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使用调查报告 【篇一:2015新媒体市场调研报告】 新媒体市场调研报告 一、新媒体简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新在哪里,首先必须有革新的一面,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新,理念上革新,笔者认为后者更重要。单纯形式上革新、技术上革新称为改良更合适,不足以证明其为新媒体。理念上革新是新媒体的定义得核心内容,至于市场上那些以是否具备互动性来界定新媒体与否,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观点。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长期以来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席卷而来,霸气十足,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显然,与新媒体融合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 1、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传媒界近年来兴起了一个热词,那就是新媒体,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 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由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我国新媒体发展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几个趋势,主要表现为: a、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是传播方式不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我国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b、新媒体的接受群体普遍化。 新媒体以锐不可挡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出现,直接“夺”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6亿,较2013年底增加42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同时,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时。预计2015年中国网民将达到7.2亿,同时移动互联网网民将达到7.1亿。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 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交流信息。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手机电视、移动电视、iptv、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兴起,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快捷和个性,但同时也让传统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冲击。 a、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报纸、广播、电视在传媒界或新闻界一直保持着“三足鼎立”的状态,占据着绝对的垄断地位,控制着信息的选择权、发布权及主要流向。然而,当电话、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不断出现后,媒介生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虽然传统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身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它却赶不上媒介领域的膨胀速度,传统媒体在整个媒介领域的占有率持续下降,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b、新媒体消除了传统媒体之间信息传播的界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我们所接触的传统媒体,比如电视、报刊、广播,都有自己的领域和自身的群体,信息的传播过于封闭并带有局限性,只是机械式的定期向社会发送新闻资讯,形式趋于单 一。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大大的击掉这一壁垒,电视和网络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相互的融合给受众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试听平台。大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在发生改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喜欢一种高效率,更便捷的阅读方式,比如通过手机资讯的定向定制,手机报的出现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3、传统媒体发展走媒介融合之路不可否认,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但是新媒体替代旧媒体并非一蹴而就,更何况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依然很深。作为传统媒体,当务之急是在新媒体的围剿中调整发展战略, 依托自身的优势,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尽快实现与 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 三、新媒体特征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媒体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方式的转变、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话语权的解构与转变。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的数字化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传播方式。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即人类的生存方式。”“当无数产业扪心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前途将如何’时,事实上,它们的前途归根结底要看它们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而新媒体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2、互动性 提及新媒体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新兴,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 【篇二: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显示,2013年是移动新媒体元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亿,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新媒体应用上,我国超过两亿用户的新媒体应用就有十几项之多,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呈现,中国移动、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新媒体应用民族品牌。2013年,新媒体领域风云变幻,户外新媒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移动新媒体朝气蓬勃、网络新媒体加快整合步伐、传统媒体转型来势凶猛。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48.0%。未来几年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2017年预计将接近400亿元。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中国,被称为“装机必备”的微信自然是不可不谈的软件。微信作为腾讯的主打产品,于2011年开发。至今,微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用户超过11亿,月活跃用户大概5亿人。而微信不同于腾讯基本产品qq一点就是其公众号平台。这使它不仅仅是同事、亲友、同学间的一个交流工具,而且具有广泛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本次调查,主要以微信为例,试研究探索微信传播特点、主要吸引人群、经营运作现状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调查方法: 一、问卷星问卷调查 二、互联网权威网站的调查和官方发布文章 调查内容: 问卷阐述 本次问卷调查使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对象主要是同学,转发或填写问卷人员主要为其亲友同学。其中,调查人员尤以本科生居多。根据分析,我认 为调查数据及结果是有效的。因为,尽管我们的调查人员基本是学生,但是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社交网站的主力用户,并不是特殊群体,甚至大学生可以代表大部分的群体。 此问卷包括基本问题和使用情况调查。其中,基本信息的问题设置是对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进行基本了解;情况调查的问题设置是对使用频率、使用功能、使用目的和对软件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解。 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93.59%的用户是微信用户,而且使用者多数为20-30岁的青年,学生群体是使用微信的主要群体。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人员半数以上都是微信的深度用户,使用时期都达到了一年以上,并且每日使用微信时间普遍超过一个小时,半数超过2个小时。在使用微信的数项功能当中,聊天和刷朋友圈依旧是其作为社交软件被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订阅公众号这一功能是除去聊天交友这一基本功能外,使用最多的功能,占比达到了44.52%。在参与问卷的人员中订阅公众号的比例也达到了82.88%。公众号是微信特点功能,正是因为公众号的存在,微信才不同于自家的qq和其他的即时通讯软件,从而成为一个媒体平台。从调查结果来看也能看出许多人已经对这一功能有相当强大的依赖性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66.94%是为了获取最快的新闻资讯,59.5%为了获取特定的知识。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 通过这份问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微信是一个覆盖面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与此同时,有着点对点的消息推送特点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其成为一个媒体平台。作为通信软件,传播特点有着双向性、私密性及互动性;作为以人际传播为主的社交软件,有着病毒性和隐蔽性;作为媒体平台,消息推送更有准确性(目标用户准确),及时性。 公众号经营 4月22日,腾讯微信团队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 《“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40924个,涵盖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政务民生热点领域。政务微信已经成为政府与民生、人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连接器”,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 据周三公布的“白皮书”,目前政务微信已覆盖全国31个省、