适合我场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十分明显的矛盾:一方面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过多,人均耕地较少,人均收入偏低,劳动力难以从农业中摆脱出来,出现了劳动力严重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的发展,几万劳动大军从外地涌入曹妃甸、涌入唐海,曹妃甸、唐海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针对我场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针对我场近三年的农业资源面积、劳动力、生产条件、生产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业生产现状调查
1、我场耕地面积及分配情况调查:
单位:亩、人、户
2、农业机械设备情况调查
单位:台、万亩
(注:由农场统一管理的用排干、闸涵及水利设施等基本能满足目前生产的需要,在此没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
3、水稻种植成本、效益分析
(1)种植成本分析单位:元
单位:斤、元
(2)种植效益分析
(说明:1、此效益分析以非农工口径计算,每人分配口粮田1.5亩。
是农工身份的,每人增加4亩责任田,减少了4亩承包费,但增加了统筹金。
2、2008年亩均承包费为400元,2009年亩均承包费为450元,2010年亩均承包费为500元。
3、每户按3人计算)。
(二)存在问题
从以上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场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为6.9亩,农业家庭户均耕地面积为13.3亩,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小。
2、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三年平均数为4764人,占全场劳动力的72%,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的比例明显过大。
3、现代机械化作业程度不高,除了耕地、耙地及运输三项生产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以外,其他作业如插秧、喷药、收割、脱粒等机械化程度都没有超过50%,还是以人力作业为主。
4、劳动力人均净收入为3730元,农业家庭户均收入为7898元,人均种植业收入偏低。
除了以上问题以外,我场还是一个农业老场,从1956年建场以来一直以种植水稻和养殖鱼虾为主,经营模式及品种简单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二、运用现代农业理念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现代农业就是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相紧密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从以上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场的种植业人均收入明显偏低,一个家庭单单靠十几亩耕地生活已经不现实;最突出的矛盾是:曹妃甸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我场72%劳动力却被束缚在土
地上。
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进程,推进机械、规模化、多样化生产,把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力,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一)从我场的农业生产现状来看,要发展现代农业,客观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1、我场土地平整、面积大,很适合机械化作业。
2、输水干渠、大型水利设施等属于农场所有,便于统一管理。
3、农场土地属于国有,便于调配。
4、国家给与插秧机、动力喷雾机、小型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等各种农机大量的财政补贴,机械化成本降低,并且机械化技术已经过关。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不利因素:
1、口粮田、经营田、责任田的分配,使得土地过于分散,同时也束缚的大量的劳动力。
2、缺乏示范带动组织和各种配套的服务机构。
3、缺乏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
(三)解决发展现代农业不利因素的途径
从以上各种因素来看,我场推进现代化农业的主要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在不利因素中,缺乏示范带动组织和个各种配套的服务机构、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等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农场的组织安排加以解决,最主要的是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的问题。
从我场2010年的实际情况看,我场耕地总面积为32846亩,经营田口粮田为13194亩,占总面积的40%;责任田为10131亩,占总面积的31%;效益田仅为9521亩,占总面积的29%。
效益田面积较小,不适合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要加大效益田的面积,就要考虑减少口粮田、经营田、责任田面积。
其
中口粮田和经营田是群众的生活基本保障,在目前农村传统意识中,取消口粮田、经营田困难会很多。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关键是土地分散问题。
三、我场推进现代化农业的设想
我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本场实际和曹妃甸建设的需要,走多种经营、规模经营的方式,逐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一)推进规模化、立体化种植模式
第一步,利用2—3年时间,农场准备以推广机械化为前提、以连片对外承包为手段,以组织劳动力输出为后盾,大力发展200亩左右的家庭式或合伙式稻蟹立体种养大户。
具体措施:
1、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将口粮田、责任田流转为效益田,逐步形成连片承包,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2、推广机械化:采取组织培训办、组织观摩等方式在全场内展开大规模的技术学习,让尽可能多群众了解并掌握机械操作技术及相关作业的操作技能。
积极与信贷部分协调,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
3、连片承包:在效益田对外承包时,以大面积连片的方法对外招标,以此为手段促进规模化经营。
4、制定奖励措施:鼓励稻蟹立体种养模式,追求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5、组织劳务输: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势必解放出来大量的劳动力,要让这些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就要为这些劳动力寻找更多就业机会。
农场主要应该做好两方面服务工作,一方面是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曹妃甸等周边单位相协调,取得更多的就业资料;二是组织就业培训,尤其是向广大普通群众培训
简单适用的生产技能,如现在比较缺乏的瓦匠工、装修工、钢筋工、电气焊工等。
第二步,利用3—5年时间,在组建农机服务公司、水稻育秧合作组织、机米加工联合体等组织的基础上,促进发展千亩以上农业种养股份公司,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具体措施:
1、组建若干农机服务公司:由公司购置各种机械设备,为种植户提供各种机械作业服务。
2、组建若干水稻育秧合作组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育秧是一项比较繁杂的过程,农时短、技术性强、作业繁杂,成立育秧公司可以为种植大户解决育秧困难。
3、组建机米加工联合体:进行机米加工及深加工,并对外销售。
实现产加销一体。
(二)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根据我场各生产队的地理位置和土质状况,因地制宜规划我场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划分为三大区域:
1、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在沿海路两侧,华兴村10农以南、永康村4农以北盐碱度较低区域,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基地,即能达到多种经营,又能进行行业互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休闲渔业观光区:在农场南部,靠近曹妃甸新城区域,组建集休闲、垂钓、餐饮、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养基地,有效利用曹妃甸发展的区域优势。
3、稻蟹立体种养基地:在农场中部区域,在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基础上,推行连片立体稻蟹种养。
(三)预计实现现代农业能给农场带来的效益
预计在2—3年内我场可以实现初级规模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由于机械化
作业,生产规模增大,按一般规模生产计算,每个劳动力管理70亩耕地,通过综合分析,预计有700个劳动力就能管理全场3.3万亩耕地,全场可以解放出4000多个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或从事其他产业。
由此可以看出,实现现代农业给我场带来的主要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产规模增大,产出增加:二是解放了劳动力,劳务输出等其他收入增加。
1、一般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与2010年传统生产方式成本效益对比分析
(1)种植成本分析单位:元
单位:斤、元
(2)种植效益分析
(说明:1、机械化作业中割稻、落稻、捆稻由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作业费每亩70元,联合收割机收割的稻草没有价值。
2、机械化中的物价按2010年口径计算,承包费也按2010年每亩500元计算。
3、每户按三口人、两个劳动力计算。
)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机械化生产成本下降收入增加,每亩收益增加98元,全场3.3万亩,可增加效益323.4万元。
每个种植业家庭收入也能达到98787元以上,家庭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解放劳动力效益分析
全场预计能有4000多个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这些劳动力大部分可以向曹妃甸等周边地区进行劳务输出,这些劳动力每年按输出200个劳动日计算,每年每人平均可收入14000元,全场可自己收入5600万元。
由于现代农业的推进,仅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两方面就能增加近5900多万元的效益,人均收入可增加5364元。
总之,要解决我场多年来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矛盾,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打破传统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和多样化,最终达到解放劳动力、促进生产力、提高人均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