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

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

I}缶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6月第24卷第6期J Clin Anes ! Iol, ne ! !: ! : 

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 

江海霞 刘进 

在成人麻醉中,吸人诱导没有静脉诱导应用广泛。七 

氟醚进入临床后,其血气分配系数低(0.67),对呼吸道无刺 

激作用,MAC值约为2 ,可同时吸人高浓度的氧气,适用 

于快速吸人诱导。因此本研究调查患者术前对吸人诱导或 

静脉诱导的倾向性,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诱导时的血流动 

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调查术后患者对麻醉 

诱导的满意度,为临床更好地选择麻醉诱导方法提供更多 

的参考。 

资料与方法 

般资料全麻患者15o例,年龄18~65岁,AsA I 

或Ⅱ级。凡严重气道反应性疾病、困难气道、神经系统疾病 

或长期服用镇静药、对所用药物过敏、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2O 者、文盲者均排除在外。术前通过问卷调查患者选择吸 

人诱导和静脉诱导的倾向性,然后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 麻醉诱导所有患者不给术前用药。诱导前补充术前 

禁食禁饮所丢失的液体量(复方乳酸钠0.7 ml·kg · 

h ),以6 L/min的1()(] 氧气面罩预氧5 min。七氟醚组: 

面罩置于患者面部,让其开始深呼吸,先将七氟醚浓度设为 

1%,让患者呼吸2次适应后,将浓度升至8 ,让患者继续 

自主深呼吸直至入睡。丙泊酚组:静注丙泊酚2 mg/kg,推 

注速度为4 ml/10s。两组均记录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 

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静脉给予芬太尼2 ̄g/kg、咪唑安定 

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七氟醚组浓度下调至 

1.5 ~3 ,待肌松监测示四个成串刺激消失后插管。 

观察指标及处理 观察HR、MAP、SpO ,诱导中的不 

良反应,包括体动、呛咳、呃逆、喉痉挛、静脉注射疼痛、分泌 

物增多。诱导时SBP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O 或低于8O 

mmHg时静注麻黄碱0.1~0.2 mg/kg,HR慢于6O次/分时 

静注阿托品0.()(]5~0.01 mg/kg。 术后访视患者对诱导的满意度采用VAs,并回忆影 

响满意度的事件,包括面罩通气不适、麻醉气体气味、静脉注 527 · 

临床经验. 

射疼痛和呛咳反应,询问患者如果下次手术是否还愿意选择 

同样的麻醉诱导方法。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z± )表示。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 

结 果 

术前调查中,32例患者(21 )倾向选择吸人诱导,21例 

患者(14 )倾向选择静脉诱导,97例患者(65 )选择两者 

皆可,希望麻醉医师为其决定。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和既往全麻史等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69.1± 

14.3)S和(56.1±17.0)S(P<0.05)。两组间诱导前HR、 

MAP和sp0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R在 

意识消失时和气管插管后1 rain增快(P%0.05)。两组患者 

MAP在气管插管前和气管插管后3 rain明显下降(P< 

0.05);丙泊酚组MAP在气管插管时较诱导前有所升高 

(P<0.05)(表2)。 

诱导中两组患者的SpO 均未低于96 。诱导中七氟 

醚组的静脉注射疼痛的发生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 

体动、呛咳、呃逆、喉痉挛、分泌物增多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表3)。 

术后患者对麻醉诱导的满意度VAs,七氟醚组为(9.6 

±0.9)分,丙泊酚组为(9.7±0.7)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术后七氟醚组有2例患者,丙泊酚组1例患者述面 

罩通气不适。66例(88 )七氟醚组的患者述麻醉气体有特 

殊气味,但可接受,且其中4例患者自觉气味芳香,仅1例患 

者难以接受;丙泊酚组亦有6例患者觉面罩有塑料味或闻及 

消毒水味。丙泊酚组仅3例患者术后能回忆诱导时发生了 

静脉注射痛。七氟醚组有1例患者,丙泊酚组2例患者术后 

回忆诱导时发生呛咳。97 的七氟醚组患者和98 的丙泊 

酚组患者均愿意再次选择同样的诱导方法。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x-t-s) 

