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化学氧化处理

电化学氧化处理

电化学氧化处理(阳极氧化)

铝及其合金在相应的电解液和特定的工艺条件下,由于外加电流的作用,在铝制品(阳

极)上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称为阳极氧化。阳极氧化按其电解液种类和膜层性质可分为硫

酸、铬酸、草酸、混酸、硬质及瓷质阳极氧化法。

近年来由于建筑业和汽车工业大量使用铝合金型材,铝阳极氧化和着色技术获得了迅速

的发展。

一、各种电解液阳极氧化的工艺特点

(1)硫酸法。成分简单稳定、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常温阳极氧化可获得厚5μm~25μ

m的无色透明膜,多孔吸附性强,容易着色。硫酸低温硬质氧化可获得数十至百微米的硬质

膜。

(2)铬酸法。所得膜层厚度只能达2μm~5μm,膜层质软弹性高。能保持原来零件的精

度和表面粗糙度,基本上不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膜不透明呈灰白至深灰色,孔隙少不能着

色。铬酸膜与有机物结合强固,不但是油漆的良好底层,而且广泛用作与橡胶的粘结件。

(3)草酸法。草酸对膜层溶解力小,容易获得硬而厚的膜层。膜孔隙小,耐蚀、耐磨和

绝缘性比硫酸法高,但不容易着色。草酸法成本高,电耗大且有毒性,应用受到局限。主要

用作绝缘保护膜,外观呈淡草黄色,也常作日用品的防护-装饰用。

(4)混酸法。以硫酸为主,加入少量草酸等二元酸,以获得较厚的膜,同时扩大使用温

度的上限值,氧化膜的特性与硫酸相似。

(5)瓷质阳极化。在特殊的电解液中,在硬铝的抛光表面上可获得光滑的,类似搪瓷般

的不透明白色膜而得名。其特点是有瓷质感、硬度高、耐磨性好。其绝热、绝缘、耐蚀性优

于硫酸膜。有良好的吸附活性,可染成各种颜色,在仪器仪表和日用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缺点是成本高,生产控制较难。

二、铝硫酸阳极氧化机理

(一)电极反应

铝阳极反应是相当复杂的,至今仍有不少问题未弄清楚。这里描述两种观点,仍然不是定论。早期的观点认为阳极上产生的活性氧直接氧化铝,其反应为 现代应用电子显微镜,示踪原子等手段研究后,对氧化膜形成过程,生成膜的地点提出

了新的观点。 在阳极上铝原子失去电子而氧化

与铝结合的氧离子来源于哪个原子团或离子呢?仍不得而知,一种假说认为由OH-电离而来

在硫酸电解液中用180和160同位素进行实验表明,在电场下氧离子的扩散速度比铝离子

扩散速度快,氧化膜是由于氧离子扩散到阻挡层内部与铝离子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氧化膜在

铝基/阻挡层界面上生长,氧化膜内的离子电流60%由氧离子、40%由铝离子输送的。

氧化膜为双层结构,内层为致密无孔的Al2O3,称为阻挡层;外层是由孔隙和孔壁组成的多孔层。在氧化膜/溶液界面上(即孔底和外表面)则发生氧化膜的化学溶解:

阴极上发生氢离子的还原反应: (二)氧化膜的生成过程

氧化膜的生成是在生长和溶解这对矛盾运动中发生和发展的,通电瞬间,由于氧和铝有

很大亲和力,在铝上迅速形成一层致密无孔的阻挡层。其厚度取决于槽电压,一般为l5nm

左右。它具很高的绝缘电阻。由于氧化铝比铝原子体积大故发生膨胀,阻挡层变得凹凸不平,

这就造成了电流分布不均匀,凹处电阻较小而电流大,凸处则相反,凹处在电场作用下发生

电化学溶解,以及由硫酸的浸蚀作用而产生化学注解,凹处加深逐渐变成孔穴,继而变成孔

隙,凸处变成孔壁。阳极氧化时阻挡层向多孔层转移的模型,如图9—3—1所示。

铝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可通过测定硫酸阳极氧化时的电压~时间特性曲线来说明(见图

