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园地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10年第10
期
晓星、日本旭化成等相比,在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差
别化和功能化水平等技术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因
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影响我国氨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
一个重要因素。应加强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争取
由生产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我国氨纶目前大部分为通用品种,具有高性能、
多功能、多用途的差别化氨纶品种太少。我国目前氨
纶差别化率低于30%,而技术发达国家氨纶差别化
率高于50%。未来我国应积极开发高吸放湿氨纶、高
定型氨纶、抗菌型氨纶以及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氨
纶,积极开发高档化、时尚化、个性化氨纶织物。
干法氨纶涉及的上游原料主要有:纯MDI、
PT-
MEG
、胺类扩链剂、助剂、溶剂、油剂等,这些原料价
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我国氨纶产业未来市场的稳定
性,其中影响较大的原料是纯MDI和PTMEG。
纯MDI占氨纶用量的20%~30%。国内MDI产
能2010年将达到100万吨/年,2010年我国氨纶产
量若达到35万吨,则需纯MDI10万吨,正常情况
下,纯MDI原料不会引起氨纶市场大波动。
PTMEG占氨纶用量的70%~80%
。目前国内
PTMEG产量中90%
用于氨纶,近年来由于国内氨
纶产能急增,引发PTMEG价格一路升高。若
2010
年氨纶产能达到35万吨/年,每年需PTMEG26万
吨。按目前国内PTMEG产能来看,缺口较大。国内
氨纶用PTMEG不少来自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因
此未来PTMEG价格继续攀高的可能性很大,
PT-
MEG
原料可能是影响我国氨纶产业未来市场稳定
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氨纶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
头,并拉动全球氨纶产业快速增长,全球氨纶制造中
心已向中国转移。利用好影响我国氨纶业发展各因
素的积极作用,并尽快改进不足、强化优势,我国氨
纶业有望实现长期的持续稳定发展。
2.3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制度取
消,未来几年出口欧美市场将会带来新的机遇。中、
日、美、欧纺织品产品四方会议达成了建立纺织产业
部门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无疑将给我国氨纶纺织
品服装出口欧美日带来新的机遇。
目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的
氨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较小。而这些国家棉纺
业、涤纶、腈纶等化纤也有较好基础,是氨纶产品的
潜在市场。此外,东欧、俄罗斯、南美、非洲等国家和
地区的氨纶市场潜力也很大。
2.4
积极开发高性能、差别化和功能化高档氨纶纤
维
国际知名氨纶企业已开发成诸多高档氨纶纤
维:高舒适功能氨纶纤维,其特点是织物穿着不会有
紧窄感觉;高抗氯功能氨纶纤维;耐高温功能氨纶纤
维;耐低温功能氨纶纤维,适用于羊毛、尼龙或色织
布怕高温变色或漂白变黄等布类;吸湿及透湿功能
氨纶纤维;高耐磨功能氨纶纤维等。
国内企业要积极开发高档氨纶纤维,如用于制
造对环境有感知和反应功能的智能氨纶纤维、含氨
纶防弹衣、导电氨纶纤维、防幅射氨纶、纳米氨纶纤
维、超细旦氨纶纤维、蓄光氨纶纤维、生物降解氨纶
纤维、纳米抗紫外光氨纶纤维、可回收氨纶纤维等产
品。
此外,熔纺氨纶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此,尽快实现熔纺氨纶切片国产化、规模化,以满
足国内熔纺氨纶企业的迫切需求。(章)
全球芳纶市场需求量巨大
目前世界芳纶的生产能力约8.2万吨/年(其
中,对位芳纶5.5万吨/年、间位芳纶2.3万吨/年),
生产主要掌控在美国杜邦手中。2007年全球芳纶总
消费量约为8万吨。芳纶产品用于防弹衣、头盔等约
占7%~8%,航空航天材料、体育用材料约占40%,轮
胎骨架材料、传送带材料等约占20%,高强绳索等约
占13%。而作为增强材料,芳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
用。预测,到2015年全球对位芳纶需求量约为13万
吨,2020年需求量约为20万吨。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启动芳纶的研制工
作,目前多家单位正在实现对位芳纶产业化,
2008
年生产能力已超过5000吨/年,预计2012年超过万
吨,将达到11200吨/年。有关报道认为,我国芳纶已
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企业建设热情高涨。
估计目前国内年用量在4000吨以上,以进口产
品为主。补强材料是芳纶的主要用途,第二大用途为
防弹材料等,约占5%。预计至2015年前后,我国芳
纶Ⅱ潜在需求量有可能超过1万吨。总而言之,芳纶
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量,将潜在市场变为实际
需求的关键是价格,只要价格有竞争性,应用量将有
望超过预测。
预计建设年产0.5万吨芳纶Ⅱ生产装置需总投
资约117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估算为104000万
