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防范论文

浅析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
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
内所获得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形成使企业蒙受经济损
失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
提出了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银行贷款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
展。当前我国高校已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然而,大规模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不断扩大,银行贷款作
为一条有效的筹资渠道,虽然暂时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的困难,但
是过度的负债经营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维持费用
的支出,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
险。
1.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1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再者目前高校还是长期依靠
国家财政拨款,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缺乏资金成本
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淡薄了经济责任意
识,不能够充分论证对影响学校资金结构的重大决策,教育经费投
入结构不合理。不少高校的行政领导由有名望的、只倾心于自己学
术研究的学者担任,他们往往只会注重发展而对行政和财务管理投
入的精力不足,疏于财务风险控制。
1.2国家对高校投入的资金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多年来主要是实行依靠财政拨款,其他多渠
道筹措资金为辅的体制,财政拨款虽然保持着年年增长,但是面对
政府对高校办学条件、水平和资格的评估和要求,以及高校本身面
临的发展方向等等压力下,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
这就需要巨资建设基础配套设施。然而国家一般只增拨公用经费,
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各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举
债办学。面对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
利用银行贷款筹措教育经费成为高校无奈的也是必然的选择。但过
度的依赖银行贷款,还本付息的困难将使高校背上沉重的负债包
袱,多数高校贷款资金就像一把高悬的利剑,随时会因为债务危机
形成高校的巨大不稳定因素。
1.3激烈的社会竞争因素
随着高校之间的人才战、攀比之风愈刮愈烈,因此,高校花成
百上千万引进学科人才的事例就比比皆是了。但是,这些人才的具
体贡献评判体系却没有相应建立,而人才稍不满意就跳槽,高校最
终就落得个人财(才)两空。其次,人才管理不甚完善,也是导致
资金流失的财务风险。而资金筹集渠道的改变,使得高校资金供应
更加依赖于生源市场,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比例普遍达30%以上,
但许多高校对学费催缴措施不力,学生欠费现象日益严重,欠费数
额越来越大,已成为困扰高校的痼疾。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削弱了
高校经费的自给能力,影响了学校的资金筹集。另外,许多高校还
存在大量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由于助学措施跟不上,欠费数额
越积越大。给学校财务收支带来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随着扩
招的进行,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使得家长们偏好于名牌大
学,而一些地方大学生源受到影响,进而加大了其财务风险。
1.4没有建立一个财务预警分析体系
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是指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
预测,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及时利用财务数据、
数据化管理方式,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
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但由于
人员素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大多数高校都未建立财务预警
系统,甚至也没有意识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这道“防火墙”的重要
性。另一方面,由于现行财务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已经建立财务预
警系统的高校,其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定性分析不足。
1.5银行贷款盲目
银行认为高校贷款回收有物质保障,贷款风险较低,因为高校
是国有的,拥有国有资产总值,而且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后高校
收取学生的学费,收入稳定,比贷款给企业风险要小得多。因此银
行看好高校巨大的资金投放市场前景。在高校大规模扩张引起教育
贷款强劲需求的情况下,高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促使银行以主动姿
态与高校合作,尽量满足高校的贷款需求。
2.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高校发展的市场化,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
日益复杂,高校各级领导必须正视财务风险,从思想上重视风险管
理。积极学习财经政策,掌握一定的财经知识和制度,树立风险意
识,防止因违反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等而给学校带来损失。
强化高校管理层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制,对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
成资金浪费损失的有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高校决策管理
层的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
2.2加大财政拨款力度
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是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根本。首先,完善高
等教育的法律体系,努力提高政府对高校的财政预算拨款比例。通
过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上的责任
和职责,规范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管理、使用和监管。
其次,以“公平”和“绩效”为导向,改进财政拨款制度。政府对
高校的财政拨款,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将财政拨款分为运
行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再次,出台不同高校办学成本核算标
准,确定财政拨款依据。最后,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
提供真实生均教育成本信息。
2.3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到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上来,以改善高
校办学条件、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的外在压
力和内在动力。第一,政府可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调动社会各界
捐资助学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捐资教育,特别是激励企
业家投资、捐资教育,可以起到“多赢”的效果;第二,建立高等
教育成本核算制度和补偿制度,扩大高校收费自主权;第三,发行
高等教育债券,促使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支出负
担的情况下,发行具有准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债券,弥补高等学校
教育经费的短缺,化解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另外,建立健全
“奖、贷、助、补、减、免”的助学体系,落实学生奖学金、助学
金、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工作,设置困难学生
的勤工俭学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学生的欠费问题。
2.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随着高校逐渐暴露出来的财务风险问题,高校必须建立基于财
务风险评价的预警系统,设置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风
险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
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
平和真实财力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状况风险及
连带责任风险进行预警预报。
2.5加强银行贷款资金的管理
首先,银行应严格根据《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
法》等法律规定,增强风险和效益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
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
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
源头得到控制。其次,银行可从两个方面加强对贷款资金管理和使
用的监督:一是银行应对高校贷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论
证,辅助高校做好贷款方向、投资量及偿还期限的具体事项的规划,
在确定授信额度时将贷款资金控制在高校还款能力范围内,并督促
高校及时还本付息;二是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监
督,使贷款的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
【参考文献】
[1]帅毅.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15).
[2]黄霞.浅议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2010,
(10).
[3]杨岚.浅谈高校贷款的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10,
(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