9—3—2)。图9—3—2的曲线可分为三段,每段都反映氧化膜的生长特点。

图9—3—1铝阳极氧化膜生长阶段示意图

图9—3—2铝阳极氧化的特性曲线

A段通电瞬间电压直线上升,说明形成了电阻很大的阻挡层,这时膜的生成占主导。阻

挡层的厚度取决于外电压,每增加1V阻挡层增厚1nm,例如15V时阻挡层为15nm。A段为

阻挡层形成段。

B段阳极电压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最大值就是阻拦层在某一外电压下达到的极限厚

度。此时由于阻挡层膨胀,凹处受电化学和化学溶解出现孔穴,电阻下降,电压下降,02-

离子通过孔穴扩散与Al3+结合成新的阻拦层。 。

C段约经20s后,电压和电流均趋于平稳,反应在阻挡层和铝基界面上不断增厚,孔穴

逐渐加深成孔隙,由孔隙和孔壁构成的多孔层在不断增厚,孔壁与电解液接触部分的氧化膜

不断被溶解,而且氧化膜也被水化。内部阻挡层的生长和溶解的速度达到动态平衡,阻挡层

厚度维持不变,这是电流和电压平稳的原因。

多孔层的厚度取决于电解液的种类、浓度及工艺条件,氧化膜的成长依然遵循法拉第定

律,在一定电流密度下,厚度随时间成比例增加,但由于氧化生成热和电解液的焦耳热使溶

液温度升高,多孔层的溶解加速。当多孔层的形成速度和溶解速度达到动态平衡时,膜厚达

到极限值。所以欲得厚膜一定要强制冷却电解液。

(三)电渗现象

氧化膜生长过程的电渗现象是氧化膜生长的必备条件。它使电解液在孔内不断循环更

新。电渗产生的原因可作如下解释:在电解液中水化了的外层氧化膜带负电荷,而在其周围

的液层中紧贴着带正电荷的铝离子,由于电位差的作用,带电质点相对于固体壁发生电渗液流,即贴近孔壁带正电荷的液层向外部流动,而外部的新鲜电解液则沿孔的中心轴向孔内流

动,使孔内电解液不断更新,导致孔隙加深扩大(见图9—3—3)。

(四)铝阳极氧化膜的结构

氧化膜是由阻挡层和多孔层组成的。多孔层是由许多具有六角柱状的氧化物基组(膜胞)

组成的(见图9—3—4)。每个膜胞的中心有一个星形小孔,形似蜂窝状结构,孔壁的厚度是

孔隙直径的两倍。在硫酸中阳极氧化膜平均孔隙率为l0%~l5%,lμm2的表面上大约有800个小孔。

图9—3—3氧化膜孔中的电渗液流动

图9—3—4阳极氧化膜结构示意图

三、硫酸法防护-装饰性阳极氧化

(一)防护-装饰阳极化工艺流程一般铝制零件:

机械(磨)抛光→除油脂→清洗两次→化学抛光或电解抛光→清洗两次→阳极氧化→清

洗→中和→清洗→染色→清洗→封→孔处理→(机械光亮) →成品检验。

建筑铝型材:

装料→脱脂→清洗→碱蚀→热水洗→冷水洗→中和出光→清洗两次→阳极氧化→清洗

两次→电解着色→清洗→捕子水叫誓蒙篆嚣二瑟瑟焉靓。卸架龇

(二)建筑铝型材的碱蚀工艺

1.碱蚀的目的

碱蚀是建筑铝型材氧化之前最关键的预处理工序。其目的为除去残存的自然氧化膜,脱

脂溶解基体的残留物,深入基体表面层的油脂等污物,除去型材表面的变质合金层,消除模

具痕、划伤等其他表面缺陷,调整和整平基体表面使其均匀一致。

2.碱蚀工艺规范(见表9—3—4)

