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2期 20lO年4月 江苏陶瓷 Jiangsu Ceramics Vo1.43.No.2 April,2010
论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人文背景
余莺姿,黄海红
(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1)
摘 要 随着我国诸领域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主体价值进一步的
觉醒,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陶瓷艺术的现代
转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超越实用”及陶瓷艺术观念的解放、传统文
化复苏及中国陶艺创作本土化趋势等方面来论述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入文背
景。
关键词 超越实用;观念解放;本土化
I, 日 茜
传统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
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
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以其悠久的历
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
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
灵性之光的一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社会
中,陶瓷手工艺只是手艺人一种赖以生存的手段,其
技艺的流传基本是师徒相承、以技艺传授为主的模
仿。陈陈相因的发展模式,尚古复古、因循守旧的心
理,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进取精神.阻碍了陶
瓷艺术的发展。而在新的时代里.随着我国诸领域现
代化的深入发展,随着人们的主体意识、主体价值进
一步觉醒,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随之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传统陶瓷艺术的现代转型日益成为
人们关注的问题。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进程中.东
西方文化交流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
展,西方现代陶艺观念乃至西方现代文化艺术对中
国陶艺的发展都曾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在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的
深入发展,民族文化意识觉醒,传统文化复苏,艺术
本土化问题也Et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文化
情境中,中国陶瓷艺术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
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中实现了自身的现代转型并真
诚地实践着本土化的追求。
1 “超越实用”及陶瓷艺术观念的解
放
收稿日期:2009—12—29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化机器大生产一方面改变
了传统陶瓷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也解放了生产力。
使人们得以用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陶瓷这泥与火
的艺术。随着陶瓷艺术观念的解放,超越“实用”,强
调陶瓷艺术创作的精神性、审美性的人文精神.成为
诸多陶瓷艺术参与者的自觉追求。
伴随工业文明的日益发展.手工业向机器工业
过渡的过程也是手工业生产方式不断解体的过程。
现代社会标准化和自动化精确生产的产品在带来经
济繁荣和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造型装饰单一、
缺乏情感和个性的工业产品。19世纪后半叶.以英国
著名社会学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为首的手工艺运动
和以法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便是对这种肆意扩
张行为的反叛,他们倡导以手工艺术为本,强调“师
法自然”“忠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创作出一批朴
素而富有艺术性的生活适用品。开启了技术与艺术
结合的大门。与此同时。抗争专门化命运的现代人在
艺术领域也开始寻求感性的超越,“突破既定艺术的
疆界、反叛经典美学的价值准则、否弃常态规范的结
构模式、探索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媒介.便构成反
抗性现代艺术的中心旨趣和普遍特征”【1】。20世纪
初,西方现代主义画家在寻找绘画以外的创作媒介
语言时,发现了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由于泥与土的
特殊性能,以及它与火作用产生的丰富质地、肌理变
化和神秘的人工无法企及的天然效果,使它有别于
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本着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
他们开始对陶艺创作入迷。罗丹、德加、雷诺阿、高
更、毕加索、米罗等人,都曾参与过陶艺的创作。在泥
性的肌理中贯注了自身的艺术理念和追求,给古老 2 江苏陶瓷Jiangsu Ceramics 2010年4月第43卷第2期
的陶瓷艺术注人了新的生命,使其摆脱了传统束缚,
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面貌。拉开了西方现代陶艺的大
幕。尔后,美国的彼得・沃克斯、日本的八木一夫也尝
试全新的创作样式。他们的艺术主张使现代陶艺走
上更加自觉的发展道路.最终超越了传统陶瓷的“实
用性”,成为表达个性的“当代艺术形态”。当然,对陶
瓷“实用性”的超越,并不代表对传统陶瓷”实用性”
的全面抛弃,只是陶艺家们不再关注瓶是否能插花,
壶是否能盛水。更多的注意陶瓷作品在空间中的存
在状态,他们回到陶瓷创作最本真的开始,追问的是
“陶轮是什么?”、“火意味着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
问题。没有“实用功能概念”的包袱和限制,在陶瓷艺
术创作中,人与材料的相互观照及随之的相互激发
蕴含了无限的“陶艺”可能性,人的自由的艺术精神
的彰显成为可能。这或许便是现代陶瓷艺术活动最
为迷人的魅力之所在。随着现代陶艺在世界各国的
发展。陶瓷艺术这种既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艺术形
式日益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传统文化复苏及中国陶艺创作本土
化趋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诸因素的现实情境的影响。“在20世纪末相当长一
个时期的现代艺术运动中,中国现代陶艺受到了来
自西方的强势文化的影响,借鉴和效仿难以避免。”[21
在日趋多元化的现代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观念及
创作方式的多元化是必然的现象.东西方艺术观念
的并存、对峙或融合均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个国
家、一个文明一旦没有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特色,就会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失去自己成为多元
文化中一元的“文化身份”。而“文化身份”的体认,离
不开文化艺术创造者对自身的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
传统的体认,全球化背景下,对各自民族优秀文化传
统的创造性继承。成为人们为全人类文化贡献差异
性的有效途径,正如西方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我