作者单位: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江海霞);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528·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6月第24卷第6期J Clin Anesthesiol,June 2008,Vo1.24,N0.6 

表2 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的变化(j士s) 

组别 例数 体动 呛咳 呃逆 喉痉挛 静脉注射疼痛 分泌物增多 

注:与丙泊酚组比较, P<O.05 

讨 论 

临床麻醉中,在保证患者麻醉安全的前提下,越来越多 

的麻醉医师关注麻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而患者术前对麻 

醉实践的观点和倾向性会影响麻醉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选择吸人诱导的患者多于选择静脉诱 

导,即使已经知道七氟醚有特殊气味,但成年患者仍愿意选 

择吸入诱导,这与一项美国的研究基本一致_2]。同时,本研 

究中65 的患者选择两者皆可,这可能与我国目前的麻醉 

医疗现状有关,患者较少关注麻醉具体方式。 

由于实验设计不同,不同研究在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的 

诱导速度时结果不同_3“]。本研究中,七氟醚组睫毛反射消 

失时间长于丙泊酚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采用多次自主深 

呼吸法诱导,环路内未预充七氟醚,由于环路内气体的稀释, 

七氟醚的浓度逐渐升高,因而减慢了诱导速度。两组的差距 

虽然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值的差距为13 S,临床意义不大。 

既往研究已经证明采用七氟醚或丙泊酚诱导时,血流动 

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本研究再次证实了此点。在血流动 

力学变化方面,两组患者的HR和MAP在诱导时均发生了 

变化,但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临床安全范围 

内。同时,阿托品和麻黄碱的使用率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 

义。诱导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丙泊酚组有 

19例患者诱导时发生了静脉注射疼痛,但术后只有3例患 

者能回忆,这可能与咪唑安定的遗忘作用有关。 

术后访视时,不管患者术前选择如何,七氟醚组和丙泊 

酚组的患者都对实际接受的麻醉诱导表示满意,两组患者的 

诱导满意度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97 的七氟醚组 

患者和98 的丙泊酚组患者均愿意再次选择同样的诱导方 法。同时研究发现1例患者难以忍受七氟醚气味,追踪其个 

人史发现,其对气味敏感,有明确的晕车史。提示对此类患 

者不宜实施吸人诱导。本研究中七氟醚组的满意度和接受 

度与丙泊酚组相同,这与既往的研究有不同嘲,其原因可能 

是:(1)术前访视使患者对七氟醚的气味有了心理准备;(2) 

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多次自主深呼吸法诱导时,七氟醚的浓度 

逐渐升高,减少了刺激性;(3)诱导迅速,未发生严重不良反 

应。 

总之,七氟醚吸人诱导是一种患者能接受的麻醉诱导方 

法。复合使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时,七氟醚诱导速度虽略慢 

于丙泊酚,临床意义不大。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均安全有效,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满意度均很高。 

参考 文 献 

[1]Macario A,Weinger M,Carney S,et a1.Which clinical anaes— 

thesia outcomes are important to avoid?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s.Anesth Analg,1999,89:652—658. [23 Van den Berg AA,Chitty DA,Jones RD,et a1.Intravenous or inhaled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in adults?An audit of preoper— 

ative patient preferences.Anesth Analg,2005,100:1422— 1424. [33 Suzuki KS。Oohata M,Mori N,et a1.Multiple—deep-breath 

inhalation induction with 5 sevoflurane and 67 nitrous 

oxide:comparison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ropofo1.J Anesth,2002,16:97—101. [43祝稀,张宏,梁萍,等.七氟醚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超 

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23:291—293. 

(收稿日期:2007—0g一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