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使用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就是学生自以为汉语是母语,不用下大
力气去学,对待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当成看故事,同时,教师在授课方
面的教学方法同新课改的要求也多少存有偏差,所以,初中语文教学
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应认真研究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
教学质量才会真正提升。

1.从理解文章的主题入手。每篇课文都有主题。文章的所有材料
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一篇课文中的
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对表现主题能起什么作用,课文是采用什么形
式来反映主题的,其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
主题就是描绘春景美好,催人奋发。根据这个个主题的内容,教学活
动过程能够这样安排:要学生细读课文时考虑:春景的美好表现在何
处?找出描写春天的主要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再考虑,
除了这些春景描写的段落之外,开头和结尾的几段在结构上有何用
处?通过讨论明确开头是总写春光,结尾引出对人的描写,并直接赞
美春天,启发人们深思。然后具体分析:文章各有什么特征?指导学
生抓住具体的字、词、句实行分析,领会春的含义。

2.从教材的特点入手。所说的教材特点,一是指文章不同的体裁
特点,二是指课文本身的写作特点。

(1)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法应不同。在教一般的记人叙事的文章
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什么人物,而所写的
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安排的,找出其中的规律。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
的记叙语言的特色,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或是语言描写。在教说明
文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重点(性质、用途或
者事物的原理),了解说明的条理性,了解说明方法的使用。

么是怎样出现的,论据有哪些,论证的方法怎么样。要懂得中心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中心论点提出之后,各个论据应回答是什么,或
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论证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式,或层
进式,或总分式。

(2)文章的写作特点不同,教法应该不同。我们在备课时,应先
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根据写作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故
乡》一文是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以对比反映人物的思
想变化,以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状况。所以,在教学时,我是这
样处理课文的: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第一个特点,以“我”的活动为
线索,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写出大意: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
么,有何感受,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是什么(写出层次大意),我离
故乡时的感受是什么。第二步,提示学生,肖像描写的对比是重点,
仔细了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各有什么不同特点?抓住这二
段肖像描写的内容反复朗读,体会闰土前后不同肖像的变化。再从文
中找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来领会变化的根
源。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
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首先教
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行激发和培养,能够渗透自学成长的个
人事例实行兴趣激励,也能够激发学生从写兴趣入手,多让学生带着
题目到“野外”素描、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使学生有所感,动其情,
自不过然地激发起语文学习兴趣。

2.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通过读、感悟、联想、认知、吸取文
章的精华。

3.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在理解文章过程中,应循着作
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个问题,不能孤立实行
字、词、句、段条块分割式阅读。

4.学会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时要独立
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展示讨论成果,
从而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真金”,进而使用到其它课文中去,把握学习
重点,

5.掌握对文章的赏析方法,提升鉴赏水平。在赏析文章时,要注
意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参考,多读多悟,
闭目想象,然后把自己心中的再造像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形成 “读、
悟、品”的学习方法。
总来说之,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只要持续地摸索、实践,熟
练地掌握教学方法,必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提
升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