表9—3—4铝型材碱蚀工艺规范

3.成分和工艺条件的影响

(I)氢氧化钠。碱蚀槽中的苛性碱系指游离量。其含量对于保障碱蚀质量、防止水解

均起重要作用。有长寿命碱蚀剂存在时,40g/L之间碱蚀速度基本相同;大于70g/L碱蚀

速度又随浓度升高而加快,所以保持50g/L~60g/L之间最好。生产中每日分析一次游离

碱,及时补充。

(2)长寿命碱蚀剂。是防止偏铝酸钠水解形成硬铝石的必要成分。它是由多种化合物(络

合剂、加速剂、缓蚀剂、整平光亮剂及润湿剂等)复配而成的。国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已达到

进口品的水平,通常加20g/L浓缩液即可,一般凭经验进行补加。含量不足时碱蚀液泛白,

气泡消失。也可按碱量补加,即苛性钠与碱蚀剂按5:l的比例添加。

(3)温度。随温度升高,碱蚀速度呈线性升高,温度大于70%易产生过腐蚀,出现砂面

亚光等现象。温度过高还会导致晶间腐蚀加剧。温度低于40℃碱蚀速度很慢,挤压丝纹不

易消除。最好在50℃~60℃下使用,不用时亦应保温,防止温度低偏铝酸钠水解生成Al(OH)3沉淀。

(4)时间。碱蚀时间受碱浓度、温度、铝离子溶存量的影响,通常在50g/L~60g/L

碱量和50℃~60℃下碱蚀4min~6min是适当的。时间太短,挤压纹不能消除;太长则易产

生过腐蚀。一般银白材比着色材碱蚀时间要长一点。

(5)溶存铝离子浓度的影响。碱蚀液中要有一定的铝离子存在才能正常工作,新配槽液

要加~些铝屑溶于液中,铝离子小于30g/L碱蚀时间要特别控制,这时易发生过腐蚀;30g

/L~45g/L时碱蚀操作最容易,碱蚀质量好。铝离子更高时,缓蚀作用显著,不易发生过

腐蚀,整平性能提高,碱蚀时间可延长,适合于得亚光和砂面层。

铝离子溶存量对碱蚀质量影响的基本规律,列于表9—3—5。

表9—3—5碱蚀质量与铝离子溶存量的关系

(三)铝及其合金防护装饰阳极氧化工艺

1.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规范(见表9—3—6)

表9—3—6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规范

2.混酸阳极氧化工艺规范(见表9—3—7)

表9—3—7混酸阳极氧化工艺规范

3.溶液的配制方法

在槽中加人总体积3/4的去离水,启动空气搅拌机,将计算量的硫酸缓慢加入槽中,

按配方要求加入二元酸和多元醇,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加水至总体积,加一些脱脂的铝屑

或旧氧化液,使铝离子含量达到1g/L左右,即可使用。

4.各成分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1)硫酸。在一定的氧化时问内,氧化膜的厚度取决于氧化膜的溶解和生长速度的比率。

通常随硫酸浓度增加氧化膜溶解速度增大,反之亦然。氧化开始时氧化膜的成长速度浓溶液

比稀溶液快,但随氧化时间延长,浓溶液中膜的成长速度反而比稀溶液慢。

硫酸浓度偏高孔隙率增加,容易染色,一般防护一装饰氧化采用18%~20%的硫酸。

由于浓度高时膜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下降,带出损失多,故建筑铝型材阳极氧化采用

l5%左右下限浓度。加有镍盐的电解液,可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为保持膜层的高生长速度

和溶液的导电性,故采用较高的硫酸。

(2)铝离子。新配槽时,必须要有lg/L以上的铝离子存在才能获得均匀的氧化膜,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