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唐河一高 李静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本文通过对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实践考察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对化学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做了深入分析,肯定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对于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不足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提出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借此来探讨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了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对于我们化学学科,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直观形象,克服抽象。
2、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
4、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5、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
6、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本人是一位化学教师,近年来积极研究和钻研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我认为在化学多媒体教学上存在下列误区: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霸权”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更多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几乎都“退居二线”成了被动的教和学。致使学生成了“看戏”者,教师成了“放戏”者,“演戏”的却成了多媒体设备及软件,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指挥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包办”现象。
现代教学中,传统媒体有粉笔、黑板、标本、模型、挂图等;电子媒体有幻灯、投影、等。但在实践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但替代了粉笔黑板,还替代了其它媒体的地位,“包办”几乎了所有的教学工作。多媒体替代了一切,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这种全盘“包办”必然带来问题,如: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投影屏幕完全替代了教师板书,学生学完一节课以后无法回忆起学了些什么,重难点是什么。
误区三: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实验”现象。
在化学课堂中,往往有许多实验,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堂中演示或者由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而在多媒体课堂中往往被实验视频所代替。这样学生对于实验的直观印象差,动手能力也减弱了,同时无法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误区四: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花样”现象。
实施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现象。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使自己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过分的依靠多媒体教学形式。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不能只当“解说员”和“播放”操作者,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二、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另外,好的手工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体现教师风格的作用,有无形感化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因此对于一些需要板书,需要对板书进行分析的知识点,不能仅由多媒体代替,比如烷烃的命名及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这两节课是纯理论性内容,而且需要学生和教师动手书写,最好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三、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最大的特点在其实践性。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摸拟实验来进行演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因为它可以模拟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例如摸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和真实的实验还是有差别的,它只能让学生在“看”中来学习,而真实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看”、“听”、“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学习。因此绝对不能将所有的实验都企图用多媒体来代替,若有条件完成的实验也采用多媒体模拟,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对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许多,但对学生的实验学习就会打折扣。所以,实验教学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四、辅助教学之媒体、应该越简单越好
现代教学中,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对于媒体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运用得好,会有很大的优势。如讲解甲苯的硝化反应时,在反应方程式出来的同时伴随着一声爆炸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住该反应可以制炸药三硝基甲苯这一知识点。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每节 45 分钟的课,选择的媒体太多太复杂,花时太长,那么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媒体的选择,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就好。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如有机化学中,运用甲烷、乙烯、苯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来说明其分子结构及单、双键的特点,分析其化学性质,既直观,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想象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它们的模型图片,学生还是无法想象出它们的结构,特别是无法想象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所以这还必须依赖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
五、应该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在讲甲烷的取代反应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取代反应,运用动画模拟,可以看到甲烷中的碳氢键断裂,氯气中的共价键断裂,氯原子代替了碳原子,形成了碳氯键。又如 :在做“ Cu-Zn 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应该合理应用投影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提高实验的可视性。
众所周知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因此,除前几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同学较难看到变化的现象。而如果用投影机能把一些现象放大,就可帮助学生观察。如讲“布朗运动”时,在大烧杯中盛 1-2cm 高的水,放入一点松树的花粉,利用投影观察,可以减少近距离观察时呼吸的干扰;而讲到“ H 2 的制取原理”时用培养皿盛稀硫酸和锌反应,利用投影观察其反应放出气泡的过程。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因为有的教学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多媒体表现,多媒体不是万能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包括传统媒体,优缺互补,交互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