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沉默论文
摘要:课堂沉默,作为影响英语课堂教与学的一大障碍,受到了广大学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普遍沉默这一严重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此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找出了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并从农村高中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确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在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打破课堂沉默,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堂沉默;农村高中;英语
1、问题提出
根据刘向前2005年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的阐述,课堂沉默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活。
笔者在做文献综述时发现:刘向前是我国率先提出对“课堂沉默”这一定义的研究学者,并受到了国内广大研究者的认可。
课堂教学活动无疑是一个师生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身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其交际形态划分出了对课堂沉默的两种理解。
广义的课堂沉默当然就既包括教师的沉默也包括学生的沉默;而狭义的课堂沉默则单指课堂互动和交往中的学生沉默现象。
本文将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作为研究的主体,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无声静默状态。
目前国内对课堂沉默的研究还并不周全,学者们零零散散地对课堂沉默的功能、类型进行探索研究。
在课堂沉默的功能方面,刘向前(2005)指出沉默的功能可以被划分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王玉
辉(1994)也认为教师的课堂沉默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以及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及管理方式。
那么如何划分课堂沉默类型呢?Levinson(1983)在其出版的《语用学》一书中,最先根据沉默在谈话双方交际中出现的位置划分为话轮内沉默、话轮间沉默以及话轮沉默。
李美峰(2010)提出了有意义沉默和无意义沉默、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其中有意义沉默与积极沉默涵盖的内容基本相同,而无意义沉默与消极沉默的内容大体一致。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云南省内一所县级农村高级中学同年级两个不同
的班级,采用了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研究形式进行调查。
2.2 具体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进行了4次课堂观察;共发放100份问卷,由任课老师随堂完成,因此问卷回收率为100%;在调查的最后分别对两个班级的任课老师和随机挑选的六名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
本次调查的班级为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男女比例相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结果与分析
笔者首先对两个班级分别做了两次课堂观察,直观地感受到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十分普遍。
随后使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对当前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目的是为了解
决三个问题:
①农村高中英语课程沉默的现状如何?
②造成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有哪些?
③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问卷共有15题,分别对从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的学习气氛、老师的提问风格和对课堂参与的态度这5个方面进行调查。
在分析问卷之前,笔者对三个研究问题分别做出了假设,调查的结果与之前的猜想一致。
3.1 课堂沉默成因分析
首先,有过半的学生反映自己在英语课上发言不多,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倾听。
其次,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班级氛围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沉默是金”,就算知道正确答案也不回答,以此来确保自己在课堂中处于绝对安全的位置。
第三,农村学生缺少自信,特别是学习外语和说外语。
因为生活中极少接触到真实的外语环境,因此学习英语完全就是为了应付考试。
所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缺乏兴趣,也不敢大胆地表达看法。
3.2 打破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有效对策
3.2.1 教师层面
学校任教老师应该通过岗位培训、观摩评课等方式方法,加深对
课堂沉默的了解和认识。
并在认识的基础上树立积极打破课堂沉默的教学意识,多多设计学生参与性强的课堂活动以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课堂评价制度,用发言加分等方式激励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2.2 学生层面
学生应该重视英语学习,意识到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应付现阶段的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一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工具。
作为当代的青年学生,要从现在开始就树立和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自卑。
在英语学习中不应抱有“沉默是金”的传统中国式思维,而应该坚信“自古寒门出状元”!只要自己认真努力了,英语学习就一定不再有障碍。
3.2.3 学校层面
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以及练习英语的良好条件。
农村高中基本鲜少有能力把外教请进课堂,那不妨每两周为同学们集体播放一部英语电影、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英语配音或者英语话剧比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英语练习和运用机会。
4、结语
课堂沉默,作为影响英语课堂教与学的一大障碍,受到了广大学者与研究者的关注。
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普遍沉默这一严重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此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找出了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并从农村高中的实际出发,提
出了确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在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打破课堂沉默,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Levinson, S.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 李美峰. 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探究[D].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0.
[3] 刘向前. 论课堂沉默[D].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05.
[4] 王玉辉.课堂教学中“沉默”的作用.宁夏教育,199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