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及启示讲课稿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及启示讲课稿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
内容及启示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经验与教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一种表现
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上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统一委任各郡县负责人,这些人就是官吏
的最初模型。官吏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形象
及君主意志,因此吏治思想的衍变也可以看做是治吏的进
程。

一、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内容
(一)隋文帝的吏治思想
1.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举才。下令废除九品中正制,
实行州县荐举人才的制度。开皇七年,规定每州每年要选
举贡士三人,选举标准是文章华美。开皇十八年,规定
“京官五品以上,总督、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
科举人”。二科的设立,开创了科举选官的先河。炀帝上
台后,“始建进士科”。

2.惩贪奖良。 经常派人侦查百官行动,发现问题,便加处
罚。他痛恨贪污行为,曾秘密派人给官吏行贿,以考验该
官是否有受贿行为,只要发现受贿,立即处死,无所宽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待。对清廉的官吏,加以奖掖。
3.严考核,明赏罚。在改革官制之后,建立了官吏的考核
制度。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考,合格者升迁;佐官四年
一考;各州长史、司马,每年年底都要到朝廷汇报本州情
况。九品以上地方官每年都必须到中央“上考课”,以定
黜陟。还以“巡省风俗”为名,派中央官吏到各地巡查情
况,了解地方官吏的政绩。

(二)唐太宗的吏治思想。整饬吏治,防止枉纵:李
世民也很重视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核,曾亲自掌握刺史官
的选择和任命,并把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若有恶迹,即予惩
办。

(三)叶适的吏治思想。
冗官问题,北宋就已存在。因宋代恩荫滥授,机构臃
肿,官职越设越多,官吏越来越冗。叶适在《吏胥》中提
出具体的办法,他想从提高吏胥的素质入手,使新进士和
任子之应仕者来充任,辅之以考录、考核、轮调的制度,
来防止吏胥危害百姓。

(四)朱元璋的吏治思想
1.严密法网,以法治吏。《明律》、《大诰》突出特点就是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4
严酷。胡惟庸党案、蓝玉党案两次诛戮。
2.整顿吏治、教化为本。 朱元璋把江南地区的所有地主召
到京师,《教民榜》。

3.严惩贪黜。对贪官污吏,不论其官位高低、身份贵贱,亲
疏远近,严惩不贷。

4.表彰廉史。规定初授官职的人员,发给一定的数额银两布
帛,表示用以养廉。

5.鼓励民众赴京告奸。规定各地官府对于持诰赴京面奏之
民,不得阻拦,违着“族诛”。

二、经验及教训
(一)加强“吏治”建设,为政者必须树立“法律至
上”的治国理念。

一是要强化廉政法律最高权威,树立“法贵责上”观
念。“法律”和“权力”是支配一个国家持久存在的核心
力量。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现代文明国家应该是:每
一位百姓,每一位官员在心中首先把“法”看作国家的最
高形象,其次再做服从正当权力的行动。加强吏治建设,
解决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核心任。

二是刑罚不避权贵,平等执法,树立法律无等级观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5
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文明的实行民主法治
国家所应坚持的最高灵魂,正是因为法律的平等性,才有
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威严性和因为秩序而国
家永存的生命。要将“法治”深入民心,深入官心。让国
家的每一位人民都清楚的认识到在中国每一位官员手中掌
握的权力都应当是法治状态下的权力,不允许任何人拥有
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力,做出超出法律界限的行动,甚至不允
许官员在心里上有违法的动机

(一)加强“吏治”建设,必须有相当完备、严密的
制度保障。

中国古代“吏治”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有一系
列完备而健全的相关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设定的都相当明
确、有条不紊。其中不乏一些比较典型的极具先进性的制
度,如,官员的选任制度、考核制度、问责制度、监察制
度、俸禄制度,尤其对官员的提拔和升迁更有严格的制度
规定。

一是要健全惩贪法律法规,建立严密法网,致使从
政官员不能贪。一旦整个官僚阶层贪贿成风,就会江山易
主,朝代更替。而历史证明,应对这一危险的最主要策略
就是“法律”。因为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像法律
那样如此强大的制约着人们通过非法手段获取金钱和财富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6
的贪婪欲望。
二是严格规范执法司法程序,重典治贪,致使从政
官员不敢贪。“执法公正,司法严明”是古今中国吏治史
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法治“灵魂”。“虽有贞观之法,苟无
贞观之吏,欲其刑善,无乃难乎”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对
吏治中司法实践所作的准确总结。因此,有了善法、善
吏,再加上严格的司法执法限定程序,才会使得许多从政
官员不敢徇私枉法,不敢侵占贪欲人民的财产。

三是加强“刑法监督”完善监察立法,坚固最后一道
拒腐防线。“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古代
政治学家对“吏治”腐败喊出的真实感受和准确总结。在
长达几千年的古代“吏治”建设中,“由谁监督、如何监
督、监督被赋予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或监督法律拥有多大程
度的权威,才是防止官吏腐败犯罪的关键。
(三)加强“吏治”建设,必须强化“官德”教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对统
治者治国和治吏提出的最真实的训诫。

一是选任官员重视道德品行,促进其奉公守法,勤
政爱民。这是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行干部
选任制应该极其重视和学习的典范。只有从严把握好选任
入口,严格执行“先乎德行”的选任准则,才能从根本上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7
确保国家所选任官员真正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才能从
整体上确保一个国家从政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人民群众
心悦诚服的服从。

二是随时加强官德修养教育,促进其修身节欲,严以
律己。官德教育是一个国家政权得以稳定存在的生命线,
我们只有认真虚心地汲取中国古圣先贤的教导,时刻对官
员进行“忠、孝、勤、廉、俭、耻”等方面的道德准则教
育,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官员修身节欲、严以律己、才能真
正的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才能让中国在吏治建设的
道路上顺利前进,让我国现存的严重腐败问题得到最大化
解决。

中国古代吏治思想的不断衍变与完善最终成为了现代管理
理念的起源,其思想中关于“依法治国、以人为本”、
“整饬吏治、反腐倡廉”、“明主治吏不治民”等思想至
今仍有沿用。改良革新后的吏治思想让管理者们深刻了解
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及中心宗旨,对于现代选官、用官、治
官都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依法治国”的理论思想更是
为现今我们的法治社会提供的理论基础。在“整饬吏治”
的角度上来看待当今社会的管理理念,反腐倡廉已经成为
主流趋势,并且管理者也在逐步提高反腐倡廉力度,势必
要吸取历代王朝的历史经验,尽早消灭社会蛀虫,让中国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8
古代吏治思想中的精髓成为现代治国的纲领性制度,正面
引导教育,形成反腐倡廉的价值观取向,为制度反腐赢得
有力的政策支持,顺利执行法律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