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史资料(资料仅供参考)一单项选择1、在“有道”的理想社会中,应该重点关心照顾的是老人和儿童。
2、在《论语·子路》中孔子集中表现了“庶”、“富”、“教”、社会教化论思想。
3、孟子把“民”置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序化关系之中,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命题。
4、范蠡以农作物收获循环为依据,提出了谷物平籴思想,成为中国救荒史上平籴理论的鼻祖。
5、《管子》之书认为国军出巡要行“九惠之教”之首是老老。
6、韩非提出了“势、发、术”相统一的系统社会控制制论思想,为君主专制主义奠定基础。
7、韩非从“性恶论”和“自由论”出发,社会福利的主张主要是“贫富分化合理论“、反济贫论”和“反足民论”等。
8、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兼爱说”他认为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应该无条件的彼此相爱,这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互爱的善良愿望。
9、墨子福利思想的一大特色是把“劳者得息”作为“利民”的重要指标。
10、贾谊和晁错提出了“即粟备荒论”,他们强调以粮食储备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储备的重要性。
11、耿寿昌创立常平仓制度主要是着眼于边地设防的实际提出的,具有国防战略意义。
12.、在《礼记》49篇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其中《礼运》阐释了“大同之世”的保障思想,《大学》阐明“亲民”思想,《王道》表达的是“恤民振穷”、“安老坏少”的思想。
具有“原典”的意义。
13、董仲舒认为百姓贫穷空虚的主要原因是“与民争利”。
14、王符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把天心与民心统一起来,提出了“天以民为心”的思想构成了其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基本理论依据。
15、鲍敬言社会核心的论点是“无君论”。
16、李嗊社会福利思想主张——生民论,就是以“礼论”为理论前提和依据建立起来的。
17、朱熹认为,人的贫穷是天命气数所决定的,所以人生有贵贱、贫富的区别。
18、朱熹主张设“社仓”来解决饥民的粮食问题。
19、董猥的《救荒活民书》是中国救荒思想史上的集大成式的著作。
20、邓牧认为君主乃祸乱之源。
21、朱元璋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
22、朱元璋在洪武初年诏令设立“养济院”以收养孤贫残疾者。
23、林希元是明代最为突出的代表。
24、王银肯定“百姓日用即是道”的观点,在中国福利思想上具有特殊价值。
25、李贽福利思想主要观点:“童心说”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6、康有为“公车上书”中阐述的“恤穷论”为具有代表性。
27、康有为的“大同世界”思想主要包括“公养,公教,公恤”。
28、“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所谓民生就是民国的生机。
29、“民生论”是其社会福利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30、在孙中山看来儿童福利和老人福利是社会福利的核心内容应该制度化、规范化。
二多项选择1、汉王朝采用的福利方法:赈济、放贷、徙流民、、、、、等。
2、贾谊、晁错、耿寿昌的贵粟备荒论。
3、“入粟以受爵”的措施是:驱民归农,入粟受爵,禁奢侈风气4、阮籍构思的理想社会的两个特点: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社会;平等的人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
5、“恤民样民”思想的措施是:恤鳏寡孤独、减免服役、建社仓、恤刑嗔罚重视教化。
6、宗族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恢复井田制、恢复封建制、恢复井田制和分封制,又必须与宗法制相结合。
7《救荒活民书》揭示赈济方法存在的问题:常平、义仓之弊,赈济过程中弊端,弊粟之弊,劝分之弊。
8、朱元璋重民思想包括:民为国本,以宽待民,民安则国安。
9、“安养生息“的恤民论的措施:令民归耕,减免赋税,救荒赈灾。
10、龚自珍“农宗论”的思想价值:最直接动机是为了解决生活无着,饥寒冻迫的流民生机问题;从宗法家族构思了“宗族社会保障”的典型模式。
11、妇女福利思想的特点:无论男女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自愿结婚;妇女参加考试实行放足。
12、民生论的思想渊源: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的影响;欧美非科协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民生思想”的演化轨迹三判断改错1、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如果说“重礼”是其表层结构的话,那么“贵仁”则是其思想核。
2、所谓“使民以时”就是在役使时不要老百姓耽误农时,并且不要过度劳民的意思。
3、孟子以“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出发点并不在于“为民请命”而是为了防范“贼民兴,桑无日”局面的出现。
4、所谓“放贷”主要是指政府贷给灾民种子、粮食、牲畜、农具等生活会生产用品,以帮助灾民维持生计和生产。
5、在王符看来“爱日”就是珍惜百姓的劳动时间。
6所谓“越名教”就是不为礼法名教所束缚,同时摆脱种种欲望;所谓“任自然”就是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在“无为、法自然”中实现一种理想的人格和人生。
于是嵇康提出了“养生论”探讨如何保持和延长生命问题。
7、唐太宗接受尚书左丞戴胄的建议在乡村设立社仓。
8、张载所谓的“民吾同胞”并不意味着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9、李贽所说的“童心”实际上就是“人欲”。
10、唐甑的“爱人救民”说,实际上是劝诫统治者阶级实施善政,把剥削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1、康熙把“爱民”视为君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他考察官吏的基本项目。
12、洪仁玕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思想制度,在中国福利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3、郑观应的福利思想包括:赈灾论、慈善论和养民论等。
14、康有为“仁道论”和社会批评思想体现了他对贫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既然百姓“欲富恶疾”的欲望是合理的,就予以保护。
15、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四简答1解述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线索?分为六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时期。
