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译本研究浅析

《红楼梦》译本研究浅析

《红楼梦》译本研究浅析
《红楼梦》是翻译史上的奇迹,在其诞生不过百多年的时间内,《红楼梦》的翻译已历
经百余年,已有全译本外文译本二十多种。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在中国
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在世界文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19世纪初海外就出现了
一大批《红楼梦》摘译本。1842年,西人尔·汤姆用英文选译《红楼梦》,算是传播《红楼
梦》的先驱。目前《红楼梦》的全译本有二十多种,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二十多
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居多。 其英语翻译历史比较曲折
一、《红楼梦》的英译史
《红楼梦》的英译本从摘译、节译、到全译,一共花了一百四十多年的时间,其中共
有三次较集中的译介活动。
第一次是1830—1893年:在1830年《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亚洲学会会刊》(Translation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Ⅱ,1830)第二卷登载了约翰弗朗西斯
(John Francis Davis)以《中国诗歌》(The Poetry of China)为题发表论文。他翻译了《红
楼梦》(庚辰本)第三回的两首《西江月》。这是用英语翻译《红楼梦》的开端,1866年英
国人波拉翻译了《红楼梦》前八回。1892年,英国驻澳门副领事克拉夫特·乔利(H·Bencraft
Joly)翻译了《中国小说红楼梦》,由香港《中国邮报》出版第一册,由澳门上午印刷厂出
版第二册,这是最早的单行本。这些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在中国人质的官员们学习汉
语的机会。
第二次是1927---1958年,其中两位译者是在中国在美留学生------王良志和王际真(王
际真有两个译本)。王际真的译本工三十九回。这一节译本是把《红楼梦》作为小说介绍给
英语读者,前面富有阿瑟韦力(Arther Waley)写的序言。序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
小说发展历史开矿,以及《红楼梦》的某些特点。当然,这些介绍和概括都是十分浅显的。
伺候《红楼梦》的英译工作沉寂了四十年左右,直至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
的英译全译本A Dream of Rea Mansions问世。杨的译本有背景外文出版社出版,共三大卷,
一百二十回,出版时间分别为1978和1980.差不多同时,英国也出现了英译《红楼梦》一百
二十回全译本。前八十回是有英国人大卫翻译的,后四十回则由他的女婿—澳大利亚的红学
家闵福德译成英语。之所以要二人分霍克斯译是因为霍克斯认为《红楼梦》是两个人写成的,
所以也应该由两个人翻译,这样前八十回和后八十回的译文风格乃至文笔也会不同,这是霍
克斯一贯认真的体现。霍克斯译本共分五卷,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出版时间依次为
1973、1977、1980、1982和1986。
此外,还有一位名为彭塞尔的英国人,从七十岁开始翻译《红楼梦》,知道八十岁才将
全书译完。他去世后,他的儿子在美国接洽出版,但至今未见出版的报道。1967年我国台
湾红学家潘重规先生曾见过彭塞尔英译《红楼梦》手稿。
二、《红楼梦》翻译中的问题研究
《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列举了《红楼梦》翻译成外文的种种不恰当之处。如袭人
翻译成assails men,袭人之名是取自“花气袭人知昼暖”这句诗,而assails men 意为“袭
击男人”,实在是大相径庭;黛玉Black Jade寓意“黑色的玉”,可是Jade的英文引申义有
二,一是loose woman(即荡妇、轻佻的姑娘),二是horse(即瘦马),如果林妹妹泉下有知,
肯定会被气得投湖;还有李纨的字“宫裁”译为Palace Seamstress,是“皇宫里的女裁缝”
之意,李纨身为贾家长子的媳妇,难道还给皇宫里做女裁缝?一些网友表示,希望相关机构
能给在西方流传的《红楼梦》来一次正名,让国粹免于无辜糟蹋。
再比如:黛玉点头笑叹道: “ 蠢才, 蠢才! 你有玉, 人家就有金来配你; 人家有冷香, 你
就没有暖香去配?”( 第19 回)
This sentence vividly showed us Dai-yu’s personality. The bitterly sarcasm of Baoyu reflects
her inner feeling towards Baoyu. The following are Hawkes’ and Yang’s version.
Hawkes: Dai-yu shook her head pityingly. “Don’t be so dense! You have your jade.
Somebody has a gold thing to match. Somebody has Cold Fragrance; ergo you must have Warm
Fragrance to go with it!”
Yang: Tai-yu shook her head with a sigh. “How dense you are! You have jade, and someone
else has gold to match it. So don’t you have a warm scent to match her cold scent?”
到底是恶搞、糟蹋,还是译作者的误读和误译呢?让我们从《红楼梦》译本的发展历程
中寻找答案。
不同文化在跨语际传播过程中,因译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社会思想及
出版商的市场化价值取向所引发的误读或误译是常见的事情,例子不胜枚举。西方读者在阅
读《红楼梦》时遇到的一个很大障碍,是这部小说一开始就写了许多西方人完全不熟悉的神
话和传说。作者将佛教和道教里的神和仙同凡人混在一起,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手法加以描绘,
这就把他们闹糊涂了,因为他们自幼受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圣经》的熏陶——完全是另一
种文化传统。
目前,《红楼梦》两个具有影响力的英文全译本,一是霍克斯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是杨宪益与戴乃迭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a Mansions)。霍译本雅致,
杨译本准确,风格迥异但各得其所。前者在西方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后者则在国内得到
较高的认可。两个译本互为补充,放在一起,让不精于中文却对这部书有兴趣的外国读者们,
得到更加真实和完整的图景。
戴乃迭在谈到她翻译的感受时说,《红楼梦》里引用了大量文学和经书典故,其中有一
些连今天的中国青年都不清楚,更何况外国读者。这些成语典故大多是与文化背景、历史积
淀有关的,因此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要逊色不少。戴乃迭承认她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把中国的
四字成语翻译成英语:“每一个四字成语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在含义,可能其中还包含着一个
典故。但是,一旦译成英语或用英语解释时,可能就需要一个或两个句子来表达。即使如此,
仍旧不能表达出原文所有的气魄和分量。”因此,她觉得《红楼梦》中有文采的诗词或典故
根本翻译不出来,中国人都未必能看懂,更何况外国人?
即便如此,翻译者们还是有些传神之笔。如袭人,在霍克斯的译本中译为Aroma,是“芳
香”的意思,译者就抓住了“花气袭人”这个特点;妙玉译为Adamantina,是“金刚石、
钻石”的意思,曹雪芹用“金玉质”来定位妙玉的性格特征,这个译名就显得非常贴合;晴
雯译作Skybright,天晴之意,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是天晴之意,抓
住了“霁”这个文眼;还有平儿译为Patience忍耐,忍耐是平儿最根本的性格,这个译名可
称画龙点睛。
自上个世纪70以来,《红楼梦》英译开始用汉语拼音来音译《红楼梦》人名,比如宝
玉Bao yu等。但一些新派观点认为,此类刻板的翻译方式丧失了英语的原汁原味,中文痕
迹过于浓重,不便于西方读者理解。无论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是有
难度的,何况《红楼梦》这样的著作。他们都认为,在中国综合实力强大之后,可以出资帮
助外国翻译家和中国红学专家一起做好《红楼梦》的翻译工作,让这种历史误读越来越少。
三、总结
《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说,我觉得翻译《红楼梦》非常难,要花10到20年时间,
就像《追忆似水年华》一共7部,到现在也没有中国人全部翻译出来。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误
读是一个过程,我寄希望中国综合实力强大了,可以组织作协、文联或孔子学院,鼓励和资
助外国翻译家到中国来和红学家讨论,因为翻译是一门很苦的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