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也随之
快速蔓延且日益猖獗,已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鉴于此,
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了我国现行网络犯
罪的刑法规制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网络犯罪刑法
规制的具体建议,以达到推动计算机网络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完善
一、前言
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就犹如人们不可或缺的
日常用品一样伴随在人们身边。然而各种网络犯罪活动又会损害到
人们的隐私以及财产等各方面的权利,使得人们对网络的恐慌感油
然而生。因此,社会上的各种网络犯罪问题也就逐渐成为了人们所
关注的焦点。
网络犯罪,是指以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即侵害目标或者以网络作
为犯罪工具即利用网络而实施的严重危害网络安全或网络正常秩
序的犯罪行为。以上网络犯罪的定义是类似于青少年犯罪、暴力犯
罪等的定义,是网络犯罪在犯罪学上的界定。而严格意义上的刑法
学所说的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解码、加密、编程等技术或
产品加密技术、工具、软件指令以及法律上的漏洞;或利用他们在
网络上的特殊地位;或利用其他方法,在网络上实施的严重危害社
会的违法犯罪行为[1]。
当前,网上盗窃、赌博、诈骗、攻击网站、传播色情、传播电
脑病毒、剽窃机密、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等网络犯罪活动
日益突现,严重威胁到了网络的安全。然而,相对于道德约束或者
技术防范等预防对策而言,刑法规制对网络犯罪有着更为强大的预
防、惩治作用,所以,刑法是制止网络犯罪一个重要手段。但由于
目前我国的刑法并未制定出详细的条文对形式多种多样的网络犯
罪进行规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揭露了我国刑法对于立法方面的滞
后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所存在的缺陷,提
出完善我国现行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具体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计
算机网络的发展。
二、我国现行的网络犯罪刑法规制
当前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主要包括有:
(1)1997年刑法、全国人大发布的《刑法修正案七》和《关于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以及第二百八十六条,增设了非
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即非法侵入国家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
系统的犯罪行为)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包括“故意破坏计算机
信息系统功能,故意制作、传播破坏性程序,故意破坏计算机信息
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三种类型的犯罪行为)。
(3)《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
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
关规定定罪处罚”。
(4)2000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的《关于维护互联网
安全的决定》,列出了21种关于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行为。
(5)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设定了两个网络犯罪的新罪名,包
括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2]。
三、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不足之处
网络犯罪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刑法对它的规制无法取到
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使得网络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充分体现
了刑法在网络犯罪立法上的滞后性与缺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一)网络犯罪的客体不够全面
我国现行的刑法关于网络犯罪所侵犯到的客体并不明确。因为
网络犯罪行为各种各样,某一具体行为侵犯到的确切客体需视当时
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若要对网络犯罪行为制订一个准确的界定
存在着很多的难度。然而我国刑法并未将网络资源价值及虚拟财产
等纳为网络犯罪行为所侵犯到的客体,这就显然表明了网络犯罪的
客体是不够全面的。
(二)网络犯罪行为的立法存在漏洞
《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立的“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非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三
个罪名并未对其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之间,使其存在有交叉之处。
除此之外,刑法并未将国家机密、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纳入
到新设定的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
的保护对象中,然而这些“非法侵入、非法控制与非法获取”的行
为,都需要法律更为全面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刑法在规制网络犯
罪行为的刑罚种类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缺漏,且并未对单位网络犯
罪、网络过失罪等有关网络犯罪的罪名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明显
的体现出了刑法在网络犯罪的立法上存在着漏洞。
四、完善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
根据我国目前刑法在对网络犯罪的规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
足之处,主要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完善建议:
(一)扩大刑法对网络犯罪的保护对象
参照《网络犯罪公约》的相关规定,增设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
并通过刑法对利用网络非法获取其他用户个人信息或者非法截取
网络传送的资料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规制。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
系统罪的犯罪对象的范围加以扩大,并且将涉及非法侵入重大公共
利益的医疗、国计民生、金融、能源等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犯罪行
为纳入到的刑法的保护中。
(二)增设单位为网络犯罪的主体
按照刑法第三十条的有关规定,以法律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为
限。对于单位所实施的网络犯罪,在我国现行的刑法并未将单位所
实施的网络犯罪行为明确地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前提下,仅会对直接
主管人员、直接实施者以及参与者等以个人犯罪的形式来追究其法
律责任,这也相当于放纵了单位实施网络犯罪[3]。因此,在刑法
的立法上增设单位为网络犯罪的主体己迫在眉睫。
(三)增设刑法上的网络过失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百八十六条所规定的网络犯罪
行为从主观方面上来看均为故意的,而在实际上,由于个人的过失
行为,比如滥用网络而造成重大危害的情况并非不存在,但是却无
法对这些破坏网络信息系统的过失行为进行处罚。在合法使用计算
机网络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过失行为而对网络信息系统造成了破
坏,也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应当更注重网络过失犯罪行为所导致
的后果的严重危害性,而并非其主观恶性。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增
设刑法上网络过失罪。
(四)增加网络犯罪的刑罚种类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的处罚较为简单,起不到有效制止
这类犯罪行为的作用。由于许多网络犯罪的犯罪分子为了牟取经济
利益而对他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其处以罚金等财产刑是理
所当然的。此外,依据网络犯罪的犯罪分子对其犯罪手段的迷恋性,
对他们判处相应的资格刑(如长期或者短期剥夺他们从事此类与计
算机网络有关的职业或活动的资格)是遏制网络犯罪行为最为有效
的方法之一。所以,世界各国关于网络犯罪的立法不仅规定了对网
络犯罪分子处以自由刑,同时,还对其辅处以资格刑及罚金刑[4]。
而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八十五、第二百八十六条关于对网络犯罪行
为的处罚不仅未规定有罚金刑,也未规定有资格刑,这便是刑法对
网络犯罪规制的一大缺陷。
五、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是一项任重道远而且意义
重大的工程。因此,我们应不断深化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不
断完善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立法体系,合理加强刑罚对各种网络犯
罪活动的威慑力,才能更有力的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才能更
有效的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
全,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修改并完善关于网络犯罪的
刑事法律的步伐,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谯 冉. 试论我国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j]. 网络安全技术
与应用, 2012, (04): 78-80.
[2] 李 伟. 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d]. 河南: 郑州大学,
2006: 37-42.
[3] 袁周斌.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论[n].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11 (6): 47-51.
[4] 谢叶强. 论网络犯罪及其刑法防控[d]. 福建: 厦门大学,
2007: 16-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