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种类及格式
210mm*297
mm。
28
156mm
m
m
225mm
35mm 4mm
版心尺寸为 156mm*225 mm(不含页 码), 每页22行, 每行28个字。 行间距为3号字 的7/8个(约 4.85mm)。
4.85 mm
26 m m
35mm
7mm
(一)版头: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
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3.命令(令):
包括公布令、行 政令、嘉奖令等
(二)公报、公告、通告
文种 适用范围
发文机关
行文关系
公报 公布重要决定或者 会议公报:党的全国代表 公开发布
重大事项
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
联合公报:政党、国家
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 国家或省区市职能部门
公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 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 公开发布 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及被授权的部门
单一机关行文且加盖印章时
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约 空3-4行)编排发文机关 署名,署名下1行编排成 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 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以 成文日期为准居中排列。
1行内
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 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上边缘 距正文或附件说明末行1行之内, 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 章中心偏下位置。
1.份号 3.紧急程度
2.密级和保密期限 4.发文机关标志
6.签发人
5.发文字号
1.份号:公文印刷份数的顺序号。 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标注在版心左 上角第1行。
37mm 28mm
Word排版时用半角黑体字, 从000001编排起
返回
2.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 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 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注在第2行。 标注保密期限时,密级的两字之间无空格,密级和保密 期限之间用★隔开。
返回
4.发文机关标志 居中排列,上边缘距版心上边缘35mm。字体要庄重、 大气、美观,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体颜色为红色,字 号应不大于上级机关的发文机关标志。
35mm
推荐使用小标宋体
发文机关标志的位置不因份号、密级 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等要素的增减 而发生变化。
35mm
《条例》规定,发文机关标志可以使用发文机关 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
10.报告
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回复询问。 事后报告
返回
11.请示
请求指示、 请求批准。 事前请示
返回
12.批复
答复请示。 针对请示批复
(六)议案
文种 适用范围
议案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 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 审议事项
发文机关
行文关系
各级人民政府 平行文
13.议案
《条例》与原《条例》、《办法》公文格式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 介质 要素名称
要素增减
《条例》
A4纸型, 每页22行*28字 密级和保密期限
发文机关标志 印发机关和印发 日期 附注 共18个 无 份号 发文机关署名 附件说明 页码
原《条例》
16开纸型, 每页20行*25字 密级 版头 印刷版记
印发传达范围 共17个 主题词 份号 发文机关署名 无 无
《条例》规定,发文机关标志也可以使用发文机 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原《条例》规定,发文机关标志可以用发文机关 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括号标明文种的形式,《条 例》取消了这种发文机关标志。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 合发文机关名称。 如有“文件”二字,则相对于发文机关 名称上下居中排布,字体与发文机关名 称相同。
➢ 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这5个文种都可以用来发布或部署需 要周知的事项。
公报、公告和通告属公布性文种,面向 社会公开发布,但发布层次和发布范围不 同;通知和通报则属机关内部行文,但发 布内容和要求不同。
公报发布层次最高,只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 会及其中央委员会、政党或国家、国家及省区 市职能部门发布。
可使用菱形。
不可使用矩形。
不可使用沙漏形。
返回
8.主送机关:
公文的主要受 理机关。使用 机关全称、规 范化简称或同 类型机关统称。 用3号仿宋体, 居左顶格编排 于标题下空1行, 回行时仍顶格, 最后1个机关名 称后加全角冒 号。
多个主送机关时,同级同类机关之间用顿号,同级不同类机关 之间用逗号。
如密级不标注保密期限,则按照《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 规定》执行,即按照绝密级30年、机密级20年、秘密级 10年认定。 不标注保密期限时,密级的两字之间应空1字。
3.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 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分别标注“特急”“加 急”,电报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 急”“平急”。 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注版心左上角。
单一机关行文且不加盖印章时
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1行编排发文机关署名, 在发文机关署名下1行编排成文日期。
发文机关署名过短时, 3个字时每字中间空2字, 4个字时每字中间空1字 。
发文机关署名长于成文日期时, 右空2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 字右移2字。
发文机关署名短于成文日期时,右 空2字编排成文日期, 发文机关署名首字比成文日期首字 左移2字。
8.主送机关
7.标题
10.附件说明
11.发文机关署名
14.附注
9.正文
13.印章
12.成文日期
15.附件
7.标题:
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用2号小标宋体,编排于红 色分隔线下空2行,分1行或多行居中排列。
2行
多行排列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 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 可使用梯形。
可使用倒梯形。
返回
9.正文:
公文的主体,用来表 述公文的内容。用3 号仿宋体,编排于主 送机关名称下1行, 每个自然段左空2字, 回行顶格。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 文。 自然段之间不空行。
一级标题用黑体
二级标题用楷体 三级标题用仿宋体
二级标题不 应用仿宋体 加粗
正文不应用仿 宋体加粗
市委公文中的印发转 发类通知,通知正文 用3号楷体
两个签发人 姓名中间空 1字
2行
签发人姓名 为2个字时
中间空1字
4mm
上行文 的发文 字号居 左空1字。
6.签发人:
上行文应标注 签发人姓名。 居右空1字, “签发人”用 3号仿宋体, 签发人姓名用 3号楷体。
(二)主体: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
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 附件
11.发文机关署名: 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 化简称。用3号仿宋体。
12.成文日期:
署会议通过或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在发文机关署名下1行,用3号仿宋体,数 字统一为阿拉伯数字,写全年、月、日。
批转、转发类公文发文 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编 排在批转、转发通知的 末行下方,而不在批转、 转发公文的末行下方。
公文种类及格式
2020/4/5
公文种类
➢ 15个主要文种的具体应用 ➢ 几种常用文种的区别 ➢ 如何正确选用文种
共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 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 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1.决议:
以会议名义 发布
返回
2.决定:
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 策和部署
返回
4mm
发文字号下方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156mm)的红色分隔线。
行政机关不加★ 。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 关的发文字号。
4mm
联合行文时,签发人姓名按发文机 关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 次均匀排列,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 个签发人姓名对齐,一般每行排列2 个姓名,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与发 文字号处于同一行,下边缘距下方 的红色分隔线4mm。
原《办法》
A4纸型, 每页22行*28字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发文机关标识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附注 共17个 主题词 无 无 附件说明 无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 纸型:自2012年7月1日起,公文统一为A4纸 型,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
➢ 版头: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行文关系
意见
对重要问题 各级党政机关 下行文:提出见解和处
提出见解和
理办法;
处理办法
上行文:就有关工作事 项提出建议;
平行文:就知、通报
文种 适用范围
通知 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 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 行的事项; 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 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 情况
报告是事后行文,属于陈述性公文,不需 要上级机关答复,目的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 工作、反映情况或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如何正确选用文种
➢ 一看行文方向。 ➢ 二看行文目的。 ➢ 三看公文内容。
公文格式
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 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 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 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页码等组成。
可以用来发布15个主 要文种以外的其他文 种,也可以用来发布 “意见”等主要文种
返回
(五)报告、请示、批复
文种 适用范围
发文机关
行文关系
报告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各级党政机关 上行文,
反映情况;
不要求上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级答复
请示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 各级党政机关 上行文,
批准
上级应予
答复
批复 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各级党政机关 下行文
印发转发的文件正文 用3号仿宋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