们的生活越是趋于一致,我们就越是坚定不移地紧
紧追求更为深沉的价值观——宗教、语言、文学和艺
术,当我们的外部世界越是趋于雷同,我们就更应该
珍惜来自内部的种种传统习惯”【31。其实,在中国现代
陶瓷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就不乏“本土化”坚持
和“民族化”探索的中国现代陶艺实践者.周国桢是
中国现代陶艺的开拓者,他的动物雕塑在造型上给 人一种回归大汉风
情的审美感受(图
1)。钱邵武先生曾
这样评价他的作品
“周国桢很好的吸
收了我国古代雕刻
的优秀传统写
意——他学会了那 种大刀阔斧、浑朴 图1周国桢“角马”
天真、抓住本质、一气呵成的方法”。姚永康的系列作
品“世纪娃”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民间艺术意象美学
的启示。作品的寓意内涵是以民间广为流传的连生
贵子、吉庆有余(鱼)、麒麟送子为基础。作品的结构
及图像则是典型的意象美学结构,莲子,鱼儿,娃娃
等象征符号通过泥性的写意表达,使作品充满了浓
郁的民间艺术色彩同时又极具现代人文气息(图2)。
以秦锡麟为代表的
现代青花创作群体
自始至终是中国现
代陶艺本土艺术实
践的身体力行者
(图3)。
“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的文
化艺术创新口号,
已经耳熟能详。随
着我国政治、经济、
文化现代化的深入
发展和本民族文化
自信的日益增强,
传统文化的复苏日
益显现出新的气
象。各种传统文化
的恢复和发展方兴
未艾,文化艺术本
土化问题也日益受
到人们的重视。这
一现象在中国现代
陶艺的发展状况中
也不例外。在现代
陶艺领域里.大部 圈2姚永康“世纪娃”
图3秦锡麟“春韵”
分艺术家也开始走向自觉的本土化创作道路。他们
理性的意识到,任何艺术形式语言的表达都应该是 余莺姿等:论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人文背景 综合评述 3
建立在艺术家独有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之上,建立在
自己独特地域的生存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挖掘和
合理表达本土是丰富当代艺术和健康地发展当代艺
术的根源所在.也是让当代艺术摆脱欧美为主流的
单一霸权文化格局的阴影,向文化的多元化格局迈
进的必然趋势。自觉的深入到传统陶瓷艺术的美学
意蕴中去.深入研究和挖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本
土陶瓷文化地域特色与本土陶艺创作理念相结合的
可能性.这也是中国陶艺家有别于西方陶艺家的优
势之处.也是中国当代陶艺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3结语
总之.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
中.现代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取向随之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超越实用”及对陶瓷艺术创作的精神性、审美
性的自觉追求,赋予了现代陶艺较之于传统陶艺的
更具魅力的人文精神价值;同时处于经济、文化全球
化背景中,随着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传统文化的复
苏,中国现代陶艺在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的发展进程中日趋稳健,走上自觉多元化演进的道
路,一种新的具有中国意蕴的现代陶艺审美取向呼
之欲出。
参 考 文 献
【1】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秦锡麟、金文伟.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 版杜.2008. 【3】白明.世界现代陶艺概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
Cultur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odern Ceramic Art
Yu Yingzi,Huang Haihong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33300 1)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 S modern development in the areas,people S self—
consciousness and self-value awaked.their values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tremendous changed witll the date.
And then,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eramic ar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ncern issue. In this paper,
cultural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in China was discussed in “Beyond Utility”, concept
liberation,reviva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localization trends of ceramic art.
Key words beyond utility,concept liberation,lOCalization,self
’’’’’’’ lll’’’’’’’’’’’I’’’’’’’’’’’’’’’’’’II’’’’’’’’’’’’’’’’ ’’ ’ 。 、 - 陶瓷企业引领低碳技术 :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节能环保观念的深人人心,很多行业都推出了新技术节能减排,陶瓷业无疑是走在了前头。 :
清洁生产加快了陶瓷企业对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节能减排步伐。佛山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一年来对52家重点 :
陶瓷企业提交的能源使用、节能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和用能管理的情况进行归纳、汇总、分析证实:煤炭折算为标煤占 :
总能源消耗量的67.27%;燃料油、柴油等占总能耗的17.2%;电力消耗占总能耗l2.74%;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
仅占1.9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除卫生洁具外,2008年平均每吨墙地砖产品综合能耗为264.68公斤标煤,与2007年的
278.4公斤相比.节约能源消耗量为105596吨标准煤。 ;
从投资效益分析:虽然窑炉改造占总投资的67.57%,但所取得的节能量仅为全部项目总节能量的28.55%。投资效益 :
最高的项目为能量系统优化和余热余压利用,分别达到每万元投入年节约标准煤13.39吨和lO.5O吨。因此,从以上数 :
据分析,陶瓷企业的节能,与其耗巨资实行大的窑炉改造,不如从挖掘内涵、优化工艺和加强管理上多下功夫。投资余热 :
余压利用项目因近年来燃料价格因素和企业燃料成本增大,已逐步引起企业的重视。这是陶瓷企业自觉参与政府倡导
的节能行动的积极体现。
如今越来越多陶瓷企业加入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自觉行动,看中的是废渣利用的成本优势,目前陶瓷原矿价格是每 :
吨70元。而陶瓷废渣的收购价格是每吨10元,加上精加工费用,废渣转变成生产原料每吨成本仅25元。由于使用废渣 :
生产的产品得到中高端楼盘、重点建设工程使用客户的认同,甚至反映质量更好,无疑是对废渣利用的充分肯定。废弃 :
物的回收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资源,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 :
ItlI‘I‘‘lI‘‘ll‘IIt‘lIII‘‘I‘tIt‘IIII‘IlIIttIII●I‘Il●ttl‘I‘II‘‘‘Itt●‘I‘‘I‘II‘I‘tIIII‘lll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