2简述孔子惠民利民思想?1济众助人,2均无贫,3薄赋敛,其次,“使民以时”3孟子制民恒产的主要内容?1所谓“制民恒产”就是建议统治者给老百姓以一定的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
2国家把给予每一农户的“百亩之田”, “五亩之宅”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
3孟子还将人们的经济状况与道德状况直接联系起来,探讨了“恒产”与“恒心”的关系,从而为“制民恒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4简述《管子》贫富论的主要思想?它既分析了贫富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
1《管子》分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
2《管子》认为贫富应该有度,贫富无度就会造成两级分化严重,对封建国家是不利的。
3《管子》的作者分析了“甚贫”对社会稳定的危害,并提出了“贫穷线”问题。
5从社会福利思想角度看,“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的独特价值在于:1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模式,是对当时社会的强权剥削和压迫的直接否定,是对现实社会制度最尖锐,深刻的批评,也体现的中国古代人民追求平等公正的迫切愿望。
2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方案中,老子提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等内容,作为理想社会生活的福利指标。
3老子认为实现上述理想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避免交往,百姓“重死而不远徙”。
6什么使李觏产生了激进的社会批判思想?1 他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严重的贫富不均的情况。
2他进一步分析道,土地占有不均是农民饥寒冻馁的根本原因。
3他还认为封建统治者侵夺百姓的劳动时间。
7张载理想的宗族保障模式的主要特点。
1在经济结构方面,恢复井田制;2在政治结构方面,恢复封建制;3恢复井田制和分封制又必须与宗法制相结合。
8简述理想社会的“亲民论”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1顾炎斌以“人性自私”思想为依据,提出了别具特色的“亲民论”2他认为如果让县令终身任职,并由子孙继承,他就会把百里之县看作是自己的私产,而使出全部的精力来治理地方,由此,天下便可以达到大治。
局限性:由此可见,顾炎斌给人们提供的仍是一个以“私利”和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改造社会方案。
从总体是那个看,他的“亲民论”也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
9 简述顾炎斌剖析贫富论的原因?首先,他认为贫富严重分化问题引起百姓不安,是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其次,他还深刻的剖析了百姓贫困的原因。
再次,他还分析了由于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10解述贫富不齐的原因呢及局限性?龚自珍把商贾看成是贪欲膨胀,道德败坏者,他们是一种兼并社会财富,破坏社会秩序稳定的恶势力。
正是商人的兼并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大不齐。
局限性:他关于贫富不齐的原因分心,显然是片面的,他没有谈及地主的土地兼并和贪婪剥削,而把罪责全部推到商人身上,这显然是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点的翻版,没有看见贫富分化问题的实质。
11简述孙中山福利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救济工农2安老怀少3理想的福利保障模式4其次他认为“平均地权”是实现福利保障理想社会的最主要途径。
论述题1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依据?1孟子社会福利思想的总框架,主要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和颇具民本主义色彩的“仁政”学说的基础上。
2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并把对这个问题论证的结果作为构想社会治理方案的依据。
3孟子的性善说把人们的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生的,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有很大帮助。
4孟子社会福利思想又一重要理论依据是其民本主义的重要思想。
5从“民贵君轻”的基本命题出发,孟子提出君主必须爱民,利民,重民,而不可虐民,残民,罔民,进一步开展了其重民思想。
2《周礼》中包含哪些福利思想?《周礼》主要探讨,政府关于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的运行办法。
包含了一下福利思想:一,备荒赈饥思想,1灾前备荒2灾后救济。
二,惠民恤民思想,1恤民振穷2无息贷放3免服徭役。
3自利自己思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韩非从“性恶论”和“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出发。
他接受了老师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虽然没有明确地使用过人性这个概念。
韩非的性恶则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本能而生,无法改造,只有依法限制之。
“自利自为”的人际关系论又有以下三种:1父子,母子关系中的2君臣关系中3一般社会职业中。
4汉初统治者的社会福利政策?汉初统治者一方面奉主“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为统治哲学,实行“无为而治”;另一方面则颁行了一系列以“与民休息”为主旨的社会福利政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实行社会救灾,救济和优抚政策。
5论述李世民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水君舟”的重民思想,又从隋王朝的短命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内容:1“民水君舟”的重民思想2“恤民养民”思想:恤?寡孤独,减免赋役,建社仓,恤刑慎罚,重视教化。
6论述唐甄的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1他在社会福利思想领域的突出贡献则在于他提出了两点核心主张:其一,“不能救民者,不如无贤”;其二,“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贤者,必须以“救民爱人”为职责,判断一个人物的贤愚,不是依据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看他的行动是否对社会做出了实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