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第一章媒介融合概说第一节、关于媒介一、媒介的定义1.德国传播学家普罗斯把媒介划分为:第一媒介(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没有器具,包括手势、体态、舞蹈、戏剧等)第二媒介(发送者必须借助器具才能进行内容的制作和生产,接收者必须能够识别媒介符号的意义,包括烟信号、界碑、旗帜信号、书写和打印的文本等)第三媒介(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借助器具,如电影、广播、电视)这种对媒介的划分方式标明了媒介传播的技术化。

2.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每一个媒介的内容是另一媒介。

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括着文字、音频、图等,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3.戴维·桑德曼在1991年指出:“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口语单词、印刷单词等。

但是,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的甚至包括讯息;当我们说‘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位置工作的人们的行为。

”●综上,从广义来讲,媒介就是一种承载信息的中间载体,在信息交换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中介传输作用。

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媒介。

●从狭义上说,媒介作为传播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有两层基本含含义:一是指具有承载信息传播功能的物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二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如电台、电视台、报社等。

二、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一)实体:如龟甲、石头、青铜器、纸张等(二)符号:如文字、图形等(三)信息:任何有序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

三、传播媒介的特点(一)实体性(二)中介性;(三)承载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通过实体的承载才能实现。

(四)真实性:作为中介不能对原始信息进行更改,或者无中生有。

(五)放大性:使信息的传播和交换由点对点发展到点对面。

四、“媒介”与“媒体”媒介:在没有特别说明是既可指语言、文字、印刷、声音、影像内容信息,也可指承载这些信息的技术和物质。

媒体:指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等载体及其发行机构。

可见,媒体实际上是媒介在传播学领域中的具体解释,也就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定义媒介。

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传统媒体相对于近年来星期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信息,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种。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强的优越性。

1.报刊媒介的特点优势:便易性;获取的便易性、阅读的便易性;保存性;信息量大;获取成本低劣势:时效性差;信息表现形式单一(文字、图片);对受众的文化要求高2.广播媒介的特点优势:传递迅速、时效性强;受众覆盖范围广;具有伴随性,是唯一的非视觉媒体;运用声音和音响,真实感、现场感强;制作和接收成本相对较低劣势:内容保留性较差;传播手段单一3.电视媒介的特点优势: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劣势:时效性强,不易保存;制作、接收成本高,受环境影响大(二)新媒体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主要是基于移动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紧密结合的产物。

2.新媒体的特点(1)个性化(2)交互性(3)即时性(4)海量性(5)多媒体化(6)易于检索(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1.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1)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交互性差,传播方向单一(3)缺乏中心节点(媒体具有无可替代的中心地位)(4)单向流动,缺乏反馈(5)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2.新媒体带来的变化(1)信息发出者的变化新媒体中的传播者主要是网络运营商、信息服务商(SP)和内容提供商(CP)、信息终端用户三类。

(2)信息接收者的变化受众潜在的数量大;受众身份多样;受众自由度高(3)信息载体的变化第一,技术更高传统媒体依托印刷技术、声音视频合成技术;新媒体以网络、手机为主要传播渠道,既包括传统的有线网络,也包括新兴的无线网络,信息载体多样。

第二,边界开放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范围几乎没有边界,受地域限制。

新媒体的开放性带来两个问题:其一,加剧了媒介间的竞争;其二,开放性产生叠加效应。

第三,容量无限第四,形式丰富多媒体化、超链接化第五,存取方便(4)信息形态的变化第一,信息多元化第二,信息可信度第三,信息个性化第四,信息界面多样化报纸有版面规律,广播电视以时间流分配信息,新媒体主要用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其内容组织是网状的,没有平面布局的概念,也可轻松实现24小时在线,时间概念几乎不存在。

第五,信息形式趋向短平快新媒体文稿关注的是“速度要快,文章要短”。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讲求直截了当,突出重点。

(5)信息反馈的变化第一,实时性强;第二,交互性强(6)信息运营的变化第一,进入门槛低传统媒体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既有资金要求,又有政策要求。

新媒体的商业化门槛相对较低,其巨大的包容性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份子。

第二,促进市场竞争传统媒体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是国家垄断性的,垄断带有保护性。