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90000万元,年利税
42--
2010年第10
期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化纤园地
上海新建年产26万吨丙烯腈装置
该项目位于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预
留空地(上海化工区A1、A2、A3、B1地块),由上海
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利用上海赛
科上游装置的产品丙烯和氨新建26万吨/年丙烯腈
装置、0.78万吨/年乙腈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
设施及外围辅助设施。丙烯腈生产采用丙烯氨氧化
法技术。
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周期2010至
2013
年。
我国高端芳纶纤维实现产业化
四川辉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商品名
为芙丝特的杂环类芳纶Ⅲ(第三代芳纶)纤维、高性
能含氟芳纶纤维工业化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结果显示,综合性能全面超过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芳纶纤维。辉腾公司生产的芙丝特超级芳纶纤维比强度是钢的12~15倍,比模量为钢或玻璃纤维的3~5倍,韧性是钢的3倍,而重量仅为钢的1/5左右,工作温度可超过450℃。航天飞机应用该材料每减重1千克即可节约100万美元发射成本,并续航150~200千米。用该产品替换战斗飞行器使用的传统金属材料,可使其结构载荷增强、滑跑距离缩短、起飞重量增大、作战半径扩大,机动性等提高40%~70%。芳纶Ⅲ纤维和高性能含氟芳纶纤维又被称为超级纤维,是目前国际纺织化纤工业中最高端的特种合成纤维品种之一,也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材料,可制作火箭发动机壳体、坦克装甲、避弹衣、避弹头盔、光纤等复合增强材料,其性能远远胜过芳纶Ⅱ(第二代芳纶)。目前,辉腾公司正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规划扩建300吨级芙丝特芳纶纤维工业化生产线,以满足国内尖端领域急需。41467万元,年利润31277万元,投资利税率35.4%,投资利润率26.7%。纳米纤维应用潜力巨大据BCC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纳米纤维市场将快速增长,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3%,市场销售收入将从2010年的1.02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4.43亿美元。纳米纤维应用的最大终端市场———机械化工产品市场对纳米纤维的需求将从2010年的7430万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3.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4%;而第二大终端市场能源产品市场对纳米纤维的需求将从2010年的1670万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7580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3%;第三大终端市场电子应用市场对纳米纤维的需求将从2010年的640万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4150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3%;其他应用领域对纳米纤维的需求将从2010年的410万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1110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纳米纤维是一种外径小于1000纳米,宽高比大于50的圆柱型结构。当前全球范围内已成功开发出了一些类型的纳米纤维,包括聚合物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和复合纤维等。一种可发出和检测声波的纤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副教授尤
尔·芬克及其合作者在最近一期的《自然·材料》杂志
上,宣布了一种可检测并产生声音的纤维。这种纤维
的应用包括:可制成用作麦克风的衣服,能捕捉语音
或监测身体机能;或是制成一种可测量毛细血管中
血液流量或脑部压力的细微单丝。
普通的光学纤维是用“预制品”制成的,预制品
是一种可加热、抽丝并冷却的大圆柱形单一材料。与
之相比,芬克实验室开发出的纤维,则是将几种不同
的材料进行精心的几何学安排,使其得以在加热和
拉伸工艺中能保持完好无损。新型声学纤维的核心
是一种在麦克风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这种塑料中的
氟含量使研究人员能确保其分子处于不平衡状态,
即氟原子和氢原子各据一边,即使在加热和拉伸过
程中亦是如此。这种分子的不对称使塑料具有了“压
电性”,这意味着一个电场应用其上时,其就会改变
形状。研究人员希望最终能将这些实验纤维的性能
综合在一根单一纤维中。例如,强烈振动可改变反射
光纤的光学特性,从而使纤维织物可进行光学通信。
除了可穿戴式麦克风和生物传感器,该纤维的应用
还包括可监测海洋中水流量的网以及高分辨率的大
面积声呐成像系统,利用这种声学纤维织成的织物
相当于数百万个微小的声学传感器。研究人员表示,
利用同样的机制,压电元件反过来也可将电力转化
为运动。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