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高考复习热点-中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

2011年高考复习热点-中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

一、【背景材料】背景一:利比亚有约500个部落,其中的三大部落是瓦尔法拉、阿祖维、卡达法,这三个部落的人口在总人口(642万)中约占三分之一。

卡达法部落的领导人卡扎菲在过去42年里一直保持部落之间的力量均衡,并不断肃清政敌,维护铁腕政权。

利比亚此次爆发的示威原本是反对卡扎菲长期执政和独裁统治,并呼吁释放被卡扎菲逮捕的政治犯的民主化示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示威演变成了部落之间的矛盾。

和埃及、巴林等国的反政府示威不同,2011年2月21日,卡扎菲政府出动迫击炮、战斗机对示威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进而导致这次利比亚骚乱。

背景二:从2011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以来,这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天明。

各方面信息在这里汇总。

在利人员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受伤人员能否得到及时救治?撤离人员有没有足够的食品衣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慰问,通过海上、陆地、空中等各种渠道不断转达到在利比亚被困人员中间,给他们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我国政府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已经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

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背景三:在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行动”,直接关系着国家在公民心中的分量。

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则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心中的分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此次利比亚大撤离中,“中国政府的反应是最快的”。

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反应,不仅体现在行动的速度、动用的资源、动员的力量上,还体现在联动协调上、国家间协作上。

背景四:当数十万各种肤色的撤离人群不分昼夜地涌向利比亚和埃及两国边境口岸时,中国驻外使馆人员在运送自己同胞的汽车前徒步而行,冒着风险为车队开路。

当几千名中国同胞将要临时撤到仅有几百名华人的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时,中国马耳他文化中心、中医中心、孔子学院的教师、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等全部动员起来,全力做好接待工作。

当同胞遇袭遭劫的时候,在利比亚中资公司的员工们相互救援,共渡难关。

接到使馆分批撤离的通知后,当地中资机构首先安排妇孺伤患走最短、最安全的撤离路线,大部分青壮年员工把较为艰险的道路留给自己,而走在最后的是机构负责人。

无论是救援者还是被困者,在危险面前,许许多多普通人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二、【知识精析】(一)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利比亚发生骚乱后,党和国家竭尽全力保护和撤离在利比亚受困人员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生存权、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的表现及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过程中,无论是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利比亚等国家工作的中国教师与留学生、还是中资公司的员工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足以说明他们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4.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举国家之力来帮助受困的中国侨民撤离回国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5.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其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作出的反应和行动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切实实施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其它合法权益的职能。

6.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政府的反应和行动充分体现了上述道理。

7.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从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中任何政府都无可比拟的权威。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在这次利比亚救援撤离行动中,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慰问,通过海上、陆地、空中等各种渠道不断转达到在利比亚被困人员中间,给他们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9.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从近些年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到此次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大撤离,世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实践,发现了增强凝聚力的引擎。

10.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一个国家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国家的统一、安定与繁荣。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践证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民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而利比亚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则恰恰相反,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1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活动中,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反应和行动就是行使管辖权的表现。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发生在利比亚的这次骚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13.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二)文化生活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人在海外,身处逆境时,对‘祖国’二字的感受愈发深刻。

”某中资公司的一名员工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魄,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3.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驻利比亚、希腊、马耳他等国的我国使馆工作人员、在利比亚等国家工作学习的中国教师和留学生、中资公司的员工的行为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生活与哲学1.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利比亚发生骚乱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也立即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

这充分体现出了上述道理。

2.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面对利比亚骚乱中受困的中国公民,我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撤离充分体现出了意识的上述特点和作用。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民所想、急民所急”等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执政理念不仅得到检验和证明,而且对这次撤离行动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4.联系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次利比亚发生的骚乱不仅影响到利比亚本国政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影响到包括我国人民在内的其他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还影响到国际社会。

5.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我国在处理利比亚受困人员问题上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情况来正确对待,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果就坚持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在这次撤离行动中,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各有关部门、各个方面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史上第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员分批有序撤离利比亚;海、陆、空联动撤离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同多国多方密切协调合作,保证撤离行动顺利展开。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我们正确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是分不开的。

7.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出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国与家是一对矛盾,在利比亚的工作人员受困之时,他们的感受就充分说明了国与家的同一性。

8.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利比亚发生骚乱后,党中央、国务院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成立利比亚撤离行动应急指挥部,积极解决中国在利比亚受困人员的撤离问题。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

利比亚受困人员的成功撤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坚持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结果。

10.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