而新媒体是没有垄断保护的,它一产生,就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第三,较高的维护成本新媒体对技术要求高,信息更新快,为了维持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其维护成本较高。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上信息传送的周期性,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动态成本却是较低的。

第四,管理机制更新传统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机制和结构,形成了编辑至上、轻视市场的特点。

而新媒体的管理机制还比较模糊。

一般来说,新媒体更注重商业价值、因此新媒体的管理者往往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

又由于新媒体较为倚重高新技术,所以对技术的重视也强于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比重较高,而传统媒体中的技术人员主要从事辅助工作,在媒体管理中较少有发言权。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竞合关系将长期存在。

(1)新媒体很多时候还要依赖传统媒体提供内容,反之亦然。

(2)传统媒体往往也需要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

如超女、《非诚勿扰》栏目在网络上的宣传炒作,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吸引受众。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为监督、批评、研讨的平台。

第二节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一、关于媒介融合的早期认识(一)尼葛洛庞蒂对媒介融合的认识“媒介融合”一词首先由他提出。

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

其以预言的形式提出了融合的方向,对人们开始以融合的角度来关注传播形态的发展起到了先驱作用。

(二)托马斯·鲍德温等人对媒介融合的认识2000年,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等三位学者在其合著的《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中提出:以前电信业、有线电视业、广播业和计算机业各自为政,现在在宽带技术的政策的指引下汇流到一起,产生的“整合宽带系统”。

因此,媒介融合有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并将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

(三)凯文·曼尼对媒介融合的认识美国学者凯文·曼尼在其1996年著的《大媒体》中提出“大媒体”(mega-media)的概念。

其描述传媒业将不分领域全面竞争,且传统大众传媒业、电信业、信息(网络)业都将统合到“大媒体业”这种新产业之下。

他语言,大媒体业不仅会呈爆炸性成长,也会造成向内“崩陷”的效果,即所有的企业都会投入同一个市场,不是与他人结盟,就是要和过去从未竞争过的对象竞争。

其理论明晰了媒介融合的三个行为个体:大众传播业、电信业、信息网络业。

以上这三种认识理论的共同特点就是充分强调了技术的作用。

第一种理论是起源,主要讨论了媒介融合是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第二种理论主要探讨媒介融合的发展要靠政策和技术,并具体阐述融合要素的各自特点;第三中理论主要讨论媒介融合的最终结果,并提出了一种融合后的新产业。

二、媒介融合的定义(一)媒介融合的几种定义1.普尔关于媒介融合的定义“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先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伊契尔·索勒·普尔在其所著的《自由的科技》中提出。

他认为,过去不同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一个媒体提供;过去一种媒体所提供的服务,如今可由不同的媒体提供。

这种定义是基于多功能、数字化产业融合的视角来阐述媒介融合现象,本义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理解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

2.Andrew Nachison关于媒介融合的定义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这种定义是基于多媒介经营方式的角度来研究。

其强调的是:“媒介融合”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

(二)对媒介融合的不同理解1.从传媒技术范畴理解媒介融合比如我们常讲的“三网融合”,媒介融合依托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互联网技术。

2.从传媒产业范畴理解媒介融合既有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也有传统媒体与电信产业、互联网产业、物质生产产业的融合。

3.从传媒产业链范畴理解媒介融合(1)横向融合同类型的传媒企业或非传媒企业之间的融合。

由于处于供应链的相同阶段,比如同处于内容制作环节、包装环节、传输环节、操作环节或终端环节,企业为了扩大共同的市场份额、合理利用资料,就会发生横向融合。

(2)纵向融合纵向融合指在传媒产业内部资产也的重组过程中,传媒上游企业(如内容制作企业)和下游企业(如渠道传播企业)之间的融合,纵向联盟的经营业务上至媒体产品的创造,包括:新闻、视听节目、书籍等,下至各种形式的产品分销和零售。

(3)交叉融合交叉融合指不同类型的传媒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融合。

在媒体和相关产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混合扩张的可能性。

这种战略的一大优点是有助于分散风险。

4.从传媒生产形态范畴理解媒介融合媒介融合导致传媒产业在内容生产形式、传播形式、产业范围、市场占有等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主要包括信息产品形态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业务范围的融合等。

(三)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狭义: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

广义:范围更广,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