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关键词】药学服务;药师;困境;对策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含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品使用有关的服务[1]。
具体要求药师从‚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注重关心或关怀(care),关心患者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医院药师的职能和药学技术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
一直受传统的‚重医轻药‛思想的影响,我国以药品供应为重心和中心,忽视了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局限了药师的视野,羁绊了自身的发展,从而导致药学服务开展多年后仍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纵观我国目前的药学服务万象:药师坐在窗口按照医生开的药单抓药、配药、发药,简单地交待药物的用法用量简单的工作模式,仅有5%~10%的药师从事与临床药学有关的药学服务,其专业地位不被重视。
同时,由于传统药学工作模式将药师定位于发药、供应等商业行为,淡化了药师工作的的技术内涵,使其专业分科不细,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诊疗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缺乏,导致药师对指导临床用药的不适应。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医疗机构的药师距离临床越来越远,甚至有些医院把药学服务等同了一般的服务行业,忽视了药物这种特殊商品所具有的生命关联、高质量、公共福利和高度专业等特性,和药品的专属性、时限性、依从性和相对不可预知性。
作为药师和其进行的工作缺乏了直接面对患者的、真正的和专业的药学服务。
导致药学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减弱,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下降。
目前,我国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也可略见一斑。
略加总结,本人认为,目前药学服务的困境只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第一、药学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一般为4年制(药理5年制),课程主要以化学为主,培养方向也是实验室药学研究,如药品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处方筛选、制剂工艺等,没有与临床用药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对药物体内、外处臵的影响等。
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实践是目前药学人才培养的遗憾,药师等专业人才上岗后不注重再学习再教育,思想停留在只要配合好‚医师‛抓好药、配好药就完成任务的旧思想上,没有做到‚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
药学服务的重点是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人文修养和娴熟交流技巧等高综合素质的药学工作者。
第二、药师没有抓住‚服务‛二字转变过来。
一来,服务质量和内容没有转变。
药学服务建设,并不是一项任务,在各个窗口配药师、组织学习、完成规定的硬件就算完事。
药学服务最为一项长久的医疗服务,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患者的需求转变而转变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
开展药学服务时间也不少了,但是‚临床药学‛的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注重的是临床科室,强调的是经济效益,将药学科室视为辅助性科室,极少将临床药学上升到提高医疗质量的高度来认识。
药师参与临床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建立强大的医、药、患三者关系。
第三、硬件跟不上。
药学服务的诸多内容要求一定的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如各类疾病简易检查设备,资料收集、整理的办公设备支持。
这些设备在大医院大
药房普及不难,但是在三级以下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乡县社区购臵和普遍使用就有很大的难度。
在社区站就诊的患者,主要以慢性病为主,高血压居首位,其次是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骨关节病。
也就是说,以老人多见,因为留守在家的一般是老人,行动也不方便,就近在社区医治,很是正常。
老人检查和用药的指导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偏远、贫困社区目前连简单的高压日常检测器都无法配备,整体的药学服务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
正值网络时代,依托网络信息化,加强药房的现代化管理也任重道远。
第四、相关的法规不健全。
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规不完善体现在:GPP的强制力度不够、缺乏开展有关药学服务项目的指南、药店网络药学服务有待规范、药店提供药学服务在诸多法规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药学服务的补偿机制不健全、有关药学服务的规定内容过于狭窄。
另外,我国的《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对药师、医师的职权范围、责任分工都有明确的规定,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无权更改处方,而临床药学的实施却向其发出了挑战。
针对以上的困境,谈一谈个人的对策
(1)转变服务观念。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药学服务模式。
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医疗机构药师向临床药师转型,要求药师职责从以供应、调配、制剂为主向患者以提供药学监护、关注药物治疗为主转变。
如何在现实中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学知识,实现和医师及患者对话,将是临床药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药师深入临床是临床药学的基本工作,要求药师增加与用药对象的接触,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实行药师与患者、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协作;要求药师强调社会效益,参与用药决策,提供药品有关信息和用药知识。
只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药服务,药师才能受到患者的欢迎,才有利于确立医疗机构药学的学科地位。
(2)加强医疗机构药学队伍建设。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对各级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及临床药师的学历和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同时提出:‚按国家管理规定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这就保证了医疗机构药学队伍的基本素质。
药师应注重临床知识的学习,缩小与医师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工作中,药剂部门也要创造条件,让药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患者服务。
(3)加强我国高等院校的药学专业教育。
药学服务的重点是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人文修养和娴熟交流技巧等高综合素质的药学工作者。
因此,应加强高校药学专业教育,与时俱进地设臵教学内容。
(4)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指导合理用药,加强合理用药宣传的力度。
临床药师必须要深入临床第一线,参与查房、会诊、抢救、病案讨论等,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选择治疗药物,指导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药剂科应顺应全球信息化浪潮,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信息化药房‛。
药学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颖实用的药学信息[5],如药学科研、药学教育、药品生产信息、新药研究信息,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学术动态等;药师可在网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包括药物咨询、合理用药、治疗药物监测
(5)医疗机构药学工作人员的作用应重新定位。
现有的医疗机构药学工作模式仍是被动的、简单的、以提供药品为主要任务的非临床工作。
为了适应新时期药学的发展,药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医疗机构药学在现代化医疗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也可为现代化医疗机构创造出
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现代医疗机构的结构调整和医疗质量的提高[7]、不良反应收集等各种形式。
小结:正如河北省中医院药剂科科长所言:‚虽然国内临床药学工作如药学监护等已逐步开展起来,但仍有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
‛长久形成的‚重医轻药‛习惯,没有让药学服务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人才的缺乏制约其改革和发展,药师根据现代药学服务要求主动充实相关知识学习。
此外,也需要国家、医院对硬件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